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278 页/共 437 页
◆西山家学(刘、李三传。)
秘监叶平岩先生釆
叶釆,字仲圭,(云濠案:谢山《学案》原底云:「一字平岩。」)邵武人。初从蔡节斋受《易》学,已而往见陈北溪。北溪以其好躐高妙,而少循序就实工夫,屡折而痛砭之,先生自是屏敛锋铓,俛意信向,骎趋着实,北溪深喜之。(云濠案:《学案》原底有云:「初事节斋,后事李方子。」)宝庆初,为秘书监,尝论郡守贪刻之害,上嘉纳之。
(梓材谨案:《道南源委》、《儒林宗派》皆以先生为文修子,盖自文修从朱子于武夷,遂居建宁,及先生登淳佑进士,为邵武尉,故■而为邵武人欤!)
平翁语
有人一子名光,一子名梵,一子名晃,其父远现不归,光者子细探其踪迹,知其北往,求之幽、燕,梵者不子细探讨,乃求之南闽,晃者在家嬉游而已。一日,光者得其父以归,梵者索然而归,光以责梵,晃亦以责梵。光可言也,晃不可言也,梵虽行路差,尚曾求父也,晃坐于家,不曾求父,乃责梵之不善于求父。今之人未尝求道,而空空以议人,何以异此!释氏行路差,尚曾求道也。
(梓材谨案:此条自梨洲所节车氏《脚气集》移入。)附录
陈北溪《答卓廷瑞》曰:「叶仲圭资质甚颖敏,可与适道,而贪多欲速,驰骛飞扬,诚如长者之喻。由其所师者节斋之学,又别自立一家,不纯用文公节度,如《易解》虽训诂详于《本义》,而理义要归未能脱王、韩、老、庄之见,则其为教也,好躐高妙,而鲜循序就实工夫。」
车玉峰《脚气集》曰:「平翁送乃子清父生日以香一片,铭其上曰:『始于克己,终于舍己,圣学终始,有立卓尔。』予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颜子克己处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此颜子舍己处也。二己不同,私者既尽,八荒洞然,不见人我之异,其始终如此。」(补。)
(云濠谨案:平岩之称平翁,犹了斋之称了翁,晦庵之称晦翁也。)
◆西山门人
隐君缪天隐先生主一
缪主一,字天隐,永嘉人也。从西山先生叶味道学,博闻强记。入太学。贾似道芜湖之败,先生与同舍诸生伏阙上书攻之。宋亡,隐居教授。双目晚瞽,当事舆致之,为学舍经师。大德闲,初制大成乐器,皆以询之。所著有《论学规范》、《尚书说》、《礼记通考》、《天隐集》。(补。)
隐君王慎斋先生梦松
王梦松,字曼卿,青田人。笃志好学,着《礼记解》,学者称为慎斋先生。(参《括苍汇记》。)
(梓材谨案:宋文宪作《胡汲仲传赞》,称先生为顺斋处士。)
文安赵星渚先生景纬(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文宪王鲁斋先生柏(别为《北山四先生学案》。)
◆庶善门人(李、郑四传。)
乡贡胡人斋先生一桂
胡一桂,字德夫,永嘉人也。从庶善翁氏游。德佑乙亥,上政府书,几万言,时莫能用。研究《周官》经国制度,参互考订,至忘寝食。故六官错简,咸贯通补正。有《古周礼》一百卷。(云濠案:谢山《札记》:「先生着有《古周礼补正》一百卷、《四书提纲》、《孝经传赞》、《字义口义讲义》、《人斋存■》。学者称为人斋先生,以其学配郑伯谦。(补。)
云濠谨案:《温州府志》载先生云:「咸淳庚午领乡荐,教授于乡。」又言「董左丞俾摄郡学。」)
◆车氏家学
聘君车玉峰先生若水(别见《南湖学案》。)
迪功车双峰先生若绾
车若绾,字经臣,后改名垓,号双峰,韶溪之从子也,先生与从兄若水并传其学。咸淳中,以特科授迪功郎、浦城尉,不赴。邃于经学,而《礼经》较详。所著《内外服制通释》九卷,多备朱子之不备。(补。)
车大雅先生瑢
车先生惟贤(合传。)
车瑢,双峰子。车惟贤,韶溪之从孙也。皆能世传其学。(补。)
(梓材谨案:车先生瑢,字大雅。牟楷序双峰《内外服制通释》云:「余闻《双峰先生服制》有书旧矣,而常恨莫之见也。年几耳顺,先生之子大雅翁始编以示余,盖大雅谋梓是书,而又为之跋云。」)
◆复斋门人
贾汉英,南康人。严侣从学于先生。先生之学,实源于朱子。(参《桐庐县志》。)
◆慎斋门人(刘、李四传。)
学正余先生学古
余学古,青田人。胡汲仲初师先生,先生师邑人王梦松,梦松受学龙泉叶味道,味道则朱文公弟子也。(从黄氏补本录入。)
(梓材谨案:先生着有《大学辩问》,尝为国子正。)
◆贾氏门人(李、郑五传。)
高节严先生侣
严侣,字君友,桐庐人也,汉高士光之后。尝从贾汉英游,贾则朱子之传也。宋亡,不仕,与谢羽、方韶父、吴子善辈哭文山于西台,羽所谓甲乙丙者也。居亲丧,一用朱子礼。杨维桢志其墓,门人私谥曰高节先生。(补。)
◆余氏门人(刘、李五传。)
纯节胡石塘先生长孺(祖岩起,父居仁。)
胡长孺,字汲仲,永康人。祖岩,起宋嘉定进士,知闽县事。父居仁,淳佑进士,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皆绝出一时。至先生而其学益振。先生性聪敏,《九经》子史无不贯通。外舅徐道隆为四川宣抚参议官,先生从之入蜀,与高彭、李湜、梅应春等,号「南中八士」。咸淳中,以任子入官,铨试第一,历倅福宁州而宋亡,退栖永康山。至正中,荐授杨州教授,建昌檄摄录事,转台州宁海县主簿。延佑初,转两浙长山场盐司丞,未上,以病辞,隐杭之虎林山。先生渊源既正,行游四方,旁求旨趣,益信涵养主敬为最切。每曰:「一民失所,便非君子学道之实。」常言:「人虽最灵,与物同产,初无二本。此学之大原,舍是而学,则学非其学。」病喘,一旦具酒食,召比邻云:「将返故乡。」门人问曰:「先生精神不衰,何为遽欲观化﹖」曰:「精神与死生,初无相涉也。」俄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所著有《瓦缶编》、《建昌集》、《宁海漫钞》、《颜乐斋■》。门人谥曰纯节先生。其高弟曰陈刚、谢晖。(从黄氏补本录入。)
(云濠谨案:主一《宋元儒传私记》云:「先生学有渊源,文章有精魄,与金仁山并以学术为郡人倡,海内重购其文。有《石塘文集》若干卷。」宋景濂曰:「其从兄之纲,之纯,并有文名,人称为『三胡』。」)
附录
吴渊颖曰:「说者称濂溪之所授受,实本于寿崖佛者之徒。永康先生胡公至为论辩以着明之,曾不容喙,是殆当世之所深感者也。朱子以东都文献之余,集濂、洛诸儒之大成;而陆氏欲踵孟子,曾不以循序渐进为梯阶,特以一超顿悟为究竟。今则至谓朱为支离,陆为简易。必使其直见人心之妙,而义理自明,然后为学,自谓为陆,实即禅也。故曰世之学者,知禅不知学,知学不知禅。是岂深溺于异端外学之故,而遂诬其祖,乃举七圣相授,洙泗以降,四子所传之道,而悉谓之禅邪﹖道术所在,苟或不契于古之圣贤,则其所以召夫后世之哓辩讙咋者,不能遽已。先生曾不此惮,而直以此道为己任,又着明之,子殆不可得而妄测者也。予自燕还,与金溪傅斯正再见先生。傅之曾祖父本陆学,亦喜谈陆。自近年科举行,朱学盛矣,而陆学殆绝。世之学者,玩常袭故,寻行摘墨,益见其为学之弊,意其幸发金溪之故椟,而少濯其心邪﹖」(补。)
◆石塘门人(刘、李六传。)
陈潜斋先生刚
陈刚,字公潜,平阳人也。受业胡石塘之门。石塘为西湖书院山长,见其勤,昼夜研索不倦,留之于家,与同寝食。遂尽得其学,称高弟,博通天人之奥。所著有《五经问难》、《四书通辩》、《述历代正润图说》、《浑天仪说》、《历代官制说》、《禹贡洪范手钞》。其文宗西京,诗亦不屑六朝以下。累试不售。后瞽犹能作文口授,学者称为潜斋先生。其弟子著者曰章瑶、洪铸、(梓材案:洪铸当是洪涛,传写之误。)林温、陈善、李时可、王清。(修。)
谢先生晖
谢晖,字彦实,资阳人。自其曾祖为沿海参议官,始家于鄞。先生识见通敏,闻永康胡汲仲以道学淑后进,往受业其门。或劝习举子业,答曰:「学以博通古今,资文行耳,仕奚所急哉!」赵文敏孟俯授以书法。为诗文简淡隽永,人以得其片楮为荣,先生亦不自秘惜,求辄应之;有所不可,虽贵势不能动也。(参《成化四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