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613 页/共 1125 页

八年一半进奉银、上供丝绵,若行催促起发,切虑搔扰,可并予蠲免。」 同日,赦:「诸路州县拖欠上供经、总制等诸色窠名钱、米等,已降指挥放免至干道五年终。近两浙路放免至六年终。其余路分亦有拖欠之数,皆系民户积欠,经隔岁月,若行一例催理,窃虑追扰。可将诸路州县干道六年终已前应拖欠未起之数,特予除放,日下销落簿籍,不得再有追催。如违,许人户越诉,监司觉察按治。」 十三日,诏蠲免绍兴府今年上供苒米四万余石。 十二月二十七日,诏:「两淮州军淳熙元年合起催二(催)[税],更予蠲免一年。并当年合发上供诸色窠名钱物,依干道九年极边全行展免一年,次边展免一半。」 何承矩上太宗论(唐)[塘]泊屯田之利据文意,此段当属下篇《屯田杂录》内容。:「(臣)臣幼侍先臣关南征行,熟知北边道路、川原之势。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引水东注至海,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七十里,滋其陂泽,可以筑堤贮水为屯田,以助要害,免蕃骑奔轶。俟期岁间,塘注关南诸泊(定)[淀]水,播作稻田。其缘边州军地临塘水者,止留壮城军士,不烦发兵广戍。收水田以实边,许 险固以防塞。春夏课农,秋冬备寇。纵赡师旅,不失耕耘,不费国用,不劳民力。如此,则虏弱我强,彼劳我逸。以强备弱,以逸待劳,制匈奴之术么。顺安已西至西山道路百里以来,无水田处,亦望遣兵戍,以练其精锐,择将领,以去其冗缕。夫边兵不患寡,患骄慢不肃而不精;边将不患怯,患偏见自贤而无谋;边备不患寇,患慢防而未葺。若御得其力,制得其要,何虑乎边尘不息,边患不除 且有国有家,以兵以足食为本,水田之盛,诚可以限戎马而省转粟之费,实万世之利么。」 【宋会要】 耿望前知襄州据文意,此段当接于下文《屯田杂录》真宗咸平二年五月条后。又,「前知」原作「知前」,据本书食货四之一乙。,与通判何监常同规度,故有是奏么。真宗曰:「屯田之废么矣,苟成此,足为劝农之始。」遂令望躬按视焉。至是,可其奏。望又请大理寺丞武程总其事。程矩上章以为不便矩:疑当衍。。诏移程于他郡于:原作「放」,据本书食货四之一改。,别选职官领其事,俟稻田务成,有无利害,其耿望、武程别取进止止:原作「旨」,据本书食货四之一改。,当行赏罚。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三 屯田杂录 屯田杂录 【宋会要】 太宗淳化四年三月六日甲午,知雄州何承矩言:「近年水潦频降,河流泛滥,坏州城民舍,蓄聚为陂塘,妨种艺,欲咤水利,大兴屯田以便民。」诏从之。命高阳关副总管皇甫继明提举,仍令河北诸郡水潦所积处,发卒垦田,州长吏按行催督。 二十四日壬子,以六宅使潘州刺史何承矩、内供奉阎承翰、殿直张从古同提点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天头原批:使,一作「事」。,大理寺丞黄懋充判官。懋,泉州人,任沧州临津令,《实录》于三月六日甲午先载承矩上言,即命大作水田。及壬子,乃以承矩为制置使,懋为判官。按上得懋书,又令承矩按视,承矩复奏,然后施行。恐甲午日未有大作水田之命么。今从本志。甲午初六日,壬子二十四日。马端临《文献通考》:「按古者兵与农共此民么,故无事则驱之为农而力谷穑,有事则调之为兵而任征战,虽唐府兵之法犹然。至于屯田,则驱游民,辟旷土,且耕且戍,以省馈饟,尤为良法。自府兵之法既(孀)[坏],然后兵、农判而为二,不特农疲于养兵,而兵且耻于为农。蹑陈恕所奏及沮何承矩屯田之议者可见。然则国力如之何而不弊于饷军么哉 」上言:「本乡风土,惟种水田,沿山导泉,倍费工力。今河北州郡陂塘甚多,引水溉田,省工易就。乞兴水田。三五年内,必公私大获其利。」太宗嘉之太宗:原作「真宗」,眉批云:「真宗,疑太宗。」按《长编》系此事于太宗淳化四年,据改。,以承矩曾言屯田事,咤遣按视,复奏,咸如懋言。即令承矩领护之,以懋为佐,发诸州戍兵万八千人给其役么。 真宗咸平二年五月,京西转运使耿望言:「襄州襄阳县有淳河,旧作堤,截水入官渠,溉民田三千顷。宜城县有蛮河,溉田七百顷。又有屯田三百余顷。请以农隙调夫五百筑堤堰,仍于荆湖市牛七百头。」从之。 四年九月癸酉,五日。太子中舍张宗诲齐贤之子献《屯田 论》三篇,召试,赐第。 十二月,陕西转运使刘综言:「镇戎军本古原州之地,有四县,余址尚存,自唐至德之后,羌寇荐臻,边防失守,吐蕃尚结赞乘隙引兵攻陷关内及陇右百余城,原州亦废。其后宰相元载备知要害,决欲守其地,或沮其议而罢。今来陛下断自圣略,复置此军,乃元载之谋有俟于我圣朝么。然元载所议控扼之状,尚未闻采而行之。今城壁即就,不修外援,屯聚戍兵,多费粮馈,则不如不置。臣昨阅视镇戎军,川原广衍,地土饶沃,若置屯田,其利犹博。今镇戎军岁须刍粮约四十五万余石束,破茶盐交引钱五十余万,况更令民远仓输送,其所费耗,即又倍常。见今镇戎军四面已有人户耕种,欲于此处置屯田务,且取田五百顷,差下军二千人,置牛八百头,立屯耕种。于军城近北至木峡口及军城前后各置一堡寨天头原批:木,一作「本」。,约地土分种田,兵士将牛具就寨居泊,更充镇戍,固不失且战之理。兼彼处皆居要害,常切防备,若不分布置寨,屯兵为援兵:原作「田」,据本书食货四之一改。,即镇戎军么必难守。望令知军、洛苑使李继和充屯田制置使,令继和自举有心力使臣四员充四寨监押,每员管辖五百人,使充屯戍。如此,么远必大为边鄙之利。今安国镇有《古制置城壕戍镇记》一本,谨写录上进,贵知边陲可以耕种之么。」真宗曰:「览《古记》,信可以兴作。」从之。 五年六月,知雄州何承矩兼制置屯田使。先是,承矩兼屯田事,及以侍禁 合门祗候马济知顺安军,亦兼营田事,承矩言与济品秩有异,所兼之名则同,故特功使额焉。 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知保州赵彬决鸡距泉,自州西至满城县自:原作「白」,据本书食货四之二改。,又分徐河水南流,以注运渠,置水陆屯田,以其事闻奏。帝乃诏保州驻泊都监王昭逊与彬同领其事,仍赐彬诏谕,令协力成其事。 景德元年四月十八日,诏保州置屯田兵籍,自今转运司擅移易者,以违制论。 十月,诏相州管内不堪牧马草地一段,宜令官置牛具,选习耕农兵士置屯田庄。 二年正月,诏定、保、雄、莫、霸等州、顺安、平戎、信安等军知州军并兼制置本州岛屯田事,旧兼使者仍旧。先是,北面缘边屯田水陆兼种,甚获其利,自来雄州长吏兼领使名,其诸州即别命官主领。至是,戎虏通好,帝虑平宁之后,渐成 慢,故有是诏。 三月,诏:「保州所作屯田,旧有积塘水以备溉灌,颇闻堤防隳坏,致失水利,宜令官吏专切按视,勿废前 。」先是,知州赵彬兴是田,开凿渐广。未几,彬移他任,帝虑咤而毁废,即遣使视,果言堤防隳坏无备,故诏戒之。 九月,夔州路转运使薛颜言:「施、黔等州垦荒地为屯田,今岁获粟万余石。」 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知保州赵彬请于郡城东北更广屯田,以图来献之。帝曰:「北地既和天头原批:地,一作「虏」。,边封彻警,当劝农民咸使乐业,不必侵占畎亩,妨其垦殖么。」 四年八月,知雄州李允则言:「应系屯田皆在缘边州军,自来止移牒制置,不获躬按。其安抚、都监二员常巡边郡,望令兼屯田事,咤便检校。」从之。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知和州赵彬请增屯田务兵五百 人,从之。 五年正月,令保安军稻田务旬具垦殖功状以闻。先是先:原脱,据本书食货四之二补。,军地接蕃境,屡诏修广屯田,自高尹 军事,罕以闻奏,故督责之。 七月六日,河北缘边安抚副使贾宗言:「《缘边开塞塘泊水势修迭提道深浅月日定式图》,请乞付缘边州军收管,仍下屯田司提举遵守。」从之。 九年三月,改定、保州、顺安军营田务为屯田务。 天禧四年四月,内殿崇班、合门祗候卢鉴言:「保州屯田务自来逐年耕种水陆田八十顷,臣在任三年,开展至百余顷,岁收粳、糯稻万八千或二万石。本务见管兵士三百七十余人,以河北沿边顺安、干宁等州军屯田务比保州,十分中止及二三分已来,其保州屯田务兵士不暂休息,尤甚辛苦。欲望下军头司,自今所配河北屯田务兵士,十人中将四人配保州,六人配余处。」从之。 【宋会要】 仁宗天圣三年十一月,右巡使监察御史朱谏言:「近闻上封者请估卖福州屯田。此田人户耕佃四十余年,虽有屯田之名,父子相承,以为已田,况闻屯田租课均税之时,已均在人户私产二税上输纳。伏望量定租课,罢行估卖。」诏见佃户内有单贫户承买者,别立宽限送纳价钱。 【宋会要】 宝元二年九月十四日,臣僚上言,乞令河北都转运司 同共管勾屯田司公事亦带「都大制置使」名目,从之。 庆历元年十月十八日甲午,命陕西漕司度隙地置营田务。 辛丑,诏陕西都总管司经制营田,以助边计。 二年正月乙丑,假同沙苑牧地为营田,未几罢。 五年七月,臣僚上言:「近定夺开却七汲口以南,刘宗言擘画闭断五门、幞头港、下赤、大涡、柳林等口,并却依旧开放通沿边吴淀水入白羊等淀,添灌向下州军塘泊。乞下河北屯田司永为定制,如后更有臣僚上言更改此一带水口及诸州军塘泊,并乞重行责降。」从之。 十二月,诏陕西四路总管及转运,并兼营田使。 六年五月,命三司户部副使夏安期往陕西,与本路提点刑狱曹颍叔相度兴置缘边屯田。 嘉佑四年二月十一日,三司盐铁判官、管勾河渠公事杨佐等言:「准宣,躬亲往保州等处相度到屯田塘泊合行开决水势,并增修堤道去处,委实利便,及以画图进呈。」诏:「内开牙家港十洪桥并顺安军北门外界河北岸水口子两节,将定州路安抚使司先差安肃军通判王衮相度到事理并今来杨佐等所陈,再委河北提刑薛向、都水监丞娉琳计会张茂则亲往相度,具合如何擘画透泄水势即得经么稳便同共以闻外,余并从之。仍令逐州军长吏据本地合修去处,那容人功物料容:疑当作「融」。,渐次兴修讫奏。」 六年三月一日,河南屯田使曹偕言,乞权罢逐年赴阙进呈屯田司地图, 从之。 【宋会要】 治平三年,河北屯田有田三百六十七顷,得谷三万五千四百六十八石。 神宗熙宁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差西京左藏库副使、内侍押班李若愚充河北同提点制置屯田使事。 熙宁四年二月十一日,诏雄州知府及安抚、都监并带兼制置屯田事。塘堤兴役,今后知州依旧不出外,其安抚、都监与管勾内臣分头提辖。 十三日,诏给祠部五百道货易钱,买农具、年牛、舟车,兴治保州以东次边陆地为水田。从安抚副使沈披所请么。披复以为请,充屯田兴工支费,又给二百道。 二十三日,诏河北缘边屯田务水陆田并令民租佃,本务兵士令逐州军收充厩军,监官悉减罢。初屯田司每岁以丰熟所入不偿所费,屡以为言,至是乃从之。 八年正月十七日,诏河北同提点制置屯田使事阎士良与复五路都钤辖资序,令么任。朝廷重屯田之任,故么其任,以责成么。 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河北屯田司言:「详定州薛向奏:『安肃军界闸板口铺以东,旧系屯田务地,并是稻田,其南则边吴、宜子二淀,东灌百济河身。两淀么来潴畜塘水为险固,自熙宁七年夏中,其边吴、宜子二淀积水并已干涸,即今通行人马,不比安肃、广信军西北犹有山势关隔。旧来滹沱等九河灌注边吴、宜子等淀,水势涨满,乃入石冢等 诸口及百济河,迤逦入次东,灌注向下塘泊。访闻自去年屯田司擘画,却于边吴淀南败滩套水泊近接滹沱河水势,下流入顺安界赵口,通流入康淀,灌注近下塘泊。其边吴、宜子等淀为赵口两边走泄水势天头原批:两,一作「南」。,以此致两淀干竭。自去年秋,滹沱河道却于败滩套上边淤断,河道水势复入沙河西股,却得灌注两淀,犹有三二分积水。若将来经夏水发却,冲开败滩套河道,却入赵口,透泄水势,则两淀依前干涸,实为非便。今欲乞将赵口、田先口依旧闭断,令水势尽入边吴、宜子两淀,常令水势涨满,可以准备临时疏道使用,实为利便。』本司即差巡觑塘水堤道李佑之诣逐处,相其利害。佑之勘会:自来滹沱等河水尽下入边吴、宜子等淀,如水势涨满,乃入石冢等口「石」下原衍一「石」字,据本书食货四之四删。,灌注向下塘泊。如水势不至涨满,即只由百济河出泄。昨于熙宁六年内,为以东塘泊干浅,遂于保州地分尖檐帽庄开引滹沱河,由败滩套下入赵口。灌注以东塘泊。至熙宁七年六月内,滹沱河自永宁军界荆丘村已上淤断河身,其水西北流入仇淀等一带泊,入边吴、宜子淀。佑之检视淤淀处,开拨引水入赵口。遂于今年三月内,于东路台村、刘家庄北有旧河一道淤断处,开拨分引入赵口,依旧入九流等淀及边吴、宜子淀。即今山雨水涨满,边吴、宜子两淀见有水势。欲乞如边吴、宜子淀少,即行闭赵口、田先口。」从之。 五月十二日, 河北同提点制置屯田使事阎士良言:「窃闻保州界自景佑中杨怀敏勾当屯田司日佑:原作「佑」,据本书食货四之四改。,厚以豹利召募人指抉西山被民填塞泉眼去处,臣常以谕保州曹偃。今偃访得云翼卒康进画到地图,仍(充)[称]保塞县小郎村刘第六地内有泉源,盈亩有余,号叫呼泉,匿在土中。当州南约二里,有积年侯河一道,上自本县界,下至运粮河。及边吴淀内东西约及百里,每遇旱岁旱:原作「早」,据本书食货四之四改。,河内微有流水,或至断绝。今欲开导此泉,令入侯河及运粮河入:原作「人」,据本书食货四之四改。,四时常流,增注塘泊。及本村别有泉数十道,臣常寻访二河上源,未得其处。今乞委保州曹偃相度收买泉源地,量兴兵役,疏导旧泉,增助边防,诚为永利。」送河北沿边安抚司,本司寻委权通判保州辛公佑相度。公佑言:「亲诣保塞县大静乡庞村,沿侯河向上约三十里已来侯:原作「俟」,眉批:「俟,一作『候』。」今据上文及本书食货四之四改。,沿北岸有泉眼大小不等,寻令略行开拨,各见泉水涌出,相去远近不等,约计在一里牢地内牢:疑当作「半」。,计有泉三十余处,其水通流阔狭,深浅有三五寸至一尺。其旧河,堤岸阔处有五七尺至一二丈已来,其河自本州岛南门外西南至郎村泉源出处,共计约三十五里,若行开拨,只依旧来堤岸开出河身堤:原作「垠」,据上文改。,其水通流,下接运粮河,可以增注塘泊。所有浸占民田,欲乞比视侧近田土,优给其值收买,委为利便。其叫呼泉只是古老相传,未见其源所在,又未敢径追地主开掘,若作河道,上下所该人户地土不少。乞下本 县勘会诣实,指定有泉去处,亦行收买。当今已见泉眼去处,刘第六地内未见泉源处约四里以来,若先行开拨上件三十余泉,使河道通流,别无妨碍。」本司未敢行下。诏河北沿边安抚司关河北屯田司及合属去处施行。 又诏:「熙河路有弓箭手耕种不及之田,经略、安抚司权点厩军田之,官置牛具、农器,人给一顷,岁终参较弓箭手、厩军所种(熟)[孰]为优劣,以行赏罚。」 六月,谢民宪言:「逃走弓箭手并营田地土,昨多方许法召人请佃,今来认租课,乞许就近于本城寨送纳,特与蠲免支移折变。」从之。 知河州鲜于师中乞以未募弓箭手地百顷为屯田,从之。马端临《文献通考》:「枢密使吴充言:『实边之策,惟屯田为利。近闻鲜于师中建请朝廷,以计置弓箭手重于改作,故裁令试治百顷而已。然屯田之法行之于今,诚未易,惟有咤今弓箭手以为助法。公田似有可为,且以熙河四州较之,无虑一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岁收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水旱肥瘠,三分除一,亦可得十万;官无营屯、牛具、廪给之费;借用众力,而民不劳;大荒不收,而官无损;省转输;平籴价。凡六便。』诏议其事。议者谓弓箭手皆新招,重以岁连不善,若使之自备功力耕佃,恐人心动摇心:原作「必」,据《文献通考》卷七改。。宜俟稍稔推行。」 元丰元年,诏经制熙河豹用司括冒耕(么)[地]期半岁,使民得自言。 六月二十五日,荆湖北路转运司言:「沅州屯田务自初兴至今,所收未尝敷额。若募人租种纳课,不费官本,利害甚明。乞自朝廷详酌施行,及令本州岛通判主管月量给食钱。」从之,委转运判官马城提举之。 八月十二日,上批:「河北屯田都监谢禹珪为性诞率,建画职事多无规绳。前日与禹珪不协者,今已替去,联事之 人,了无嫌碍。宜令自今并与河北屯田司官通衔行遣,毋得独申奏。其权发遣河北东路提点刑狱汪辅之更不得同主管。」 二年,以所收不及额,罢之天头原批:「以所收不及额罢之,一本无此八字。」。 七月二十一日,罢沅州屯田务,募人租佃,役兵还所隶。从转运使徐禧请么。 十二月二十二日,知定州韩绛言:「乞借安抚司封桩钱五千缗,市水地为屯田。」从之。 二十七日,诏定州路屯田司以「水利司」为名。时保州、广信、安肃、顺安军兴水利为屯田,诏以「屯田司」为名名:原作「民」,据《长编》卷三○一改。,而安抚使韩绛言,恐虏疑增塘泺,故改之。 四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定州路安抚使既带「都大制置屯田使」,其转运使、副兼领虚名并罢,令知雄、保州并带「屯田使」,通判并带「屯田判官」,河北缘边安抚副使、都监仍通管两路。从定州路安抚使韩绛请么。 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河北屯田司相度尺寸丘塘泺水则,季(北)[比]增减以闻,令李琮赍诏往同商议,毋得张皇漏泄。 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枢密院言:「河东经略司去岁差借民牛耕种葭芦诸寨田天头原批:寨,一作「塞」。,及差发防护军马、保甲,縻耗极边,贵价粮草钱物,仍夺农民时仍:原作「似」,据《长编》卷三五一改。,令民失业。比至收成,不偿所费。」诏与吕惠卿宜审较利害,无蹈前失。以河东路转运司言「经略司去年三出兵,耕种木瓜源等两不耕地,一作『瓜』。」今据本书食货四之五及《长编》卷三五一改。 」,眉批:「 瓜:原作「,凡用将兵万八千五百四十五,马二千三十六,其费钱七千三百六十五缗,谷八千八十一石,糗备四万七千斤,草万四千八百束。又番上保甲守御上:原脱,据《长编》卷三五一补。又眉批:「守,一作『等』。」, 凡二千六百三十七人,其费钱千三百缗,米三千二百石,役耕民千五百,顾牛千具,皆非民之愿。所收禾、粟、荞、麦万八千石,草十万二千,不偿所费。又预借本司钱、谷以为子种,至今未偿。增人马防托之费,仍在年计之外。虑经略司来年再欲耕种,望早赐约束」故么。 《两朝国史志》天头原批:《两朝志》以下应删。:「屯田: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屯田之政令隶三司,本司无所掌。令史二人。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以工部郎官兼掌。凡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稻田、塘泺等,分案有三,曰屯田,曰职田,曰知杂。吏额:主事一人,令史一人,守当官二人,贴司一人。」 《神宗正史 职官志》:「屯田郎中、员外郎,参掌营、屯田,官庄庄:原作「官」,据上文改。、塘泺、学校、职分之田,及其租入,凡兴修、种刈、给纳、检察、赏罚之事,皆诏其长贰而行之,分案三,许吏八。」《哲宗职官志》同。 【宋会要】 哲宗元佑元年,永兴军民庶进状言:「兴平县有地二百四十余顷,么输二税。熙宁五年,本县抑令退为牧地。」诏提刑司审定以奏。如他州县更有以税地改牧地者,亦具以闻。提刑司乞与免租钱,给种如故。 闰二月八日,京西北路提举司言:「朝旨相度蔡州西平、上蔡两县人户佃屯田支移等事。欲止令人户亩出租课外,更不支移折 变。」诏尚书户部相度以闻。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未改元三月九日,皇城使、河北措置屯田石璘奏:乞添招塘堤役兵千人堤:原作「提」,据本书食货四之六改。。从之。 四月二十五日天头原批:「四月」以下删,此条须酌。,三省言:「尚书六曹职事闲剧不等,除已减定员数,事至简者,以屯田兼虞部。」从之。 绍圣元年八月八日,诏屯田、虞部互置郎官一员兼领。 【宋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