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275 页/共 490 页
七里堰 在州西南七里堰回水灌田千余亩【县册】七里堰嘉靖七年知州李应元脩【汉中府志】
【古渠堰附】黄坝河在州东二百里可资灌溉【冯志】现今无灌溉利【州册】
沔县
山河东堰 即石剌塔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引旧州河水分两派东流者为东堰自贾旗寨起经流何家营火安营至旧州铺仓台堡灌田三千亩西流者为
山河西堰 自刘旗营起经流娘娘庙苏曹村栁树营弥陀寺止灌田三千九百八十亩【县册】
天分东堰 即石燕子堰在县东北三十里引黄沙河水分两派东流者为东堰自官沟起经流刘家湾雷家坪黄沙镇至栗子园止灌田三千六百七十亩西流者为
天分西堰 灌岭南坝田一千五百亩【县册】
琵琶堰 在县南三十里【县图】县南有养家河居民引流溉田首为琵琶堰灌军官庄田三百亩河水又北为
马家堰 灌上官庄田八百亩河水又北为
麻桞堰 灌军民官庄田四百八十亩河水又北为白马堰 一名白崖堰灌下军官庄田一千五百亩河水又北为
天生堰 灌魏家寨晏家湾田九百八十亩河水又北为
金公堰 灌军民坝板桥寨马家庄赵家营牟家营田八百八十亩河水又北为
尽水堰 灌军中坝民中坝黄沙驿田自陆营起经流曹营潘营陈营谈营丁营至金家河坎止共灌田八百余亩河水又北为
康家堰 灌民中坝曹家坎田八十亩【县册】
【古渠堰附】罗村堰在县西南一百九十里【贾志】罗村坝与宁羌州连界近玉带河今无灌溉利【县册】 三岔上下堰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志】今无考【县册】
榆林府榆林县
龙王泉 在县城中【县册】城中园圃龙王庙水溉之【延绥镇志】
南渠 在县城南门外引刘指挥河水溉田数十亩【县册】南渠刘指挥河水溉之水多蛙黾土宜葵菘【延绥镇志】
三岔川渠 在县南二十里引骟马沟水灌溉三岔川田今水防细所灌无防【县册】
刘官寨渠 在县南三十里引刘官寨水灌溉寨旁园田【县册】
常乐堡渠 在县东三十里引东岔河水灌田数十亩【县册】
归德堡渠 在县南四十里引本堡东沟水灌田数十亩【县册】
鱼河堡潴水 在县南八十里鱼河地势稍下居民随地掘水引流灌田【县册】
【古渠堰附】红石峡在县东北【县图】张子立官延绥廵抚开红石峡以通水利【贾志】榆溪之水自塞外虎素兎河而来入红石峡向有渠今废【延绥镇志】 芹河在县南【县图】芹河之水今碧浔桥以西堤堰已成可修而灌也【延绥镇志】今无灌溉利【县册】 碎金驿水溉旁近园田【延绥镇志】今无水【县册】
懐逺县
波罗堡堰 在县东北四十里引无定河水即圁水也在县境流一百八十余里威武清平波罗各堡及县治近河田亩皆可灌溉惟波罗堡水势平缓筑以引流灌田数百亩【县册】波罗水溉堡西田势防缓而堰始兴【延绥鎭志】
大理河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溉近河园田【县册】小理河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溉清平堡田【县册】黑水河 在县东南四十里自威武堡东流合寺子沟水溉响水堡田【县册 按三水所灌无几故未着亩数】
【古渠堰附】陵阳渠丰州九原有陵阳渠建中三年浚之以溉田置屯寻弃之【唐书地理志】建中初宰相杨炎请置屯田于丰州发闗辅民凿陵阳渠以增溉京兆尹严郢尝从事朔方知其利害以为不便疏奏不报而渠亦不成【唐书食货志】杨炎请开丰州陵阳渠发畿县民役作渠卒不就【唐书杨炎传】 咸应渠永清渠丰州九原有咸应永清二渠贞元中刺史李景畧开溉田数百余顷【唐书地理志】李景略拜丰州刺史丰地瘠卤景略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唐书李景略传】
兴安州
万春堤 在州西四里其堤长二里髙一丈三尺汉江水溢頼此堵御【州册】
长春堤 在州东一里其北名白龙堤其南名长春堤实一堤也其堤长一里六分髙一丈八九尺中有石闸一髙五尺濶四尺如陈施二沟之水下流则起闸以疏其势如汉江黄洋两河上涌则闭闸以遏其波成化十五年知州郑福增修万厯二十年守道曾如春檄州判张海脩理崇祯间州同蒋体元于堤上遍植桃栁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官绅士庶捐脩雍正三年又脩【州册】
惠壑堤 在州城东关北长八分髙一丈八九尺其堤逼近汉江汉水涨溢頼此捍御【州图】万厯三十二年守道曾如春建筑康熙二十一年知州李翔鳯复筑三十二年大水堤复决惠家壑石佛庵南防陈施二沟之水巨浪薄城城为之湮知州王希舜捐金募夫先筑决口南北之水始不为患【州志】五十一年知州张时雍总兵杨世昌各捐俸脩筑【州册】
万栁堤 在旧城南新城北系居民避水之路如遇江水泛涨旧城之民避水新城俱行于隄上【州图】康熙二十八年知州李翔鳯城守副将黄燕賛建脩沿堤遍植桃栁故名万栁雍正九年州牧鲍遐龄捐俸展脩【州册】
千工堰 在州西七十五里【州图】恒河水南流注于越河千工堰在焉多秔稻【州志】恒河发源燕子岭西南流二百七十余里至龙口筑堰名千工堰引水分上中下三渠后下渠淤塞守道郭之培令民疏通未几复废康熙五十六年州牧张时雍以下渠沙漏易淤重濬无益乃于龙口南七里更筑一堰名曰
永丰堰 与千工堰共灌田一千一百四十亩【州册】大济堰 在州西北三十里【州图】王莽之山傅家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越河大济堰在焉灌田颇饶【州志】大济堰分六垱其一垱二垱三垱四垱六垱俱现在灌田二千余亩惟第五垱相近越河冲坏已久【州册】
赤溪堰 在州西三十里秦郊铺【州图】引赤溪沟水灌田一千一百亩赤溪沟水源出牛山其流微细居民筑堰分为四渠遇雨泽时行则均得灌溉旱则沟水防续不能入渠故土人多名曰雷公田【州册】
磨沟堰 在州西四十里【州图】磨沟水源出鲤鱼山出山口分二渠灌田百余亩【州册】
黄洋堰 在州东南十五里【州图】引黄洋河水灌田百余亩【州册】
青泥堰 在州西十五里【州图】引青泥湾水开渠三道灌田二百二十五亩【州册】水源出小垭山流甚微细亦待雨以灌田【州册】
南沟堰 在州西一百里【州图】南沟水出鳯凰山在越岭之西越河之南土人名为大南沟筑堰蓄水灌田千余亩【州册】
【古渠堰附】长乐堰熙宁七年金州西城县民葛德出私财脩长乐堰引水灌溉乡户土田授本州司士参军【宋史河渠志】吴家堰昔名长乐堰宋西城民葛德脩灌田二百亩【州志】堰在新城西门外引南山水开池蓄潴以灌水田歴年久逺山水淤塞今其地已为旱地【州册】
平利县
月溪堤 在县北门外以障月河【县图】嘉靖三十一年西乡魏尚变筑【冯志】
【古渠堰附】长安堰在县东一百十里相近有石觜黄沙二堰俱引界溪河水 秋河堰在县东一百五十里 线口堰在县南九十里【贾志】今俱废【县册】
洵阳县
中洞河堰 在县东北二百二十里引中洞河水灌田十余亩【县册】
西岔河堰 在县东北二百里引西岔河水灌田五十余亩【县册】
蜀河堰 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引蜀河水灌田百余亩【县册】
水田坪堰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洵源河出镇安县梅子岭至水田坪筑堰灌田三千余亩洵河又南流五十里为
洵河堰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灌田五十余亩【县册】麻坪河堰 在县北九十里引麻坪河水灌田四十亩【县册】
干溪河堰 在县北五十里引干溪河水灌田十余亩【县册】
冷水河堰 在县北四十里引冷水河水灌田三十余亩【县册】
七里闗堰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闗河源出湖广竹溪县从青山观入县境至七里闗下筑堰灌田二十余亩闾河又北流防金河神河孟家平顶诸水至城南三十里为
闾河堰 灌田百余亩【县册】
水磨河堰 在县南一百里引水磨河水灌田十余亩【县册】
金河堰 在县南七十里引金河水灌田百余亩【县册】神河堰 在县南五十里引神河水灌田十余亩【县册】孟家河堰 在县南三十五里引孟家河水灌田十余亩【县册】
平顶河堰 在县南二十五里平顶河水源出白马寺分上下二坝灌田上坝名平顶堰灌田三十余亩下坝为
汉坝川堰 灌田十余亩【县册】
仙河堰 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引仙河水灌田三十余亩【县册】
【古渠堰附】坝河堰在县南十里 岩坞河堰在县东二百里 赵家河堰在县东一百八十里 大磨沟堰在县东三十里 竹川堰在县东北二百六十里 白崖河堰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东岔河堰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县志】今俱废【县册】
紫阳县
灌河堰 在县西南六十里灌河一名权河居民引流灌田三十余亩【县册】
【古渠堰附】任河在县西 松河在县西北可资灌溉【贾志】今未灌田【县册】
石泉县
七里堰 在县西七里引珍珠河水灌田顷余【贾志】兴仁堰 在县西十里引饶峰河水灌田二百余亩【冯志】
髙田堰 在县西北十五里引大坝河水灌田百余亩【县册】
【古渠堰附】长安堰在县东五里引汉江【贾志】今无考【县册】汉阴县
双乳堰 在县东北六十里引双乳河水经流后坝灌田一顷六十亩【县册】
田禾堰 在县东北五十里引田禾沟水经流胡家庄翟家庄灌田一顷八十四亩【县册】
钟河堰 在县正北六十里引钟河水经流毛家庄茹家庄灌田八十七亩【县册】
池龙堰 在县东三里引池龙沟水经流周家湾灌田九十余亩【县册】
观音堰 在县西二十里引观音河水经流邬家坝杨家坝灌田三百余亩【县册】
沐浴堰 在县西十五里引沐浴河水经流丁家坝灌田六十亩【县册】
仙溪堰 在县西十五里引仙溪河水经流夏家坝灌田三百三十余亩【县册】
月河堰 在县西明成化二十一年知县张大纶筑【贾志】引月河水经流髙梁铺张家庄灌田四百六十亩【县册】
墩溪堰 在县西南五里引墩溪水经流汴家沟灌田四百五十余亩【县册】
永丰堰 在县南五里引板峪河经流季家庄余家营灌田五百七十余亩【县册】
卢峪堰 在县东南五里引卢峪河水经流曾家营蔡家岭灌田二百九十亩【县册】
铁溪堰 在县东南十里引铁溪沟水经流王家庄灌田二百余亩【县册】
鳯亭堰 在县东南三十里龙王沟水出沟分二堰东为鳯亭堰灌沈家岭田四百六十亩西为
磨盘堰 灌梁家庄田二百一十亩【县册】
蒲溪堰 在县东南四十里引蒲溪水经流曾家庄王家坝灌田三百余亩【县册】
花石堰 在县东南五十里引花石河水经流郭家岭况家营灌田二百余亩【县册】
大涨堰 在县西南一百里引大涨河水经流吴家坝魏家庄灌田三百三十亩【县册】
商州
丹水 在州东二十里经张村龙车寨灌田数百顷【西安府志】丹水自燕脂闗东流过説法洞绕州城南又东至张村铺商洛鎭龙车寨经流二百里两岸随地皆可开渠但水性泛涨每嵗旋冲旋筑约灌田千余亩【州册】
黒龙峪水 在州西五十里现灌田五十余亩【州册】十九河 在州北六十里现灌田百余亩【县册】
老君河 在州东八十里灌田七百余亩【州册】
花园泉 在城西南隅其水昼夜流泄郡人因修为园圃又凿渠由东而南出水门入州河以资灌溉【州志】今灌田四亩【州册】
郝家泉 在城东一里可灌园蔬一顷【州志】今灌田三亩【州册】
石佛湾泉 在城东姚家□可莳园蔬一顷【州志】今灌田三亩【州册】
【古渠堰附】漕渠崔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镵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闗禁旧道不得行而新道为夏潦奔豗数摧压不通【唐书崔湜传】 普济渠在州北旧引黄沙岭水合大云山少峪西平二泉为砖渠通入城市嵗久湮没正德间复濬入城以达州治防而难继后亦废【州志】 山泉渠在州北七十里明时新修引泉水灌田今废【州册】
镇安县
化坪峪渠 在县北八十里引西王岭水至化坪峪灌田五十亩【县册】
干祐渠 在县北七十里引干祐河水经流野猪坪灌田三百四十亩【县册】
浞池渠 在县北四十里引熊里沟水经流孔家湾灌田四十亩【县册】
纸桥渠 在县北三十里引纸桥沟水灌田三十亩【县册】
许峪渠 在县东北三十里引许峪沟水灌田五十亩【县册】
云盖川渠 在县西北四十里水发源西王岭即县河之源也居民引流至云盖川灌田一百五十亩河水又南流三十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