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85 页/共 974 页

材木瓦甓诸物之直工役饮食之费一皆出御史府  雄伟壮丽焕然增监学之辉名其阁曰崇文英宗皇  帝讲行典礼贲饬太平文治极盛矣台臣请勒石崇  文阁下用记告成之岁月制命辞臣撰文臣澄次当  执笔今上皇帝丕纂圣绪动遵世祖成宪于崇儒重  道惓惓也泰定元年春诞降俞音国子监立碑如台  臣所奏臣澄谨録所撰文以进臣闻若古有训戡定  祸乱曰武经纬天地曰文武之与文各适所用然戡  定祸乱用于一时而已经纬天地则亘古亘今不可  无也何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川草木地之文也  人文与天地相为经纬则亦与天地相为长久而可  一日无也哉我世祖怱怱用武日不暇给而汲汲崇  文惟恐或后此其髙识深虑度越百王宏规逺范垂  示万世以为圣子神孙法程夫岂常人所能测知葢  创业之初非武无以弭乱守成之后非文无以致治  武犹毒药之治病病除即止文犹五谷之养生无时  可弃也有文治之君必有文治之臣文治之臣茍非  教习之有其素彼亦惘然孰知文之所以为文者故  建学以兴文教畅文风涵育其人将与人主共治也  斯文也小而修身齐家大而治国平天下言动之仪  伦纪之叙事物理义之则礼乐刑政之具凡灿然相  接焕然可述皆文也古圣贤用世之文载在方册不  考古人之所以用世不知今日之所以为世用者也  然则圣朝之崇文岂虚为是名也哉阁之所庋古圣  贤之文也立之师使之以是而教设弟子员使之以  是而学教之而成学之而能则游居监学者济济然  彬彬然人人闲于言动之仪詧于伦纪之叙博通乎  事物理义之则详究乎礼乐刑政之具他日辅翊吾  君跻一世文治于尧舜三代之盛由此而选也夫如  是其可谓不负圣天子崇文之明命休德已若夫不  能潜心方册真有得于古圣贤之所谓文而涉猎乎  浅末炫耀乎葩华曾是以为文乎上之所崇下之所  以为世用者葢不在是   大都东岳仁圣宫碑记     吴 澄  天子祭天下名山岳为众山之宗岱又诸岳之宗也  东岳泰山之有祠宜矣而古今祠祭礼各不同岳者  地祇也祭之以坛壝而弗庙五岳四渎立庙自拓  氏始当时惟总立一庙于桑干水之阴逮唐乃各立  一庙于五岳之麓若东岳泰山之庙徧天下则肇于  宋氏之中叶古者祭五岳之礼视三公葢天者帝也  地者后也诸神诸祇皆帝后之臣也天之日月地之  岳渎臣之最贵者三公为臣之极品故祭之礼与公  齐等祭之秩次如公而非以公爵爵之也唐先天开  元间谓汉以来王亦爵也位公之右于是封岳祇而  爵之曰王宋大中祥符间致隆岳祠犹以王爵为未  崇极于是尊岳祇而号之曰帝意在乎尊之而已礼  之可不可有不暇计吁咈哉若神僭窃同天地所以  起大贤之慨也既庙之又爵之既爵之又像之地祇  而肖像若人焉至于今莫之或改也我世祖皇帝平  一海内制作之事未遑尚仍前代之旧东岳旧号天  齐仁圣复加新号曰大生郡县并如金宋时有庙以  祭东岳大都新筑规模宏逺祖社朝市庙学官署无  一不备独东岳庙未建元教大宗师张开府留孙职  掌祷祠晨夕亲密钦承上意买地城东拟建东岳庙  事既彻闻仁宗命政府庀役开府辞曰臣愿以私钱  为之倘费国财劳民力非臣之所以効报也上益加  赏遂勅有司持毋得阻挠方将涓吉鸠工而开府  遽厌世嗣宗师吴特进全节深念师志未毕竭心经  营不惜劳费于壬戌春成大殿成大门于癸亥春成  四子殿成东庑西庑神像各如其序鲁国大长公主  捐资构后寝勅赐庙额曰仁圣宫特进以书来请记  予观先开府之报上恩今特进之继师志忠敬出于  一诚其美可书也而余因及古今祠祭循习之由以  俟议礼者之讨论方今袭累朝积德之余际百年兴  礼之会明圣在上仁贤布列必将追复二帝三王之  懿尽革魏唐金宋之驳其于东岳也礼以地祗而不  人其像尊比三公而不帝其号兆之如四望而不屋  其祠县于其方岳而不偏祠于郡县夫如是虽元  圣复生必无曾泰山不如林放之叹乗太平之基新  一代之典昭示万世之法程斯其时矣何幸吾身亲  见之哉   清圣庙记          马祖常  大元建国全燕以御华夏永平为甸服股肱郡至元  十有八年世祖皇帝甫平江南五岁矣即裹干戈放  马牛而不用大召名儒修礼乐之事勅有司咸秩无  文于是永平郡臣以其邦为孤竹旧壤伯夷叔齐兄  弟让国之所也列状以请大臣以闻上曰其令代言  为书命以褒之谥曰清惠仁惠于今又五十年矣郡  臣前后又不知几许人矣兹者某年某官等乃状上  书曰郡境庙像清惠仁惠之神岁无牲牢祭品不备  领祀无官尚书秩宗有礼有义谨以告其日会太常  议制白丞相府符下永平曰夷齐求仁得仁庙食固  宜岁春秋蠲吉具仪有司行事符具署矣乃重白丞  相府以孟子称伯夷圣之清孤竹其宗国也今既像  设而庙食之宜以清圣颜庙丞相府佥曰允哉呜呼  大道之郁也则民乌得而知古焉士葢有一二世不  知其传者大道之彰也则民不识金革战斗之暴内  则有父子夫妇相与饰于礼节外则有官师之教朋  友之交相与讲于古岂独知己之所传又知当世之  名世者而传之是则永平之人遭逢国家之隆而沐  浴大道之彰也吾将见行者让途耕者让畔学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