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731 页/共 1125 页
大观元年闰十月二十九日,赐皇叔祖、右监门卫大将军、秦州刺史克家进士出身。
四年八月八日,赐承议郎、开封少尹张叔夜进士出身。
政和元年二月二十九日,假将仕郎黄葆光特赐进士出身。以贡院别试所言,勘会春试出官,检准敕条推恩合格优等人,取旨推恩赐出身。
三年五月六日,赐承议郎徐禋同上舍出身。臣寮言:「舍法革千载科举之弊,进士之科因以罢去。禋之所赐,尚仍旧制,于名实有所未正。」故有是命。
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诏曹芬、骆庭芝同上舍出身。以大司成冯熙载奏国子监小学生合格优等曹芬、骆庭芝,寻于太学私试日,复令二人在敦化堂出本经义题,当面试验,文理可采故也。
五年二月十五日,赐盛草上舍出身。
九月二十二日,礼部言:「荆湖北路靖州新学上舍生田汶为试中合格,系文理优长,依条补充上舍,乞依杨晟等体例推恩。取会辟廱称虽与杨晟等事体一同,缘杨晟系特舍同上舍出身。诏田汶许依例特赐同上舍出身,如今后更有似此新民子弟升补上舍人,止依贡士法,依贡前来辟廱天头原批:「『依贡』,《大典》作「津贡」。」,依条选试施行。六年闰正月十一日,赐王鼎上舍出身。
八年七月二十九日,赐赵遹上舍出身,除秘书省校书郎。以生擒卜漏,拓地千里,一方底定,蕃夷震迭,奏请编次事迹,以
传永久,子永裔奏书来上故也。
宣和元年九月二十九日,赐中散大夫、知袭庆府钱伯言进士出身,直秘阁。
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赐故吴王弟二女夫承事郎李源上舍出身。诏依故益王女夫郭璋例特赐也。
二十四日,赐程俱上舍出身。
三年十月三日,赐王羲叔同进士出身。
十二月十三日,诏通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知河阳王序特赐进士出身。
二十五日,赐保和殿学士、中奉大夫、礼制局详议官、校正《内经》同详定官蔡儵进士出身。
四年八月十四日,赐王(□)[桐]进士出身。以安石亲孙,故特赐也。
六年五月二十日,诏通议大夫、守殿中监、兼校正御殿前文籍蔡行特赐进士出身。
七月三日,赐朝散郎郭毅进士出身,为尚书考功员外郎。
十一月七日,赐开封尹燕瑛进士出身,兼侍读。
七年二月十二日,特赐奉议郎、开封尹蔡绍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九日,赐蔡绦进士出身。
四月三十日,特赐新除京东东路常平杨逴进士出身。以奏对有理,人物 秀及曾国学与荐也。
八月二十九日,特赐新知虢州安泳进士出身。以进《周易解义》也。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六日,诏:「太学生雷观、进士张炳上书论事可嘉,并与同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八日,诏陈东补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除太学正录。少宰兼中书侍郎吴敏言:「太学生陈东遭遇圣朝,忠义愤发,首陈去奸之议,继上
用贤之请。陛下虚己,即听其言。伏望录其忠诚,加以官使。」东力辞不拜。
四月八日,赐秘书少监颜岐进士出身。
九日,诏布衣江端友为承务郎,赐同进士出身。以上《续国朝会要》。
光尧皇帝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赐御史台主簿韩璜同进士出身。璜以召试中书,故有是命。
绍兴元年四月三日,赐太学免上舍生高闶、元盥同进士出身。以依德音免赴殿试故也。
二年二月三日,赐朝散郎李汇同进士出身。汇措置招收王企中一行蕃贼前来归朝,自陈尝发解于河北转运司,类省考试合格,以道阻赴殿试不及,乞依例赐出身,故有是命天头原批:「『十月十三日,赐徐俯进士出身。御批:「志气刚方,早闻于世。其于文学,直余事。」故命之。』添二年二月三日下。」。
十月十八日,赐右朝请郎、尚书左司员外郎曾统进士出身。以统言新除殿中侍御史,国朝故事,无出身人不任台职,乞行寝罢。诏统系元佑石刻名臣之子,特有是命。
三年八月十二日,赐右通直郎唐恕进士出身,除太常少卿。制以恕经术深醇,议论坚正,奉身引退,韬隐累年,故有是命。
四年九月六日,赐史馆校勘邓名世进士出身。见举遗逸门。
十二月九日,赐右迪功郎王苹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苹以权发遣平江府孙佑荐授右迪功郎,继赐出身。苹辞免,上谓辅臣曰:「苹起草茅,而论议进止若素宦于朝。大抵儒者能通世务,乃为有用。」卒赐之。
五年五月一日,赐右承务郎、尚书礼部员外郎任申先进士出身。是(日)[月]九日,除秘书少监制
曰:「朕念党籍之人,若子若孙,无不甄录,所以来忠节也。然贤者之后,未必皆贤。向者匪人迎意掠美,乃援孚薄不肖,与尔同升。尔于是时,守正不阿,为不肖所惎,奉身而去。其后颠蹶,悉如尔言。先见特立,有如此者。朕方招延英俊,养之书省,道义相率,尤资老成。往司省事,其克钦哉。」
十月二十八日,赐苏符同进士出身,除司勋郎官。
十一月四日,赐右迪功郎周孚先同进士出身,添差充临安府学教授。
六年二月八日,赐右朝议大夫、试兵部尚书、诸路军事都督府参议军事折彦质进士出身。是(日)[月]十六日,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七日,赐右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吕本中进士出身,除起居舍人。制以本中「学术渊源本于前哲,文采声誉绝于缙绅,更历险夷,遂为耆旧」,故有是命。
九月二十三日,赐布衣胡宪进士出身,添差建州教授。宪先召赴行在,以母老辞召,故命之。
十月九日,赐张解同进士出身,与升擢差遣。以上殿奏对可采,故命之。
十一月十六日,赐赵卫同进士出身,与差诸州教授。以上殿奏对称之,故命之。
八年八月三日,赐右丞事郎陈渊进士出身,除秘书丞。渊争臣陈瓘从孙,学有师承,通达国体,故有是命。
十月三日,赐右朝奉大夫(郡)[邵]博进士出身,行秘书省校书郎。制以博「祖父道德学术为万世师,而父经明行洁,博趣操文词,不忝父祖」,故命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赐右朝奉
郎莫将同进士出身,除起居郎。九年正月二日,除司农卿,制以将繇 远上封事,议论慷慨,故命之。
九年正月五日,诏右朝奉大夫王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仍赐同进士出身。是月十七日,除东京留守,制以伦将命殊邻,修两国之好,且以境土复归舆图,故命之。
六月十七日,赐史愿同进士出身。
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赐直秘阁、荆湖南路提刑何麒同进士出身。以引对可采,故命之。
十二年六月四日,赐张本同进士出身。以上《中兴会要》。
三十二年十一月四日,寿皇即位,未改元。赐枢密院编修陆游、尹穑并进士出身。枢臣荐游等力学有闻,故有是命。
寿皇圣帝隆兴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赐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钱端礼同进士出身,并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兼提举德寿宫。
闰十一月十四日,赐少保、尚书左仆射陈康伯男安节同进士出身。依庆历宰相庞籍子元英例,故有是命。
干道四年二月十二日,赐兵部侍郎王炎同进士出身。寻报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七日,赐遂宁府布衣雍山进士出身,添差遂宁府府学教授。
九月二十七日,赐兴化军仙游县布衣林彖进士出身,添差兴化军军学教授。
十二月十八日,赐建宁府布衣魏掞之同进士出身,除太常录。以知福州王之望等言掞之节行孤高,才识超迈,不求闻达,召对
称旨,故有是命。
八年二月十四日,赐吏部侍郎王之奇同进士出身。寻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二十七日,赐户部尚书曾怀同进士出身。寻拜参知政事。
三月十七日,赐吏部员外郎苏峤同进士出身。寻擢起居郎。
八月十六日,赐工部侍郎姚宪同进士出身。寻擢左谏议大夫。
九年十一月四日,赐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陈升卿同进士出身。以上《干道会要》。
【宋会要】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九 赐及第 赐出身 赐童子出身 赐及第 童子出身
童子出身
太宗淳化二年十月十日,赐秦州念书童子谭孺卿出身。
至道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赐念书童子段佑之出身。佑之京班重会之子,年十一岁,念得四经书。诏送国学考试,命之。
真宗咸平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以睦州童子邵焕为秘书省正字。焕尝召对,赐帛遣归。至是复至京师,始十二岁。帝闻之,令合门引对,面赋《春雨》诗一篇,援笔而就,赏其敏速,遂命以官。
四年五月二十日,赐南康军童子重轲出身。轲六岁善诵书,江南巡抚使夏侯峤等以名闻。帝召入,使诵《周易》数卦,颇精通。又赋诗一章,亦援笔而就,遂奖录焉。
十月,赐抚州童子陈炫出身。炫年十二岁,能诵书。本州岛以名闻而命之。
五年四月三日,赐童子张待用出身。待用始七岁,诣阙自陈能诵《周易》、《论语》及献书诗一轴。召对便殿,诵《易》二卦,试诗二首,赐彩而命之。
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一日,赐饶州童子夏有章出身。有章年九岁,能为诗。本州岛送至阙下,帝亲试之而有是命。
四年五月十三日,赐吉州童子黄敖出身。时召敖于内殿赋诗,又送中书再试,而有是命焉。
五年正月十三日,赐建州童子刘济出身。济年十三,父为建州监军,上言其能文,召试中书而命之。
六年七月十日,赐童子李仲芳、仲安出身。仲芳年十一,仲安九岁,皆合门祗候惟正之子。以念书闻,召对视问而有是命。
七年正月二十五日,赐童子李淑进士出身。淑即通判亳州若谷之子。乘舆朝谒太清宫,制置使丁谓言淑年十二岁,颖悟勤笃,献颂以述盛礼。召对行在,面命赋《朝谒太清宫》诗,援笔立成。帝嘉赏之,诏中使引送中书,即有是命。
二月,赐楚州念书童子徐世长、世昌出身。世长年十二,念五经;世昌年八岁,念三经。本州岛以闻,召见而命之。
五月二十六日,赐代州念书童子姚育材出身。育材年十一岁,通三经。本州岛以闻,引对试之,故有是命。
八年闰六月二日,诏以念书童子蔡伯俙为秘书省校书郎。伯俙始四岁,善诵书。帝赏其俊异,特有是命,仍以御书赐之。
王氏《挥麈录》曰:「《真宗实录》,召试神童蔡伯俙,授官之后,寂无所传。明清因于故书中得其奏状一纸云:『伏念臣先于大中祥符八年,真宗皇帝遣内臣毛昌达宣召,赐对,试诵真宗皇帝御制歌诗,即日蒙恩释褐,授守秘书省正字。臣遭遇之年,方始三岁。及赐臣御诗云:「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续蒙宣赴东宫,侍仁宗皇帝读书,朝夕亲近,颇历岁年。其后臣年一十七岁,以家贫陈乞差遣。仁宗皇帝圣念矜怜,特依所乞,仍有旨余人不得援例。自兹累历任使,今来本任至来年二月当满。重念臣生事萧条,累族重大,又无
得力儿男可以供侍。一日舍禄,无以为生。幸遇皇帝陛下至仁至治,无一物失所,其于老者,惠恤尤深。臣以祥符八年三岁,甲子庚申,即未至衰老。欲望圣慈特赐许臣再经管勾江州太平观一任,觊仍廪稍,得养单贫。』盖元丰初,计其年尚未七十。司农少卿,今之朝议大夫也。碌碌无所闻,岂非总明不及于前时耶 」
朱兴仲《续归田录》云:「伯俙字景蕃,与晏元献俱五六岁,以神童侍仁宗于东宫。元献自初梗介,蔡最柔媚,每太子过门阑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既践祚,元献被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旧恩常领郡,颇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识其姓名,必曰藩邸旧臣,且令转官。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八十岁矣。监司荐之,乞落致仕,与宫祠。其辞略云:『蔡伯俙年八十岁,食禄七十五年。』余谓人生名位固可得,罕得绵长如此者。」
马端临曰:按,史言晏殊以景德二年召试,年十四。仁宗以大中祥符三年生,则仁宗有生之年,殊年已十九。今谓殊与蔡伯俙俱以五六岁为神童,侍仁宗于东宫,误矣。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六日,南康军都昌县进士王用舟言男国祥年八岁,念得五经书及诗赋,望赐呈试。诏候年长令应举。
《文献通考》:仁宗即位,以童子赐出身者凡十人,宝元元年以为无补而罢之。
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赐江宁府童子夏锡出身。锡幼能为文,本州岛以闻,召试而命之。
七年二月三日,赐童子乐九 出身。九 以诵书召见,试而命之。
三月十日,赐阶州读书童子刘应祥出身,令于国学听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