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87 页/共 974 页

广川属汉冀都郡今景州蓨县是也县西南乡有广  川镇其别墅曰董家里有祠在焉唐宋碑刻犹存县  北门道右故有董子祠不知创于何时国朝大徳初  县人林士豪尝加补葺天厯元年承务郎县尹吕君  思诚视事始拜谒祠下顾瞻而叹曰祠当通衢湫隘  若此非所以居董子也八月迁于县治之东东有崇  台三丈杰阁二层旧为官僚游憇之所遂新其敝仆  定为董子祠更其衣冠悉遵古制明年某月落成聿  修祀事蓨旧无县学吕君又筑讲堂祠下为东西两  斋命教谕刘澄权主董子祠事朔朢先谒孔子庙次  则及焉又为孔子像置之社学使民知所向慕吕君  字仲实平定州人由国子伴读擢进士第补同知辽  州事以母忧去官终丧而有蓨之命清勤无私临事  明决讼十年不絶者谆谕以理辄两已之子爱其民  事集而民不扰咸畏威懐惠境内大治安陵道士以  久旱持卢师蛇名小青者至郡僚罗拜以祷君怒欲  取而杀之道士泣请得免后数日乃雨其不惑于邪  如是余与乃父访君昔联仕宪台今嘉其有子而  能官也故为作董子祠堂记仍赋享神辞以继之其  辞曰蓨之土平原膴膴爰有哲人兮道传千古道传  千古兮为纪为纲徽猷允塞兮嘉言孔彰天既佑我  蓨兮笃生元哲不克取而师兮是曰自絶层台兮巍  巍杰阁兮翚飞神灵兮有托祀事兮无违想髙风兮  如在期进徳兮逾励继自今兮毋忽毋怠   改修庆丰石闸碑记      宋 褧  闸于字为闭城门具或曰以板有所蔽近代水工用  之以时畜泄水行船世祖皇帝至元二十九年可昭  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都水监事臣郭守敬图水  为渠曰通惠河贯京城迤逦出南水门过通州抵髙  丽庄之坝为里二百视地形创闸附岩壁及底皆用  木凡二十四庆丰其一也后二十年当至大四年诸  闸浸腐宰相请以石易为万世利且请度缓急后先  作则工不迫工不迫则周且固仁庙勅凖有司以次  第举由是至顺元年始及庆丰之役都水少监主温  臣率其属分督程作日役士卒及土木金石之工千  有五百五十输木万章铁以钧计凡八百有竒石材  三千一百瓴甓灰藁他物无算筑基纵长百有二十  尺三分长之二为衡广髙二丈间容二丈二尺经始  于是年三月之朢粤六月十有五日告成绳榘中度  完好致密公私善之明年春监丞阿礼张宗颜状是  役之为日久近闸之髙深长广几何糜费物如干创  始改作之绪庀工之勤成功之利之美求识以文予  复之曰世祖开物成务羣毕举仁庙克承先烈措  注宏逺功不百倍不改作也臣下奉行惟谨事理之  著者也记是诚宜然予疑是闸之始命名为何人与  创始之岁果丰与歉或示微意于后世欤惜莫可得  而知也闸非侈靡游观之所国计民庸仰以给者犹  必待岁丰而后作矧他役乎斯果作于丰年则是役  不敢妄兴民不敢茍劳财不敢徒用章章矣因其役  并原其名是为记   通惠河政绩碑记       欧阳  中书右丞相鼎珠公自居平章首席既而升左相又  升右相被命领都水监事至正癸夘之正月迄今数  年之中浚治旧规抑塞新弊水政大修都水监长贰  宾佐共具实迹请于翰林欧阳文其事于石以贻  后世曰丞相上佐天子下理百官日综万几朝野  政务莫非相业所经纶也奚独于水政纪述乎其长  贰宾佐进曰我国家之置都水也始于至元之辛卯  丞相谔勒哲实倡其端当时圣君贤相为虑甚周为制  甚密导昌平白浮之水西流循西山之麓马眼诸  泉潴为七里东流入自城西水门汇积水潭又东并  宫墙环大内之左合金水河南流东出自城东水门  又潞水之阳南白河又南会直沽入海凡二百里  是为通惠河置闸二十有四跨诸闸之上通京师内  外经行之道置桥百五十有六闸以制蓄泄桥以惠  徃来乃即运粮提举司车戸千四百五十有一隶监  专治其事闸与桥初置于延佑中易木以石次第而  械之命闸戸学为石工木铁炼垩皆习其技岁械闸  工与费若干有司其凡而籍之岁以为常约岁若  干诸闸皆石一切工役取具闸戸不扰而集国计之  不匮民用之不乏皆利赖焉近年有司擅以闸戸抑  配各驿以给驿至元延佑以来祖宗之良法美意日  就蠧壊今右丞相以闻有旨复还若干戸余州县之  侵轶闸戸者悉禁絶之他戸有避徭役之频仍因而  亡者咸复其旧故得水利不隳漕法不滞有关国计  民用甚重也且通惠河之将入海也衡漳贯之遡漳  西南涉瀛博之野南至于临清堂邑之坝过坝而南  为会通河尽豫兖青徐四州境上之水入河絶淮至  大江而止二河相通其为水利溥矣有如京城西之  金口下视都邑水势如建瓴一蚁穴之漏则横溃莫  制守堤吏与闸戸昼夜分畨逻视不赡则借兵士于  枢密所系尤重故水政之修闸戸之复丞相有功于  斯甚大可无纪述乎闻其言乃考古而征今水在  唐虞为泽虞在成周为川衡西汉太常大司农少府  内史主爵都尉皆置都水长贰武帝置水衡都尉成  帝置左右都水使者东汉改置河堤谒者晋改都水  台又置前后中左右五水衡以五使领之刘宋置水  衡令萧梁改为大舟卿宇文置都水中大夫隋置都  水台使者寻复置监少监又改令少令唐沿革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