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79 页/共 1125 页
景德四年闰五月,诏:「定逐年土贡,剑州等六十六处特与减放,夔州等二十七处更不进物,每至贺正,只具表闻奏。是余并令依旧,仍仰官吏
休认。朝廷务便于民,特与蠲免。今后不得以土贡为名,妄有配率,致令烦扰。」凡剑、普、昌、遂州蠲纸,龙州蠲纸、白绢,天雄、果州丝布、天门冬,达州挺子香、蠲纸,缁州长治石,睦州鸠坑茶,宁州钟馗石砚、土酥、荆芥,渝州蠲纸、牡丹皮,歙州表纸、麦光、白滑、冰翼纸、干预药、腊牙茶、细布,连州乳石,施州黄连、木药、黄蜡,蕲州团黄茶、觱、篥、笛材,苏州生丝、鞋,宣州细笔、竹簟、望春茶,河南府桔梗、桑白皮、莞花、大戟、半夏、甜参、白蜡、丹参、旋覆,蓬州梁米、墨,眉州巴豆,滨州白花盐,(菜)[莱]州牡砺、海藻,德州兔毫毛,潭州长模纸、黄蜡,嘉州紫菖、巴豆,黄州赀布、松箩、连翘,商州枳谷,邠州甘草、藻豆,华州紫草、知母,蔡州泽兰、茱萸,齐州防风,庆州知母、郁李仁,兖州生松明,潞州蜜蜜:原作「密」,据《宋史 地理志》改。蒌根、蕤仁、 子仁,襄州贝母,万州荆子、牵牛子、白头翁,并减去。夔、贺、许、蔓、曹、除 ,隰州蔓曹除:按《宋史 地理志》无蔓、除二州,此二字当有误。、延、晋、慈、汾、卫、荣、泰、处、黔、石、均、隰、丹、耀、金、潭、归、峡、万州、兴元府、淮阳军,并不贡。
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诏:「自今诸州土贡物至京,令尚书户部牒合属库务先次受纳,来人遣回,(侯)[候]正旦朝贺排仗,差人赍擎,排列户部。」《两朝国史志》:户部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凡户口、田产、金谷食货之政令,皆归于三司。本曹但受天下土贡,元会陈于庭而已。令史三人。元丰五年改官制,三司事并归户部。
《神宗正史 职官志》:三司,沿后唐置,国朝以两制、学士充使,亦有前执政充者,于天下豹计无所不统。熙宁初,上立政以理豹。二年,以知枢密院陈升之、参知政事王安石制置条例,建官许属,取三司条例看详,具可行事付之。三年,罢归中书,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新法归司农。时吴充为使,始请复置推勘官。七年九月,三司火燔屋千八十楹,案牍殆尽,权使元绛落侍读学士罢。复建三司,买民居益其地,仍权寓三司于尚书省。下诸路,自熙宁五年又帐封印,以其数上提举司。三司吏,限三日以所燔所救文籍数上使,量轻重制赏罚。
又诏三司事未见前比者,审议行之,大事稞二府。吏咤火为奸及增减功过者,论如违制律,赃重,以枉法论。其官属,自副使至勾当公事,各有常员。盐铁、度支、户部副使,旧制官至谏议大夫,从本班。熙宁三年,以兵部员外郎、直昭文餐傅尧俞权盐铁副使。上曰:「尧俞性 缓,不自立,先朝擢御史知杂,迫于浮言,固辞不受命。今兹超越伦辈,恐无以鼓动趍功务实之流,而咤循者得以侥幸。可权发遣公事。」权发遣,自尧俞始。七年,定式:三部副使,序位以先后为次。判官,旧为监司出入资,无么任者,英宗治平元年始着令,以盐铁许案、度支钱帛发运案、户部修造案及开拆司尤繁剧,选秩通判者五人为判官,阅九年,乃得出为提点刑狱或转运副使,上即位,诏许通选合入知州人,其已尝知州者,任职及二年,秩提点刑狱。勾院,前世或合为一,或分为三,熙宁七年,诏以盐铁、度支、户部三勾院为都勾院,省主判官二,而胥吏皆如旧。明年,复减勾覆官二,存其一,余皆酌损之。凭由理欠司,熙宁八年,诏与入内都知押班通领。开拆司,熙宁八年废,及沈括为使,言自废开拆司,三都文案坐失关防,无以检察,遂复置。从衙司,掌大将、军将,熙宁七年,诏大将、军将以千五百人为额。提举帐勾磨勘司,熙宁五年,曾布言:「给纳敛散,登耗多寡,非有簿书文籍以钩考之,漫不可知。」遂选吏二百置司,以驱考天下帐籍。以至三
部勾院,亦皆选置官吏,责以审复,优其吏禄,课以功限天头原批:「『限』,一作『罪』。」,制为赏罚,仍选官提举。于是详定帐籍所言:「三司文帐,自天圣九年,官吏隳职,上下咤循,徒有点算之名,而无覆察之实。略计自治平二年至熙宁二年,新旧帐送勾者,十有二万,并未尝有所按举。若非别置司,专差官提举,即终难整齐。」乃诏置提举官、同提举帐勾催驱官各一,以三年为任。八年,诏提举三司帐勾磨勘司官止差一员。十年,诏择资任稍深者为提举,位主判官上。元丰元年,诏止依三司判官法。后数日,复置催驱官一。是岁冬,三部帐司各置官专管勾,三员,使、副通举升朝官。主簿,熙宁七年省三部都孔目勾覆官各一,而置主簿三员。诏于京官选人内奏举。章惇以既置主簿,则承受催驱及钩销簿历皆可办,由是奏废开拆司,复废主簿。勾当公事官四人,旧用京朝官,熙宁八年省一员,内一员仍改用三班使臣。帐司、理欠司,归比部;衙司,归都官;坑冶,归虞部。尚书户部,其属有三:曰度支,上供奉赐及邦国经度会计之事隶焉;曰金部,货贿出纳之制及权衡度量、颁禁之令隶焉;曰仓部,凡国之仓廪储积及其给受之数隶焉。旧三司使,即今尚书;旧三司副使,即今侍郎;其权发遣副使,即今权侍郎;旧三司判官、推官及判子司官,即今郎中、员外郎。元丰元年以前,使、副、判官及判子司官并勾当推勘等官,并附此。
治平四年四月二十
四日,神宗即位,未改元。手诏罢诸道入贡之物。漳州山姜花,楚州糟藏淮白鱼,成都府色样糖、捻糖,泉州上色橄榄,舒州新茶,广□军先春茶,广州椰子,高邮凫芘粉,西京樱桃、紫樱桃、笋、内园樱桃,淮南等路发运司海盐,河阳玉版鲊,泉州生姜花、橄榄,扬州新茶,光州新茶,鄂州雨前茶,池州九华山石菖蒲,苏州熏橘,荆南府药橘、新法药橘,河南府新嫩紫姜,扬州藏姜,虔州土姜、白沙糖,涪州干荔枝,潞州人参、葡萄,晋州葡萄,太原府新熟葡萄、新收榛子仁、林檎、钱,通州海味六种,建昌军银佩稻米,大名府鹅梨、棠梨,襄州红姜、襄荷,成德军土产栗,永兴军新笋,陕州土产凤栖梨,广州金橘,鼎州柑,湖州、寿州新茶芽,同州石傲饼、桲、鹅梨,邠州桃条剪刀,蕲州乌蛇,泽州人参,睦州麦门冬煎,杭州盐爪姜,虢州麝香,梓州曾青、空青,郓州阿胶阿:原作「河」,据《宋史 地理志》改。,宣州花木瓜。
八月十七日,诏:「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群牧判官,并令满三年,职事修举,即除三司、开封府判官。其三司么任权发遣判官五员,许于知州任内通选。如已经知州,候到二年,即令再任,理提点刑狱资序。」
九月五日,三司使韩绛上《治平会计录》六卷。降诏奖谕。
十月六日,新知潭州燕度请于三司使厅置河北榷场物货总辖司,河北四榷场所须物货,令省司赏给案取索定数,授诸案施行。诏:「三司使厅催辖司专主管,及令度支赏给案判官置簿,催驱诸案。仰缘边安抚司(司),今后四榷场文字,实封于三司使厅催辖司投下。」
神宗熙宁元年八月三日,诏:「自今诸司(局)[勾]取工匠,听三司一面指挥。」先是,内侍杨梲等已得旨,差后苑工匠造舒国、祁国公主下嫁礼物,而后苑奏留不遣,中书奏令两所祗应。上批:「末事么,自今可止令三司一面指挥。」故有是诏。
二十八日,三司勾当修造案王荀龙,请南郊
青城诸殿以平土代砖,功地衣,省砖博十万,及免般请磨甃之役万五千工。从之。
二年五月十九日,权发遣开封府,当避亲故么。
二十八日,罢提点修造司。应修造事,并只令三司点检修造所管勾施行。
八月十八日,三司度支副使、兵部郎中苏痴为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梓州。曾公亮初欲除痴谏议大夫,上弗许,公亮曰:「若除待制,即更优。」上曰:「只与转一官。」公亮及赵抃固争。上曰:「吴充除三司使,已不转官。」公亮及抃又固争,以为三司副使剧任,如此即无以劝人。上曰:「劝者,将劝其任职,痴果任职否 」公亮又曰:「省副但可择人,不可减其恩例。」王安石请以痴为修撰,上许之。三司副使罢,不除待(待)制,自此始。
二十七日,诏江淮等路发运使薛向见理三司副使资序,令三司给以本俸。
九月四日,权三司使公事吴充言:「本司旧有管勾推勘官一员,咤循废罢。欲乞复置,仍举京朝官或幕职州县官充。」从之。
十九日,权三司使公事吴充言:「乞本司应行诸路州、外州军公事,分急、慢、次急三等,除程外主定外处应报日数,委逐路转运司各选差官吏,就本厅置簿专管。如一任中别无谷违不了,替日,委本省保明,与先次差遣。若累有住滞,当行勘罚。其行下发运、转运、提点刑狱、府界提点等处,亦准此,委官置簿。其转运司,先具差官吏姓名申(者)[省]。所有在省三部九子司应行下文字,先呈押判官,
委是合行,方得书押。除军期急速外,仍相度程途远近,计日数催促,不得繁并。其外处承领,难以遵行,或以申稞么无回报,仰实封申判使厅,以凭根逐。其在京诸仓场库务行下文字,亦(此)[比]类施行。」从之。
同日,吴充又言:「诸库务,每一库眼只置门牌一面,但记号。本库内官物色额,不须抄上数目。其库经,即拘管见在逐色数目,遇有支取,即更抄转,亦不须更声说收支窠名、去处,候旬终,结计见在。若旬内并无支收,亦不须转结。即不许揭贴改凿。如此,则文历简便,不失关防,亦不失编 并元奏请本意。所是新旧界交割,只依旧用三司印给交头。遇有交过官物赴别库眼收贮,即更将所交收库眼门牌、库经对行收落。已上库经、门牌、交头如有差错,只令监官当面勘会,改正用印。其提举司所置逐库交头,并令门牌上抄写数目,及自来都库经,显属无用,合行废罢。」并从之。
闰十月(月)二十三日,权三司使吴充荐虞部员外郎王畤、沈希颜勾当公事,又言金耀门文书库藏三司太平兴国以来帐案,乞差官两员,与监官重编排,置簿拘阁,以备检用。并从之。其编排官,令三司奏差。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今后权发遣三司副使,据见在官资支给见钱外,其诸添支衣赐等,并从正权副使例施行。」
三年六月九日,诏三司分在京诸司库务为四窠,令三司并提举司勾当公事官每半年一次轮转,各
点检一窠。以三司言:「提举诸司库务所管七十二处,所差勾当公事,止是每季点检官物齐整,其积压、陈损,合系三司变转。乞令咤点检除申本司,更申三司。」故有是诏。寻罢之。
八月二十八日,命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王珪、李寿朋,同三司使、副使提举编修三司令式,候成,各赐一本,令三司通共遵守施行。
九月十四日,天章阁待制、知定州李肃之权发遣三司使。
二十一日,上批:「三司使未到阙,副使三人,一人差出,一人未到,止有(传)[傅]尧俞一人。计省事剧,可速选差官权。」遂诏给事中、天章阁待制李中师兼权发遣三司使事。
十一月十二日,权遣三司使李肃之权三司使。肃之未至,上屡趣之,至未么,复有是命。
十二月一日,诏三司差委本司勾当公事官一员,就催辖司人吏(薄)[簿]历专切管勾检举催促诸案,勘会六路上供之物,应报发运司。
四年三月七日,江淮发运使、天章阁待制薛向权发遣三司使。诏赐金带,以向职未至学士,示特恩么。
十月二十五日,诏虞部郎中、权发遣三司理欠凭由司张宗道,驾部郎中、权发遣三司户部判官王休复,屯田郎中、三司勾当公事胡宗道并送审官东院。以御史蔡确言其不材故么。《目录》五年五月六日,更详之。
五年六月十六日,权三司使、司勋郎中、天章阁待制薛向为右谏议大夫。明堂礼成,有司误迁向官。诏罚中书吏,而迁向官如故。
六年六月二十七
日,以三司胄案为军器监。详具军器监。
八月十九日,判军器监吕惠卿言:「乞拨三司胄案吏赴本监及东、西八作司,广备指挥兵级,本军与提举司、将作监等同统领。」从之。仍诏广备指挥专隶军器监。
七年正月二十五日,遣三司勾当公事李杞相度成都府置市易务利害。
三月八日,宰臣王安石言提举编修三司(劾)[ ]式,成四百卷,乞修写付三司等处。从之。
四月五日,诏三司勾当公事李杞等罢相度成都府置市易务,止具经画买茶于秦凤、熙河路博买利害以闻止:原作「山」;买:原脱,均据《长编》卷二五二改、补。。其后成都府、转运司同议,亦以为便。从之。
八月七日,罢诸路 刷钱帛官。先是,上批问三司,见差是何官在淮南 刷钱帛 中书言:「司门郎中王道恭、太子中舍赵鼎。」诏罢之。
十七日,命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尚书工部侍郎元绛权三司使。绛乞免赴讲筵。从之。
九月十七日,三司火,自巳至戌止。焚屋千八十楹,案牍殆尽。诏三司权于尚书省莅事。
十九日,检正中书五房公事李承之言:「三司帐案文字焚烧几尽,外方人吏咤此折兑隐藏案验。乞下诸路,应熙宁五年后文帐案验,委州县画时监勒吏人检取时:原脱,据《长编》卷二五六补。,封印枯阁枯阁:原作「案合」,据《长编》卷二五六改。,具道数申提举帐司。其吏人,各据所管生事文帐及案底簿历,开拆收救名件,限三日,判使纽计分数,并具火势,先后申中书省,看详收救并烧失若干,量轻重赏给。如敢隐藏或故毁弃,即令点检申举,许人告,犯
人以违制论。情理重者,当刺配。告人给赏钱二百千。」从之。
同日,诏:「三司点检编排帐目文字,具散失数及收救不足,并申中书或枢密院下诸司检录,降下中外。奏闻事关三司未回报,并诸处承受三司指挥勘会事未回申,虽已回申、未行下指挥当绝结者,限五日申中书或枢密院;元申牒三司文字,即一面申牒三司。以上并令本司置簿拘管,敢有隐落,以违制科罪。其应见行事,如未见条例,并审议施行。如事体稍大,申中书或枢密院。诸咤三司火文案不全,辄敢诈欺、规图官私豹物,及增减功过,以违制论;计赃重者,以枉法论。」
二十日,知制诰、直学士院章惇权发遣三司使。诏惇选举判(宫)[官],不为例。
同日,诏将作监检计三司地(綦)[基],分布修盖。除副使、判官不置堂外,余修如故。买民居增广地步,所用材木,令熙河采伐输运,委都运使熊本、提点刑狱郑民宪管勾。
十月八日,诏将作监具已科定修三司所用监官、兵匠之数,及合役月日以闻。
十六日,诏三司置会计司,以宰臣韩绛提举。先是,绛奏:「三司总天下豹赋,其出入之数,并无总要考校盈虚之法。欲选官置司,以天下户口、人丁、税赋及场务、坑冶、河渡、房园之类祖额、年课,及一路钱谷出入之数,去其重复注籍籍:原作「节」,据《长编》卷二五七改。,岁比较增亏,及具废置名件钱物、羡余、横费等数费:原作「曹」,据《长编》卷二五七改。,或收多则寻究咤依,以当职之官能否为黜陟。若支不足,或有羡余,理当
推移,使有无相济。如此,则国计大纲,朝廷可以省察。议论政事,足宽民力。仍乞自绛提举。」而三司使章惇亦言:「天下豹赋,帐籍汗漫,无以察其耗登之数。请选置才士,删修为策,每年校其增亏,以考验诸路当职之官能否,得以升黜。」故有是命。
同日,权发遣三司使章惇奏:「乞从臣委官,及选检法官一员,同取索在省主行文籍,逐一看详:素有令式者,归有司;未有令式者,立条制。」又奏:「三司僚属,从臣选举。外司之豹,三司总领。如外司有不职不奉法者,以时按举。」从之。
十一月五日,三司使章惇乞减罢都孔目官、勾覆官各一人,辟官三员,充三部主簿。诏许举京官选人。惇以既置主簿,则承受催驱及钩销簿历皆可办,由是奏废开拆司。
八年二月三日,以太常(侍)[寺]太祝王安上为右赞善大夫,权发遣度支判官。用权三司使章惇之举么。
十四日,废在京杂卖场。三司请如勾当官王餐奏废场,岁省官吏廪禄二千余缗故么。十月,又从三司请复置。
五月六日,诏三司判官杜欣展二年磨勘,检法官买种民特冲替。坐断犯仓法人从杖罪,中书以为不当为故么。
二十五日,户部判官、兵部郎中、直史餐陈汝羲提点醴泉蹑羲:原作「义」,据下文及《长编》卷二六四改。。初御史蔡承禧尝言汝羲庸下凡近近:原作「处」,据《长编》卷二六四改。,不可任三司判官。既而汝羲自请罢,故有是命。
是日,三司使章惇奏屯田郎中李陟可代汝羲汝:原脱,据《长编》卷二六四补。,上批:「今早中书方得指挥除汝羲宫蹑,何故三司
已举官 」遂寝其奏。
六月二十三日,提举三司会计司上一州一路会计式,余天下会计,候在京诸司库务帐足编次。从之。
九月十一日,罢三司会计司。从韩绛请么。
十月二十三日,复置杂卖场。初,三司请废杂卖场,中书户房以为不便,下三司,而三司(仪)[议]与前异,乃复置。诏三司官上簿。三月十四日废。
十二月十二日,复置三司开拆司,废三部主簿。初,章惇为三司使,废开拆司入三部,至是沈括以为失关(坊)[防]点检,故复之。
九年八月二日,三司言:「管勾军器将作监买木宋述得旨,除绢外,给钱十万缗。述擅支十七万七千余缗,理当推问。缘事属军器、将作,欲乞降朝旨驱磨。仍自今应支三司钱物,虽系别司,亦许点检。」从之。
十年七月二十四日,诏三司月具在京所支金银钱帛总数以闻。
八月二十三日,三司请:「今后御前及太皇太后宣旨内降取索,事干急速,及常须器用、酒醴、茶药之类,先次施行,依条复奏。」从之。
二十四日,诏三司使、副同讲求理豹经么之术,具利害条画以闻。
元丰元年闰正月三日,三司请:「应在京官司,系支省钱物,及抛降计置出纳移用,并关申三司相度指挥。」从之。
七日,复置三司帐司催驱官一员。
二月二十五日,三司奏:「在京仓库支纳浩瀚,自御厨至店宅务,其监官乞奏举。」从之。
十二月十九日,诏罢都大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其所领事,令三司分
隶所属。
二十四[日],诏罢三司推勘公事官,减军器监勾当公事、审官东院、流内铨及将作监、三班主簿、左右军随巡判官各一员。
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工部员外郎、宝文阁待制、集贤殿修撰、权三司使李承之为龙图阁直学士。上批:「承之赴省供职,已及一年八月。」特有是命。
二月五日,诏:「近已罢都大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其所隶库务,令三司副使、判官、勾当公事分季点检,申中书。」
四月五日,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国子博士李稷言:「自熙宁十年尽推行茶法,至元丰元年秋,凡一年,通计课利及旧界息税并已支见在钱七十六万七千六十六缗。」上批:「蜀茶变法,又前后奉行使者失指,议论纷纭,恐动郡听。稷能推原法意,日就事功,宜速选权,以劝在位,遂落权发遣。」
二十八日,盐铁副使、工部郎中李复圭为集贤殿修撰、知沧州,候二年与谏议大夫。
五月四日,权发遣户部副使韩忠彦改盐铁副使,权发遣盐铁副使王居卿改户部副使。以上批「盐铁事繁,居卿兼职别使,恐难剸办,仍事与市易相干妨碍」故么。
九月二十九(月)[日],诏鬻官盐场务钱属三司外,乡村场务买名钱依旧入司农寺。详具司农寺。
十一月二十七日,权三司使李承之、户部副使王居卿、判官刘珵各罚铜十斤。以手诏:「大行太皇太后神主、虞主用桑、栗二材,即为神体,三司乃暝杂买务市于
阅阎下民之家,亵渎之甚亵:原作「艺」,据《长编》卷三○一改。,无易如此。」故罚之。
十二月二十六日,诏都官员外郎、权发遣度支判官李琮升一任,余减磨勘年循资、堂除先次优便差遣者二十八人,以根究江东、两浙路逃绝亏陷税役等钱九十九万缗么。
三年四月十五日,提举茶场范纯粹兼三旬勾当公事。以李稷言纯粹任右赞善大夫,官卑,恐不能弹压州县故么。
闰九月二十一日,龙图阁直学士、朝奉郎、权三司使李承之为枢密直学士。以应副明堂毕赏劳么。
四年正月十日,权发遣三司度支副使蹇周辅兼措置河北籴便。
四月十八日,诏权发遣度支副使、兼措置河北籴便蹇周辅兼提举江南西路、广南东路盐事,其主行盐事监司之不胜任者,体量以闻。置两局于司农寺寺:原作「事」,据《长编》卷三一二改。。
六月四日,权发遣度支副使蹇周辅为河北路体量安抚,除河防事李立之经画外,应干赈恤,并详度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