宋会要辑稿 - 第 769 页/共 1125 页

闰八月二十六日,诏今后左右厢诸监使臣,并依旧河南北监牧司、 令提点官奏举。 十月八日,诏军帅刘昌祚、姚麟与河东、陕西逐路安抚使、总管、秦凤路钤辖、兰岷河环知州、镇戎德顺知军、河东麟府路钤辖,各奏举大使臣有材武谋略或曾立战功、勇于临敌、可以统众出入之人二员 至五员以闻。 绍圣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右司谏朱勃言:「应选人历任未及三考上,许奏举职官、县令,通及三考以上及见系幕职、令录资序,方许奏举改官,庶稍抑权势请托之獘,均及寒畯效职之人。」从之。 《文献通考》:绍圣元年,吏部侍郎彭汝砺乞稍责吏部甄别能否,凡京朝官才能事效苟有可录,尚书暨郎官铨择而以名闻,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高则引对,次即试用,下者还之本选。若资历举荐应入高,而才行不副,许奏而降其等。凡皆略许出法而加升绌,岁各毋过三人。 闰四月二日,诏罢十科举士法。从殿中侍御史井亮采请也。 五月十三日,三省言:「尚书侍郎、学士、待制及两省官、御史台监察御史以上、国子祭酒、司业,每岁许奏举堪充诸路学官一员,须进士或制科出身、年三十以上、无私罪重及非冲替人。其奏举到学官,除元系制科及进士及第上五人、省试上三人、国子监开封府广文馆发解第一人或太学上舍生、该出官免省试人更不试外,余并召赴阙,附吏部春秋参选人试。凡试两经大义各一道,以通晓经术、文理优长为合格。其举试到学官,中书省籍记姓名,遇有阙,三省同选差。」从之。 六月十九日,给事中王震言:「中书省修立举试诸路学官画一,其法至严。元佑中,尝裁减恩例,如选人充教授,添举主转降等官之类即是。师儒之任,不得比县令,盖缘当时曲有沮抑,恐合改正。」诏元佑令「诸州教授磨勘改官,加举主一员」,更不施行。 七月十三日,吏部言:「添立到尚书侍郎、学士、待制等每岁许奏举诸路 学官一员,于奏状内声说所举官依条该免试或系召试人字。」从之。 九月二十六日,诏:「提举常平官举官人数,依元丰旧条。所有通判昨缘罢提举常平官,许举官人数并罢。」 二年四月七日,殿中侍御史郭知章、监察御史董敦逸言:「乞循先帝之法,令内外两制及台谏官等各举才行一人。」诏许将、蔡京、黄履、蔡卞、钱勰、林希、王震不拘资序,各举堪备任使二员以闻。 五月二日,枢密院言:「诸路沿边使臣奏举差遣已经铨量人,即本院选注,令吏部拟差。本部每月具已入季限未举到官,或已举到人不应条格员阙者,申本院。」从之。 七月四日,诏吏部:「应河东、陕西奏举到沿边部队将,并上枢密院铨量。」 八月十八日,诏:「三路帅臣、监司、路分总管、都钤辖及管军,各举大使臣材勇谋略为众所服、可以备边防要地守将之任及统众出入之人三两员,具名以闻。即擢用后不如所举,其举主取旨。」从陕西转运使张舜民请也。 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左司郎中吕温卿言:「京东路勾当公事及三万贯以上场务,乞并依元丰旧法员数举官。」从之。 四年闰二月四日,新河东提刑徐君平言:「吏部关升之法,自知县进通判,自通判进知州,皆用举者二人。比年以来,任知州、通判待次者极多,此不择而进之之獘。乞荐举承务郎以上升陟,复用元丰令,以重守、倅之选。」从之。 元符元年五月二 十二日,权礼部尚书蹇序辰言:「按元丰四年三月诏,自今在京官司合举辟去处,不得举辟执政官有服亲。欲望申明前诏,以昭至公之道。」诏在京官司自今遵守,仍令御史台觉察弹奏。其已举过人,契勘取旨。 八月十二日,诏:「在京侍从官、职事官、中书舍人以上,各举所知二人,权侍郎以上一人,并指言所堪职任闻奏。」从御史中丞安惇请也。 二十六日,翰林学士蒋之奇言应诏荐国子监主簿耿南仲堪台阁清要,知开封府阳武县陈亨伯堪不次烦难任使。权户部尚书吴居厚荐太学博士薛昂任馆阁,知汜水县韩蹈任监司。户部侍郎吕嘉问荐宣德郎邹浩堪太学教导、台阁顾问,知常州无锡县李积中堪言事官或监司。兵部侍郎黄裳举监京东抽税竹木箔场周彦质、知开封府襄邑县张巨并堪台阁监司。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路昌衡举周彦质堪刑狱、馆阁。诏薛昂、邹浩、周彦质并令合门引见上殿。 十月十八日,吏部言:「以职任应举官而被旨召赴阙者,候还任方许(奉)[奏]举。」从之。 二年二月一日,朝奉郎檀宗旦言:「近令侍从官举所知,臣恐尚有遗才,请下诸路监司,于所部公共奏举学行优异、才能显著者一人,以备选擢。」诏每路监司同举二员以闻。其后八月十一日,福建路转运提刑提举司奏举鲍祗、江公望,江东路举吕柷、耿枢,夔州路举刘襄、李公彦堪备选擢,诏并乘传 入对。 八月三日,朝请大夫贾青言:「请立法,将合举官臣僚,每岁分上下半年奏举。」从之。 三年,徽宗即位,未改元。 三月一日,诏宰臣、执政、侍从举台谏官各三五人。寻诏宰臣、执政官勿预。 四月十八日,以同进士出身徐积为楚州教授。以臣僚荐积事亲居乡,以孝廉闻。东南之人,服其道义。素有瞶疾,不可以仕,以经术教导三十年。故有是命。 九月十六日,臣僚上言:「窃见应合举升陟员数,减改官之半,所限员数甚狭,往往遗材,不无滞淹之孍。欲乞合举升陟并依改官员数施行。诸举朝请大夫以下升陟者,并依合举改官幕职官之数,通判减知州所举之半,有零数者听举一人。」从之。 十九日,吏部言:「准都省批送下开封府界提举常平司状,乞开封府界提点司管勾文字并管勾帐司官、提举司管勾官,许两司互相荐举。所有知开封府,亦乞依经略安抚法。本部今相度安抚、发运、转运、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司属官,许本路逐司互相荐举外,有开封府府界提点、提举常平两司属官,欲亦许互相荐举。及府界提举常平司属官,亦乞许依府界提点刑狱司检法官、提点司帐司官,许知开封府岁举。」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吏部言:「检准荐举令,诸知州、县令有治绩可再任者,知州须监司,县令须按察官五员连书,去替前一年,具实状保奏。年七十者,不在保奏之限。又准吏部尚书左选 令,知州到任一季使阙,知县去替一年半使阙。契勘自来监司按察官依海行令保奏知州、县令治绩再任,缘吏部法知州到任一季、知县去替一年半使阙,洎奏状到部,往往已注替人,承例符下不行,即是使阙,与保奏条限相妨,则保奏再任之法,诚为虚文。今相度乞将保奏到承务郎以上知州、知县该再任者,以元发奏日,如差下替人,知州未及一年半,知县未及一年,并许冲罢,令依条别授差遣。如所差下人年月不该冲罢,其保奏再任之人,候到部,与升一年名次。」诏今后知州、县令委有显著治绩,方许依条具实状保奏再任实:原作「宝」。天头原批:「『宝』字似误。」据改。。每岁逐路知州不得过一员,县令不得过两员。仍令尚书吏部申三省审察,取旨施行。 闰六月十一日,诏:「其因奏举擢用之人,仍于历子前批所举官名御。」 同日,诏:「诸路于知州或通判、改官知县人内荐举善最有闻、治状异等、能惠养蒸庶、劝课农桑者,帅臣许荐一人,监司共荐一人,并中书省记录姓名,遇有差除,参考擢用。如所举得人,当加旌赏。若非其人,重行黜责黜:原作「点」。天头原批:「『点』字恐误。」据改。 三十日,诏曰:「朕闻天下虽安而武备不可忽,故谋任将帅,尤在博求而精选之。其令诸路帅臣、监司于本路小使臣以上亲民资序人内,选智谋宏远、纪律严明、可备将帅者,或守边肃静、敌不敢侵、可以委任镇防者,鸷猛果毅、虣勇罕伦、可以率励士众、破坚拔敌者。帅臣许荐一人,监司共荐一人。 限一月具实状以闻。令枢密院籍记姓名,度材擢用。举能胜任,量事褒升。称匪其人,荐者随坐。惟宜审择,以副朕意。」 十一月十一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京等言:「伏奉手诏,以宗室蕃衍而无官者众,欲乞今后应宗室非袒免以上亲,量试出外官者,如有本辖长贰或监司二人保奏堪任厘务,方得供职。未厘务者添支驿券,供给人从并减半支破。」从之。 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言:「诏内外举官员阙,可令吏部讲求元丰所修格。尚书左选今来将内外举官员阙讲求,内有缘近蛮夷知州及诸路诸司属官,并在京课利浩大场务及系干刑狱,并事务繁难去处,及协律郎理须奏举通晓音律之人,难以议罢。内威、茂、黎、琼州知州、平准务、户部勾当公事、曲院、榷货务、开封府诸曹官、左右军巡使、判官、新旧城里左右厢公事、御史台主簿、检法官、太常寺协律郎、诸路诸司勾当公事、管勾文字并机宜、府界常平管勾官、水磨、买卖茶场、雅州名山知县、将作监勾当公事、左右厢店宅务、黄汴河都大、诸州军茶税场,欲乞依旧举官。」从之。 三月二日,臣僚言:「爵位相先,儒生之常也。侍从官初除,三日内举自代者,恐英俊沉于下僚耳。若名已闻于朝廷,位将逼于侍从,何以荐为 乞诏荐自代者,勿以左右史、国子祭酒、大卿监已上人。」从之。 同日,吏部言:「准崇宁元年闰六月八日 ,内外举官员阙,可 令吏部讲求元丰所修格,酌以时宜,删成经久可行彝格,申三省裁议闻奏。侍郎左选除西安州、会州职官、录参、司理、司法,会州会川城新泉寨、怀戎堡主簿,河州安乡关来羌城、怀羌城主簿,兰州金城关、玉关、西关堡主簿,西安州临羌寨、征逋堡主簿,通峡荡羌寨主簿,定戎寨兼管天都寨主簿,平夏城灵平寨主簿,并系缘边及新置城寨,并沅州黔阳、麻阳县令亦系正接蛮界缘边县分,并经略、安抚、都总管司掌管机宜文字及河北路转运司勾当公事官,职事繁难,今相度欲并依旧奏举外,余阙并依元丰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朝旨罢举施行。内端州节推、资州内江县令止系一时举官一次,元非选阙,自合依常法差注。雅州名山县产茶浩瀚去处,合依旧举官外,罢举县令。茶场监官并诸勾当公事、茶事司催发茶盐纲运官,全要得人,合依旧举官。帐司官旧法选差举职官县令人,今来罢举,依奏举法,却合选差常调职官,次令录人充。」从之。 四月三十日,诏令两制侍从官各举所知二人。 五月八日,臣僚言:「诏侍从官举所知,其所举之人,或经召对,已被圣知,或蒙选擢,已预任使,则陛下德音遂为虚设。欲乞明诏有司,其已尝召对及擢任省郎、馆阁、监司之类,更不许荐举。」从之。 六月十七日,臣僚言:「乞应今后曾经朝廷削夺差遣及见在责降之人,虽系官司踏逐不拘常制,亦不许奏辟 。」从之。 九月二十一日,臣僚言:「窃惟诸路监司荐扬,岁有定格,比岁复于常格之外,广有荐论。或称宜寘侍从,或称可任台省,不循分守,无补于实。诏令尚书省立法「诏令」上疑脱「乞」字。,诸举官不得荐充侍从、台省,谓职未比侍从而荐充侍从,任未比台省而荐充台省之(数)[类]。其停废或责降差遣,内侍官、散官或经朝廷削夺者同。并不得奏举差遣。停替未满一任,不拘常制,仍不得举辟。诸举官而荐充侍从、台省,即停废或责降差遣而奏举差遣者,各杖一百,仍委御史台紏察。」从之。 三年三月十六日,礼部尚书徐铎言:「知县关升通判,通判关升知州,合用升陟举状,内各要正监司一员。今来侍从臣荐京师在职官,已许当监司官员数,如荐外州官,即未有许当监司明文。欲乞应侍从臣所荐外州在任官升陟,并许当正监司员数关升收使。」从之。 八月四日,诏:「诸路帅臣、监司限一月于本路大使臣以上或小使臣,择材武历边任有战功者以名闻,枢密院置籍,以备选任。」 四年二月七日,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司言:「勘会管下诸路铜场,惟韶、潭、信州三大铜场最为出产浩瀚去处,全籍练事谙晓山坑之人监辖勾当。今来罢举监官,从吏部差注,见今各是阙官。今相度欲乞韶、潭、信州三大铜场监官并兴发去处场冶,许(今)[令]提点铸钱司踏逐文武官,不限资序,大小使臣、京朝官、选人及奏举县令、职官并初改官人监辖管勾,如能干办敷额,内韶 州岑水、潭州浏阳两场,并乞依绍圣四年十月十九日孙杞申请赏格,欲望特赐详酌施行。」从之。 五月十八日,诏令待制已上侍从官各举莅事敏明、操修平允、公私兼济、利泽生民者官各二人,具行实以闻奏。令中书省注籍,每季一次考举。被举多者,具职位姓名及合入资序取旨。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九 举官 三 宋会要辑稿 选举二九 举官三 【宋会要】 大观元年二月二十日,诏:「比常降诏令从官各荐人材,逮今未闻荐上。可申命之,限一月闻奏。俟到,仰三省具名取旨。」 二年三月一日,诏曰:「天下无全材,作而新之,不可胜用。因而任之,无所不宜。今求材之路甚广,而所得未富,殆任非所长也。自今可博访人材,文学之士,处之于文馆;干敏之士,处之于寺监丞簿。求心计之才于漕计之属,养智勇之士于将帅之幕。审而用之,庶不失人。」 三年正月三十日,诏:「比令尚书待制以上各举所知二员,可申严日限。须管于十日内奏举数足,无致迁延。」 四月二日,诏:「侍从所举官赴三省审察,在外人乘驿赴阙。」 六月二十六日,诏:「内外官司奏辟员阙差遣并勾当公事等,本以公举练历廉谨之官,分委职务,岂为辟举权要子弟及易举亲戚 升养资任,滥授恩赏,虽有违犯条禁,上下观望隐蔽,因而职事隳惰,即非元乞任能责成之意天头原批:「『乞』字恐误。」。如选举不当,其元奏辟官可令刑部立法施行。在京令御史台,在外委监司走马承受按劾。仍自今应奏辟官,于奏状前用贴黄具所辟官出身、年甲、三代、成任差遣并功过事件,及在朝亲属职位姓名。」 七月二日,诏侍从官举所知,孙穆等十七人并与升等差遣,朱衮等三十六人,令中书省籍记姓名,以备选抡。 政和元年三月一日,吏部侍郎姚佑言:「契勘小使臣 差使、借差总二万三千余员,凡举辟差遣,皆用年甲、识字与不识字、乡贯、出身、历任、三代、名讳、功过、举主资序照使。其间若有外补授及连任就注,久不到部,未经供通之人,旋行取会。近降朝旨,应奏举差遣,并于状前贴黄说年甲、三代、差遣、功过事件,以备照用。其举辟官多是节略事宜,不免开具违碍因依,铨量令取会具钞拟差。洎至移文,往往经来年月,使见任之人不得应期交替,见阙处久无正官,被举之人亦不能差注。似此窒碍,乞下有司立式颁行,于举状前贴黄声说,所贵有补。」从之,令吏部立式。 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吏部尚书张克公言:「窃见吏部选格,惟才武为上。检会元丰材武格内一项,保举沿边重难任使,从来未曾立定所举员数。应内外臣僚荐举大小使臣,往往作沿边重难任使,而应材武者不可胜计,遂与曾立战功、捕获强恶及武举出身等人同为一格,显属太滥。乞断自圣裁,限以员数。谓如合举大小使臣升陟几员,内几员许举沿边重难任使,庶几增重材武之格,绍隆神考奖励人材之意。」诏于合举升陟员数内,听举沿边重难任使,不得过五分。 三年二月五日,诏令吏部将诸路州军新添曹掾县丞员数,参照旧额,契勘监司、守臣合增举官之数,逐一开具,申尚书省,仍限三日。尚书省勘会:「自来诸路监司、守臣,其举官员数不一,若计数一 增添,显属多寡不均。 今拟下项:京东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京西路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五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五十人,举改官一人。河北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保甲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四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五十人,举县令一人。河东路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保甲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四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五十人,举县令一人。陕西路转运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三十人,举改官一人;保甲司欲添及四十人,举改官一人。淮南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二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二十人, 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两浙路转运司欲添及七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二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福建路转运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二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江东路转运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三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四人,举县令一人。江西路转运司欲添及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十四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一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四人,举县令一人。荆湖南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荆湖北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二人,举改官一人,及三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四十人,举县令一人。成都府路转运司欲添及六人,举改官一人,及 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七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利州路转运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梓州路转运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夔州路转运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广东路转运司欲添及五人,举改官一人,及八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八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人,举县令一人。广西路转运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十五人,举县令一人;提点刑狱司欲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提举司欲添及十五人,举改官一人,及二十人,举县令一人。知州自来以所管县分依格奏举,人数多寡不等。欲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添及十人,举改官一人,淮南、两浙、福建、江南、荆湖、川、广及五人,举改 官一人。其县令并不曾增添。发运司自来所管员数,系总领淮南、两浙、福建、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广南东西九路通行奏举改官、县令,今来欲共添改官二人,县令一人。添举员数,并依旧举官条例施行。承务郎以上官举升陟状,合依条减幕职、州县官改官之半,提举学事司已有教授及十人处许添举改官三人指挥,今来更不添举。提刑、提举、保甲司内有分两路者,如本路所添不及今来员数,许每路各举一人。」从之。谓如京东路提点刑狱司添及二十人,举改官一人,本路提点刑狱司系分东西两路,今来共新添三十八人,即是逐路各添不及二十人,许各举一人之类。 八月十二日,诏举主字改作举官。 五年七月十四日,中书舍人徐敷言:「侍从官举官自代,行之已久,未见得人而拔用、缪举而加罚者。乞召至都堂审察,量加升擢;或非其人,则坐举者。」从之。 九月二十五日,太尉、武信军节度使、充中太一宫使、奉承御前处分边防童贯言:「勘会西宁、湟、廓、积石四州军最处极边,郡事繁重,兼边防司近管认逐州军岁计合行事务不少,缘知州军皆系武臣,须藉有才干通判协力倚办。伏望圣慈详酌,特许边防司奏举上四州军通判一次,并替见任人任满阙。所贵远边得人干当。」诏依先降指挥奏举一次,仍申尚书省差。 十月十三日,诏:「大名府等处都作坊院监官,可依元丰法,并令军 器监与本路提刑司轮举。」 六年二月七日,吏部侍郎韩粹彦等言:「检会政和三年五月 ,奏举窠阙,如见任官过满三月,其创添并非次见阙,及三季各奏状不到者,更不候本处申到无官可举,并从本部使阙差人。本部勘会上件窠阙,当时为员多阙少,申明到前项指挥,即无今后依此施行明文。窃缘奏举窠阙内,有河防、捕盗及三路沿边掌兵并盐事官,系被举官司依专法奏举使臣。若今后亦合依上件施行,即乞将前项似此奏举去后,须候所举官司申到无官可举,本部依条使阙差人外,余奏举并接续申明到奏举一次去处,依前项已依得朝旨施行。」从之。 四月三日,吏部言:「御笔特改官人,偶无荐举,凡选阙校量,在有荐举官人之下。有司因循,失于建明。伏望明诏立法,许在有举官之上。」诏令详定一司 令所立法。 五月十九日,臣僚言:「近降御前札子,川峡路通判司录、曹掾、兵官、令佐阙,并差川峡人,仍州不得过三员,县镇寨不得过一员。臣访闻东西两川并利州路州县久阙正官甚多,盖为内地人入川,远涉数千里,少有愿就。伏望特降睿旨,应选人往成都府、梓州、利州路指射差遣,如任满不犯赃私罪,候考第足日,与减改官举状二纸,磨勘合入通仕郎以上者减举状一纸,关升本任,别有酬奖,自依元法施行。大小使臣乞比附立法。候三二年,事就绪日依旧。」(照)[诏]依所奏立 法。 七月十五日,吏部言:「承 诸路应钞盐路分巡检、县尉,令盐香司奏举有胆勇人。内淮南路盐香茶矾事司承政和五年八月三日朝旨,依产盐场监官已得旨挥,除赃罪外,不以有无违碍踏逐奏举。其诸路盐香茶矾事司奏举,乞依淮南盐香茶矾事司已得旨挥。」从之。 八月六日,吏部言:「勘会诸路兼教保甲地分巡检、县尉,依条委提举司踏逐奏差。承政和五年八月八日朝旨,应钞盐路分巡检、县尉,有地分阔远,自来私盐多处,令盐香司奏举有胆勇人。缘盐香司合奏举巡尉官内,有系教保甲地分,合保甲司举官去处。今来盐香司合举系保甲地分巡检,虽承朝旨今后依奏举法差注,亦未审合与不合兼用政和保甲举法,试验事艺差注,及系教保甲巡尉差遣,并合申枢密院降宣。其盐香司举到官,申枢密院,惟复申取都省指挥。」诏巡检依县尉已得指挥,盐香司合举系保甲地头巡检,兼用政和保甲举法,其盐香司举到官,止申尚书省。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六年,臣僚言知县、县令凡百七十余阙,无愿注者。命吏部措置。已而吏部取在选应入者,随其资序,自上而下,不以愿否,径自差注,如硬差法,遂有贯户福建而强注四川者。明年,上知其远难赴,特许便乡差注,路虽远,毋过三十驿,已注者听改。 重和元年天头原批:「徽宗独缺重和此小注元年、二年六年三段,不知可提作大字单行补缺否。」,臣僚言:「八路定差,岁久弊多,尝究其原,在付非其人而又举职不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