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282 页/共 437 页
戴亨,字子元,临海人。师事丘木居。有《太极图说》、《人心道心说》、《近思录补注》、《朱子诗解》、《北溪字义辨正》。其教人以毋自欺为第一义,尝铭座右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欲人不知,莫若弗为。」(参《浙江通志》。)
(梓材谨案:《台州府志》载:「先生号蠢翁,黄岩戴秘书良齐之从子也。」)
方懋翁先生仪
方仪,字仪父,黄岩人。少从丘木居学,复参问于徐径畈、刘后村、林竹溪诸公,俱爱敬之。性冲淡温厚,待人以诚。沈思于《易》,至老无倦。所著有《懋翁玩易》十卷及《感遇歌》、《候樵存稿》。(参《台州府志》。)
◆起岩门人(敬斋再传。)
康敏黄寿云先生超然(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高天逸先生耕
高耕,字志伊。其先观察使栋从高宗南渡,居临海。先生诗文,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已也。晚岁益奇。自号天逸。所著有《□金集》。(参《台州府志》。)
方懋翁先生仪(见上《木居门人》。)
◆玉峰门人(刘、李五传。)
州判盛圣泉先生象翁(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隐君潘柏峰先生希宗。
潘希宗,字景昭,一名煃,黄岩人。从蔡春山、车玉峰游。宋景定二年,领漕荐,文丞相器重之,有往来书札。宋亡,隐居不仕。号柏峰居士,有文集。(补。)
金先生叔明(附董华翁。)
金叔明,玉峰之徒也。玉峰《脚气集》曰:「《周礼》《冬官》散在诸官之中,而《地官》尤多。自编帙散乱,俗儒补缉,遂以田野诸职并附《地官》,则冯相、保章之类皆可附《天官》邪﹖叔明作《周礼十疑十答》,予遂授以俞氏《复古编》。董华翁辩俞氏之不可凭,此是忠厚,不欲轻动古人之意。叔明云:『周官三百六十,今已存三百五十,只亡其十,岂可谓《冬官》亡也﹖但《冬官》之不亡,只可使人自晓自推,俞氏乃断定拨置,为累多矣』。」(补。)
(梓材谨案:董华翁当是陈潜室弟子,董正翁楷之兄侍郎朴。正翁见《木钟学案》。)
◆春山门人
隐君潘柏峰先生希宗(见上《玉峰门人》。)
◆泉溪门人
文正吴草庐先生澄(别为《草庐学案》。)
说明:此文的页码有缺,点击连接查看。
注:此处第页
中间内容不明 存目(中华版)
注:此处第页
卷六十七 九峰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九峰学案(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补定)
九峰学案表
蔡沈 (子)模
(西山、季子、 (子)杭
晦翁门人。)
(延平、白水、籍 (子)权
溪、屏山再传。)
(元成、龟山、谯 陈光祖(别见《西山蔡氏学案》。)
氏、武夷、豫章
三传。) 刘钦 (子)泾
(涑水、二程四 何云源 刘汉传
传。)
刘实翁 (子)震
王充耘
黄镇成
陈师凯
(并九峰续传。)
黄千能
(九峰同调。)
九峰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蔡氏父子、兄弟、祖孙,皆为朱学干城,而文正之《皇极》又自为一家。述《九峰学案》。(梓材案:蔡氏自西山先生晦翁称为老友,子若孙入《学案》者八人。九峰二兄并见《西山蔡氏学案》。谢山以九峰《皇极》自为一家,故别为《九峰学案》。)
◆晦翁门人(刘、李再传)
文正蔡九峰先生沈
蔡沈,字仲默,建阳人,西山先生季子也。隐居九峰,当世名卿物色求访,不就,学者称为九峰先生。先生自胜衣趋拜,入则服膺父教,出则师事文公。文公晚年训传诸经略备,独《书》未及为,环■门下生,求可付者,遂以属先生。《洪范》之数,学者久失其传,西山独心得之,未及论著,亦曰:「成吾书者沈也。」先生沈潜反复者数十年,然后克就。其于《书》也,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说,以发明二帝三王群圣贤用心之要。《洪范》、《洛诰》、《泰誓》诸篇,往往有先儒所未及者(。云濠案:陈直斋《书录解题》载《朱子书古经》四卷,《序》一卷。《宋志》所著录者称有六卷。)庆元初,伪学之论兴,西山远谪春陵,先生徒步数千里,以从九疑之麓。道楚、粤穷僻处,山川风物,悲凉凄怆,居者率不能堪,先生父子相对,独以理义自怡悦,浩然无湘累之思,楚囚之泣也。西山不幸殁贬所,复徒步护柩以归。有遗以金而义不可受者,辄谢却之,曰:「吾宁随所止而殡,不忍累先人也。」先生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为师。其文长于论辩。诗早慕太白,晚入陶、韦社中。至其吟咏性情,摹写造化,则又源流文公感兴诸作,非徒以诗自命而已。明正统初,追谥文正。
书经集传序
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曰德曰仁曰敬曰诚,言虽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用也。至于言天,则严其心之所自出;言民,则谨其心之所由施。礼乐教化,心之法也,典章文物,心之着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德其盛矣乎!二帝三王,存此心者也。夏桀、商纣,亡此心者也。太甲、成王,困而存此心者也。存则治,亡则乱,治乱之分,顾其心之存不存何如耳。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舍是书何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