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43 页/共 437 页
胡卫,字卫道,累官礼部侍郎。弟衍,字衍道,知溧阳军。皆胡撙子。(补。)
(梓材谨案:衍道,一字晋远,孙烛湖先生之也,盖即受学于烛湖。《胡氏谱》载其为嘉定辛未进士,知汉阳军事。但谓赠中散大夫拱之子云。)
◆南堂门人
参政吴退庵先生渊
吴渊,字道夫,宣城人,秘阁修撰柔胜之子也。幼端重力学。五岁丧母,哀慕如成人。嘉定七年进士,调建德簿,丞相史弥远与之语,欲授以开化丞,先生对曰:「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改容,不复强。丁父忧,诏起复,力辞,不许,复辞,且贻书政府曰:「人道莫大于事亲,事亲莫大于送死,冒哀求荣,大节扫地,何以事君!」时丞相史嵩之方起复,或曰:「语得无碍乎﹖」先生不顾。服除,差浙东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进权工部侍郎,历知太平州,兼江东转运使,两淮民流徙入境者四十余万,慰抚而赒济之,境内肃然。又知隆兴府,岁大歉,讲行荒政,全活者七十八万九千余人。知镇江府,岁亦大祲,因先生全活又六十五万余人。丁母忧,服除,历迁兵部尚书、知平江府兼浙西、两淮发运使。岁又大祲,因先生全活者四十二万余人。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侯,赐「绣堂」、「忠勤楼」大字,进爵为公。丐祠,复起为观文殿学士。宝佑五年,拜参知政事。卒,赠少师。(参史传。)
丞相吴履斋先生潜
吴潜,字毅夫,参政渊之弟。嘉定十年进士第一。绍定四年,都城火,先生疏请「修省恐惧」,以回天变。又贻书丞相史弥远论事,以「格君心」为先。端平初,历官至江东安抚留守。尝陈九事曰:顾天命,植国本,笃人伦,正学术,广畜人才,实恤民力,边事当鉴前辙,楮币当权新制,盗贼当探祸端。以直论忤时相,罢奉千秋鸿禧祠。改秘阁修撰。后以工部侍郎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建筑堤堰,以备旱潦,至今民食其利。及知临安府,乃论艰屯塞困之时,非反身修德,无以求亨通之理。淳佑十一年,由绍兴府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明年,以水灾乞解机政。又四年,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累章乞归田里,进封庆国公,判宁国府。还家,以醴泉观使兼侍读,召入对,论畏天命,结民心,进贤士,通下情。帝嘉纳。拜特进、左丞相,进封许国公。鄂州被兵,疏劾丁大全等。论国家安危治乱之原,由近年公道晦蚀,私意横流,仁贤空亏,名节丧败,忠嘉绝响,谀成风。时群小侧目,国事日非。适将立度宗为太子,先生密奏云:「臣无弥远之材,忠王无陛下之福。」帝怒,先生以沈炎论劾落职,责循州安置。贾似道使武人刘宗申毒之。先生凿井卧榻下,毒无从入。复开宴趣赴,辞之者再。不数日,移庖就先生,遂得疾,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循人闻之,咨嗟悲恸。德佑元年,复官赠少师。着有《履斋遗集》。(云濠案:先生《遗集》四卷,釆入《四库》集部。)先生四绾郡组,所至民不能忘。其在政府,时时以畜人材、储边防为亟。遗疏虽不尽传,然其兴史弥远诸书,具载《集》中,犹想见岳岳不挠之概。诗词激昂凄切,在南宋亦不失为佳手,是固不但其人品足重矣。(同上。)
祖望谨案:吴毅夫疏言徐庚金等事曰:「强敌入我堂奥,奸党犹在衽席,外廷纷纷,盖为社稷。陛下若以正人不当收召,则是君子不足恃,《六经》不足信,而孔、孟之道可废。万一宗社轻摇,恐天下后世书之曰「亡国自臣潜始」。上为之敛容,而隙由此开。
◆克堂家学
文肃包先生恢
包恢,字宏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皆从朱、陆二子学。先生弱冠,即闻心性之旨。成嘉定十三年进士。累以军功擢知台州,诛妖僧号「活佛」者。及知建宁,严禁淫祠,民俗丕变。数膺剧郡,所至破豪猾,去奸民,治蛊狱,课盆盐,政声赫然。积官至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七,赠少保,谥文肃。先生在理宗时,经筵奏对,诚意恳恻,至身心之要,未尝不从容谆至。度宗至比先生为程颢、程颐。少时文誉藉甚,既登仕籍,转为功业所掩。史传亦不及其著作。元刘埙《隐居通议》称先生学为时师表,为文下笔汪洋,根据义理,由其学力深厚,不可涯涘,故推重于后进如此。着有《周礼六官辩》、《敝帚■略》等书。(参史传。)
◆敏道门人
宝章罗北谷先生必元(见下《骊塘门人》。)
◆骊塘门人
宝章罗北谷先生必元
罗必元,字亨父,进贤人。嘉定中进士。累官抚州司法。真西山入参大政,先生移书谓:「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通判赣州,上疏论贾似道。后以直宝章阁致仕。(参《姓谱》。)
(云濠谨案:先生自号北谷山人。《刘后村大全集》先生墓志云:「公少师骊塘危公、蟾塘危公,壮为性理之学,与柴中守、欧阳镇、冯曾讲切。」是则先生之师友可见矣。)
(梓材谨案:《宋史》先生本传云:「卒年九十一。」且言:「先生尝从危稹、包逊学,最为有渊源,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人犹尊慕之。」则先生又为包氏门人也。)
罗先生晋君
罗晋君,字晋伯,进贤人,宝章必元从子也。早从危骊塘稹、蟾塘和、柴蒙堂中守、欧阳东谷镇学。所居东偏万竹中作楼,聚书万卷,扁曰「经训」,江古心万里记之。(参《刘后村集》。)
◆北谷讲友
柴蒙堂先生中守(别见《丘刘诸儒学案》。)
欧阳东谷先生镇
欧阳镇,字伯禹,号东谷。尝遗陆伯微书,自谓「于象山之学有会心处」。冯圣与、吴规甫亦极称之。清修笃孝,临终翛然。(参《袁蒙斋集》。)
(梓材谨案:《蒙斋文集》止称欧阳伯禹。考之《刘后村集》志罗北谷文,盖即东谷先生镇也。又案:蒙斋所称冯圣与,即《后村集》之冯曾尔。)
冯先生曾
冯曾,字圣与。
◆仲钦家学
李先生复(见上《象山门人》。)
◆机宜家学
邵先生鲁子
邵鲁子,其父从陆子、袁絜斋游。刘漫塘送之序云:「今之学者,喜立言以自见。夫太极气之始,大衍《洪范》数之元,不为之图未易晓,而近世精一之传有图,心性之分有图,皆为蛇画足。」)
(梓材谨案:谢山节录《漫塘集》此条而识云:「鲁子恐是邵机宜之子,故云其父从陆子、袁絜斋游。当查。」今姑如其说,补为之传,以俟再考。)
◆蟾塘门人
宝章罗北谷先生必元
罗先生晋君(并见《骊塘门人》。)
◆东谷门人
罗先生晋君(见上《骊塘门人》。)
◆曾潭续传
隐君陈静明先生苑(别为《静明宝峰学案》。)
◆石氏续传
州属石遯翁先生余亨
石余亨,字成己,新昌人也。石氏世为讲学家,先生守先绪。以咸淳进士官明、衢二州。见宋且亡,弃去,隐沃洲,自号休休翁。丙子之乱,转徙万山,叹曰:「吾家累世传正学,(云濠案:《两浙名贤录》作「吾家更八九世皆不失素业」。)至予身益穷。然不死于盗贼,得奉遗体以从先人于九原,幸矣!」又号遯翁,且为铭曰:「胶胶乎,申申乎!将久存以瘁予形乎﹖宁亟归以全吾真乎﹖悲夫!」时以致曲先生并称云。(补。)
◆遯翁门人
黄先生奇孙(别见《潜庵学案》。)
卷七十八 张祝诸儒学案(全氏补本)
张祝诸儒学案 (全祖望补本)
张祝诸儒学案表
张行成 吕凝之
(谯氏门人。)
王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