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89 页/共 974 页
记
顺州仪门记 元明善
春秋左氏传曰新作南门不书非公命也非也兴作
必书然合礼不书书皆贬也南门葢鲁君之皋门也
新作者改旧剏建之谓必当礼而不书不然则左氏
之诬也诸侯三门皋门应门路门今之州凖古伯子
男之国作仪门礼也春秋合礼不书作仪门此何以
书喜制备而从民志且非爽于春秋之旨也制备而
从民志者何温榆水之阳有古城焉曰顺以州隶大
都路地沃而民淳自国家罢兵百年涵濡抚育生殖
日繁蔚为饶郡郡城据亢爽地而四下郡廨特当其
最髙故有仪门今其址尚存郡之人咸以不屋于其
上为耻屋焉则鼓钟于斯悬令布政于斯有以雄其
州而耸民聴观矣至大四年知州事梁君彦义始来
明年百废次第举民用大和民曰吾无讼以挠州吾
税赋以时足使君甚仁不生事害我使君召役吾必
乐趋于是梁君知其民之可用也乃谋诸监郡某将
建岑楼于址佥曰休哉惟时请割俸金以倡俄而州
人故中书右丞曹公之家今枢密副使石公及诸名
士或写之材或予钱米民皆子趋以献工役肇事于
皇庆元年秋七月毕工于二年夏六月规制端大轮
奂丹艧欻若天成登其上而望北则红螺峻极虽五
十里外若接阑槛东北曰黍谷则邹衍吹律之山也
潮潞二水于白溆经城东而南注吴船来集通元
桥下其西南则天都霄汉觚棱金爵隐然郁葱佳气
之间羣情大悦于是郡制备矣民志从矣则又曰是
不可不着兴建之岁月也乃托右丞之子太保长史
伟求余文余太史也凡书必稽诸典礼遂为据经而
述之俾知今之州凖古诸侯之国不为不重兴作制
备而从民志也则太史喜为之书茍不足乎是而要
名剿民者为春秋之所贬君子慎诸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九十八
记
明
永平府城楼记 陈 循
京师之东有永平府盖孤竹国也为禹贡冀州之地
舜分十二州隶于幽至秦为辽西郡汉属右北平魏
为卢龙郡元为永平路国朝始改路为府置永平卫
戍守府故有城筑土而已洪武四年指挥费愚廓其
东而大之周围至九里十三步其形势则东表碣石
西界滦河大海在其南羣山限其北山之外为朔漠
之地城有四门东曰髙明南曰得胜西曰镇平北曰
拱辰门上有楼傍有雉堞相属而于城之东南暨北
三最髙处又各为楼以望烽火名之曰望髙楼太宗
文皇帝建北京以其畿内东藩为重镇襟喉之地朝
鲜诸番朝贡必由之路乃増置卢龙东胜左卫卫所
以控制守御乎一方者严矣近岁朝廷虑典兵者乆
则生懈徃徃简命大臣之刚者俾总其事且典其
机焉圣天子践祚之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麻城邹
公来学实以提督军务巡抚是邦既徧阅关隘悉设
险固戍守以防外患顾视永平城楼颓毁俱尽无以
壮观内服威视逺方岁屡登人用咸给乃聚工材
悉仍其旧而重建之赞襄之者则总兵官都督佥事
宗胜左参将都指挥佥事胡庸暨都指挥佥事罗政
永平府知府张茂盖经始于景泰二年秋七月十六
日而落成于是年之十月十五日文武勤于奉公故
用虽费而不以为侈军民乐于趋事故成虽速而不
以为劳以为不可以不记其成之岁月乃介翰林庶
吉士刘宣来请文书于石且以彰邹公之美焉宣予
同郡人尝自永平戍举进士固予所爱重者而邹宗
二公又都宪总戎之贤者也故不辞而书以归之
宋文丞相祠堂记 罗 伦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一也可以动天地可以感鬼神
可以贯日月可以孚木石可以正万世之人心立万
世之天常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塞乎天地
之间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非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者能与于斯乎若宋丞相信国文公是己公名天祥
甫弱冠奉廷对陈君道之大本经世之急务文思神
发万言立就可谓天下之大才矣董宋臣主和议公
上章乞斩之吕师元偃蹇傲命公又上章乞斩之贾
似道误国要君公当制以义裁之勤王诏下重臣宿
将缩颈骇汗公提孤兵独徃当之元次皋亭三宫震
动宰相遯荒挺身独徃就之可谓天下之大勇矣夫
慷慨就义决死生于一旦中人犹或能也若歴履万
死其执弥坚其志弥厉非仁者其能乎方公之出使
诋大酋骂逆贼当死脱京口走真州如扬州趋髙邮
抵太通州苗再成逐之李庭芝疑之外迫于祸患内
煎于饥馑无日而不当死然后遵海道涉鲸波归立
二主开督南劔败绩于空坑仰药于潮阳絶粒于南
安当死歴万死而不死卒之就囚燕狱从容南向而
后死震动天地照耀万世可谓天下之大忠矣夫公
之忠诚能堕空山之石能通七里之神能作广陵之
风雨能起逺方仇敌之敬悚而不能免贾似道之沮
黄万石之疾李庭芝之疑陈宜中张世杰之忌何也
苏子曰其所能者天也其不能者人也其斯之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