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45 页/共 437 页
◆廖氏门人(杜氏再传。)
进士彭先生复初
彭复初,安福人。精于《易》,尝本朱子、邵子之说,着《易学源流》。(参《江西通志》。)
(梓材谨案:《廖溟涬传》所谓「进士彭复之」,盖即先生,一名、一字尔。)
◆祝氏续传
文懿傅初庵先生立
傅立,字权甫,德兴人也。刻意经学。先是,祝氏有《皇极元元集》之作,其说多与张氏异同,而进士彭复之从溟涬生别有所得,先生受之,颇有与祝氏异同者,遂通其学。入元,累官集贤院大学士。谥文懿,学者称为初庵先生。而程直方其高弟,乃有《皇极续元元集》之作。
(云濠谨案:《饶州府志》言:「先生得里人祝泌皇极数学。」《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遣使访求通皇极数鄱阳祝泌子孙,其甥傅立持泌书来上」。盖先生为祝氏后人之甥而续其传,又可见《德兴县志》所云「诏征不赴」者,谓泌后人也。)
◆彭氏门人(杜氏三传。)
文懿傅初庵先生立(见上《祝氏续传》。)
◆傅氏门人
程前村先生直方
程直方,字道大,婺源人。读书十年不下楼,尤深于《易》。入元,绝意仕进。行部至者必造请,或敦延至学宫,执礼授教。(参《安徽通志》。)
(梓材谨案:《经义考》引董时乂之说,言先生号前村,尝辟书室曰观易堂,与初庵傅先生为莫逆交,尽得邵氏不传之秘。又言其通诸经,平生著述,《易》则有《程氏启蒙翼得》、《四圣一心》、《观易堂随笔》,《书》则有《蔡传辨疑》,《诗》则有《学诗笔记》,《春秋》则有《诸传考正》、《春秋旁通》。是先生所著,不独《续元元》之作,其于初庵,盖在师友之间。)
卷七十九 丘刘诸儒学案(全氏补本)
丘刘诸儒学案 (全祖望补本)
丘刘诸儒学案表
丘 史宾之
(南轩、东莱同调。)
刘光祖 游似 (子)汶
(晦翁同调。) 周端朝(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楼钥 孙枝(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附师王默、 史守之(别见《慈湖学案》。)
李鸿渐、
郑锷。)
柴中行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并晦翁私淑。)汤千
汤巾
汤中(并为《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汤汉(别见《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崔与之 洪咨夔 程掌(别见《鹤山学案》。)
(父世明。)
(攻媿讲友。)
柴中守 罗晋君(别见《槐堂诸儒学案》。)
柴元裕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并南溪学侣。)汤汉(别见《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李伯玉
林大中
游仲鸿 (子)似(见上《后溪门人》。)
赵巩
(并庆元之学。)
丘刘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自淳熙至嘉定,疏附先后诸家者,有若丘忠定公、刘文节公、楼宣献公之徒,虽不入诸先生之学派,然皆能用先圣之道,而柴献肃公尤醇。述《丘刘诸学案》。(梓材案:是卷亦谢山所特立,第其稿存者无几,多参史传以足之。)
◆张吕同调
忠定丘宗卿先生
丘,字宗卿,江阴军人。隆兴元年进士,历除国子博士。孝宗论虞允文举自代者,允文首荐先生。赐对,遂言:「恢复须遵养十年,乃可北向。」时方祈请陵寝,先生言:「泛使无益。」孝宗怒,先生退待罪,孝宗察其忠,不谴也。迁太常博士,出知华亭县,修复海堰。累迁至枢密院检详文字。王抃为枢密,先生不少下之。以迓客异议,抃訾先生不礼金使,予祠。起知鄂州,移江西转运判官,提点浙东刑狱,进直徽猷阁、知平江府,升龙图阁,移帅绍兴府,改两浙转运副使,以忧去。光宗即位,除太常少卿兼权工部侍郎,进户部侍郎,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奏撤吴挺兵权,革世将之患。先生向主复雠,韩侂冑与议北伐,以图功名。先生曰:「中原沦陷且百年,此必有夸诞贪进之人,攘臂以侥幸万一,宜亟斥绝。」进敷文阁学士,改知建康府。将行,侂冑曰:「此事姑为迟之。」先生因赞曰:「翻然而改,诚社稷生灵之幸。」后侂冑移书,欲除先生内职,宣论两淮。先生答以「不宜轻举」。侂冑不悦。升宝文阁学士、刑部尚书、江淮宣抚使。金人犯淮南,或劝先生弃庐、和州为守江计,先生曰:「弃淮则与敌共长江之险矣。吾当与淮南俱存亡。」益增兵为防。进端明殿学士、侍读,寻拜签书枢密院,督视江、淮军马。时移金书,先生谓彼指侂冑为元谋,宜蹔免系衔。侂冑大怒,罢知枢密。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康府,寻改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淮南运司招辑边民二万,拣为御前武定军。既成军伍,淮西赖其力。以病丐归,拜同知枢密院。卒,谥忠定。先生仪状魁杰,机神英悟。尝慷慨谓人曰:「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切齿君父之仇,虽其忠义性然,而先后建议规切时势,器识宏远,非专恃血气者比也。(参史传。)
(云濠谨案:先生谥一作文定。《黄氏日钞》《读叶水心集》云:「丘文定之父仁,不忍校费,几尽产。母臧氏,既寡,力贫教子孙。」烛湖、袁清容集亦俱作文定。)
附录
叶水心祭先生文曰:「自古讲学,祖性宗命,克己复礼,终始笃敬,惟公本原,我则素知,授之麈尾,张、吕同归。」
◆晦翁同调
文节刘后溪先生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