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90 页/共 974 页
宋之亡也死国者多矣陆秀夫张世杰死于海李芾
死于潭赵昻发死于池姚訔死于常赵世赏死于洪
先君武冈公开礼死于吉安公制服哭祭之督府行
在死者不可胜数虽然死矣未有如公之出万死而
后死也子之去箕子之囚龙逢比干之谏伯夷叔
齐之饥诸葛武侯之鞠躬尽瘁备于公一身矣自古
亡国之臣未有如公之烈也收宋三百年养士之功
立千万载为臣之极不在于公乎非仁者之勇浩然
而塞乎天地之间者乎公去今二百年顺天祠公于
学宫乡郡祠公于城南公之子孙祠公于富田富田
之祠元季兵变为横民所夺龙鳯间佥事李公饮氷
复之正统间知府陈公本深继之景泰间都宪韩公
雍奏加谥号録用子孙今上成化二年佥宪李公龄
来掌学事以公九世孙继宗入学俾公乡人周丕宪
割田赡之是皆有功于名敎可书故书之以诏万世
之为人臣者
游梁氏园记 刘定之
梁氏园在今京师西南五六里其外有旧城旧城者
唐藩镇辽金别都之城也元迁都稍东于是旧城东
半遂入于朝市间全无迹可见而西半犹存号为萧
太后城即梁氏园所在也萧太后者辽后皆以萧为
姓有子为帝则太后别居宫城统部属故其亡也末
帝惇之妻犹得独存称太后以至其国踰年乃灭也
或谓此虽辽金都城而非唐藩镇城不然也唐时此
为范阳藩镇安史反后改名卢龙而所治幽州蓟县
不改今移蓟以名州移卢龙以名卫各去此数百里
其实唐之卢龙与蓟在此也恶得谓非唐藩镇旧城
乎辽金不因藩镇以为都而曷因乎稽诸史志辽金
又曷尝创建都城乎其城仅存土尔甓皆为人取去
今取犹未已其土皆正黄土人取之和煤炭以烧亦
有即之作墓者以其犹髙坚也予徃游之日去清明
节未乆插棘挂纸近逺在目嗟乎昔之在此地者以
臣叛主弃徳尚力自唐中叶迄元季世七百年矣小
而拱豕伏大而虎吞龙亢孰得窥之哉天旋地转
时移事改而懦夫竖子持畚锸以劚甓掘土焉就其
构楼橹立麾盖喑呜叱咤之故处而葬埋哭泣引绋
掩袂焉因其颓垣隳墉而増髙补缺以障朔风延夕
晖艺羣芳于是吾侪得以息朝署之迹摅林野之兴
焉俛仰古今感慨多矣可以自幸夫圣明之不易遭
也是日园中牡丹皆半谢盖京师气侯牡丹开于谷
雨后于候为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之间予徃乃
立夏初故已过也同游者柯学士孟时相约携具皆
甚俭园有龙槐共酌其下而归去时风埃中道憩
一寺正统中大监僧寳所建非数万金不能成僧寳
没于土木有像在寺归时风止过太宗潜龙时所建
天王寺其规制视前寺仅三之一云
重修豫让桥记 倪 谦
距赵城南几十里水自东山来横亘于道古有桥架
水上以济行旅即战国义士豫让死所也代乆倾圮
于水裹足经是者咸病焉知县事吴桥何君友闻于
正统辛酉由进士出宰于斯兴踣起废有为有守岁
甲子秋八月尝出按行至水涘爰仰遗烈惕然懐感
乃说驾召谕父老曰若知夫豫让之所以义乎昔臣
事智伯感其国士之遇及智伯为赵襄子所灭壤地
三分家无噍类而让以死报之挟匕首入其宫中涂
厕以冀得志于襄子也至被觉获幸得释又漆身变
容吞炭变音违妻拒友必欲成其志去伏于此桥下
俟襄子出而图之复被觉获竟斩其空衣而死屡仆
屡起畧不少变虽未得扼其喉揕其胷而一念之加
于襄子者固已尽矣此其义何如也让既死于此桥
其灵爽将不亦依于此桥乎今颓缺断壊民病于涉
无让犹将举焉矧有让之烈乎昔南国爱甘棠不忍
伐以召伯生憩于此故也则夫死于此者能不加爱
而忍视其废乎大义耿耿诚足为委质事人之法吾
将表其迹以风厉吾民尔谓何若父老咸稽颡曰诺
于是首捐俸资裒舆情所乐助计得钱若干缗乃募
工甃桥以石中劵水窦上隆旁杀广二丈长倍之髙
一丈五尺为祠堂桥西以妥其灵费不在官役罔及
民踰月功以成告是年冬君朝京师过予家属记
其事予以君斯举得三善焉夫追复古迹俾前人之
遗烈以彰义之发也俾行旅之济涉以便惠之及也
俾斯民之趋向以劝仁之推也一举三善其可谓能
知为政不有过于郑侨也欤代之理人者非法令所
急不皆加之意君独急法令所缓若此非贤而有才
殆将有不暇也君在壬戌癸亥岁尝修建中镇伏羲
娲皇三庙又尝修宣圣庙以暨城墉坛墠罔不完固
其规画率类此务民义敬鬼神君有之矣因并记之
以告于后之人
宣府镇城记 罗亨信
宣府古幽州属地秦上谷郡元宣徳府星野当析木
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经其南栁
川出其北古今推为巨镇恒宿重兵以控御边陲大
祖膺命电扫地既入于职方谓濒漠野尽徙其民入
居内郡乃为旷墟洪武初岁发兵营屯二十五年壬
申始立宣府前左右三卫遣将率兵镇之癸酉又命
谷王来治焉捍外卫内之意益严矣旧城狭隘不足
以居士卒甲戌展筑土城方二十有四里辟七门以
通耕牧东曰定安西曰泰新南曰昌平曰宣徳曰承
安北曰广灵曰髙逺岁次己夘太宗举靖难之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