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274 页/共 437 页

天下之治乱系风俗,风俗之美恶系人心,三代固皆有道之长也,而商之一代,风俗为最美。每读《商书》之终篇,纣之亡,三仁宁死、宁遯、宁佯狂为奴,所以自靖自献者,不敢负先王之心;夷、齐叩马一谏,凛凛乎万世君臣之大义,虽圣人复起,不可易也。或言微子先抱祭器归周者,非也。《书》所谓「我不顾行遯」,「我罔为臣仆」者,去而避纣,曷尝有去商即周子之事哉!归周以全宗祀,自是商亡以后事。比干之死固已安之。箕子之佯狂,后来武王下车访道,授圣大法,而终不为之臣,朝鲜长往,用广宗祀,此其志何如哉﹖不但是也,当时为商之臣若民者,大率有不肯臣周之心,《大诰》、《洛诰》、《多方》、《多士》诸篇,班班可,虽周人目之为顽,在商则不失为义矣。陈同父所谓历三代而后世变风移,盖当康王之世,归周且四十年,壮者已老,老者已死,其逋播遗黎。真是至死不贰,亦可见商一代之人心风俗矣,夏未之前闻也。周平王以后,奄奄如一羸病废之人,略无能出一匕强剂以起其生,则所谓养成一代之人心风俗,有王者作,诚不可已也。(《商有三仁两义士论》。)   ◆汪氏门人(李、汪六传。)   乡举徐梅江先生天锡   教谕徐先生天彝(合传。)   徐天锡,字禹圭,其先奉化人。父景山家于鄞。先生与弟天彝皆刻志好学,家贫无书,昼钞夜读,受业汪元春之门,兄弟自相切劘。先生两中浙江乡试,卒以母老不仕。乡人因其所居,称曰梅江先生。天彝,字禹畴,尝举为滋溪学教谕,不赴。为人沈静,无疾言遽色,年八十四卒。(参《宁波府志》。)   ◆庄节门人(恂斋再传。)   隐君黄先生奇孙   黄奇孙,字行素,新昌人,尚书度曾孙也。师事俞浙、石余亨及安阳韩性。入元不仕。所著有《蚓鸣集》、《南明志》,又辑其祖《三朝言行录》。(补。)   郡守李先生齐   李齐,字公平,广平人。元统初进士第一,知高邮府,有政声,张士诚据泰州、淮南行省,遣先生往招降,被拘。久之,纵归,已陷高邮,为其所害。先生尝学于韩庄节性,及为御史,以性行义上闻于朝,会性卒而止。(修。)   参军王先生冕   王冕,字符章,诸暨人也。贫家儿,窃喜读书,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先生如事性。北游燕都,泰不华荐以馆职,先生即日南辕,隐九里山下,树梅花千本。尝仿《周礼》著书一卷,秘不示人,更深挑灯朗诵,叹曰:「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有明攻越,授以咨议参军,一夕病死。(修。)   编修夏先生泰亨   夏泰亨者,会稽人也,安阳高弟。(百家纂。)   (梓材谨案:《绍兴府志》载先生字叔通,领乡荐,官翰林院编修,着有《诗经音考》。)   ◆陈氏门人   山长韩中村先生信同(附门人王禧翁。)   杨先生琬(合传。)   黄先生裳(合传。)   韩信同,字伯循,福宁人。陈石堂普以道学倡,士未有信之者,独先生与其友杨琬白圭、黄裳彦山执弟子礼。刊落旧闻,贯穿周、程、张、朱之说,毫分缕析。建安聘主云庄书院,以《四书》、《六经》为课试属科目,未兴,学者方务词赋,为之哗然。先生谓之曰:「文公《四书》,天心所在也。科举极弊于宋,废必复,复则文公私议必行。」延佑甲寅,科举法行,众始翕然以服,弟子日益进。至顺壬申卒,年八十一。尝曰:「读《大学传》不知浅深始终,读《中庸》不知支节脉络详略巨细,与凡诸说同异得失,读《论》、《孟》不知以门弟子所问为己问,孔、孟所答为己闻,非善为《四书》者也。吾尝闻陈先生读《四书》法,各章五十,三年七八反,大字小字如流水,又必字求其义,句逆其情,涵泳从容,无少闲断,则庶乎有以得之。」又曰:「文公精力尽于此书《集注》、《章句》、《或问》,学者专用力,庶不为他说所乱。近世饶氏谓新民不可使止至善,但可使之乐乐利利则明德,殆别有一至善邪。」又谓:「性道教不当兼以物言者,彼于性善之奥,万物一原之妙,盖甚昧也。」学者称为古遗先生,又号中村。所著有《四书标注》四卷、《易诗三礼旁注》、《书集解》、《书讲义》、《诸史类纂》若干卷、《诗文集》十余卷。其门人曰王禧翁,字马山,其也;曰黄洵饶氏,明人纂大全,多釆黄氏之说。   中村遗书   不知孝弟为仁之本,便是兼爱;不知仁为孝弟之本,便不识性。   「三省」曾子入道处,「一贯」曾子悟道处。   性与天道,只在《诗》、《书》、执礼中。   「四海之内皆兄弟」,辅氏谓或启人轻视天伦之心,最是。《集注》所以谓其意圆语滞。   邦无道富贵之可耻,甚于邦有道贫贱之可耻。   ◆熊氏门人(敬堂再传。)   董先生真卿(别见《介轩学案》。)   乡举安先生实   安实,字子仁,本姓哀,长吉曾孙,易今姓,勿轩熊氏弟子也。刻苦务学,志刚理邃,尝预计偕,凡三劝驾,竟龃龉以卒。(补。)   ◆古遗门人(恂斋三传。)   孝子黄洵饶先生宽   黄宽,字洵饶,福鼎人。事亲孝,苦学工文。世变避兵,以忧卒,无后,贡师泰为志铭。着有《四书附纂》、《时事直纪》。(参《福宁府志》。)   知诰张先生以宁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年十五,往宁德受业于韩古遗,历五年而后归,学业大进。登泰定丁卯进士第,累官翰林院。入明,官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出使安南,归而卒。(补。)   乡举林先生文珙   林文珙,字仲恭,三山人,天历己巳乡举,韩古遗门人也。   郑先生轙   郑轙,字子乘,霞浦人。少受业于韩古遗,古遗尝曰:「君可续吾闽五贤理学。」古遗卒,心丧三年。着有诗文集。(参《道南源委》。)   祖望谨案:郑轙不知何所人,亦见黎洲《序目》。(梓材案:谢山未查福建通志,故云不知何所人。) 卷六十五 木钟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   木钟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修定)   木钟学案表   陈埴        翁敏之   (父煜。)     翁岩寿  胡一桂   (晦翁、水心门   车安行 (从子)若水(别见《南湖学案》。)   人。)           (从子)若绾   (子)瑢   (延平、白水、籍              (从孙)惟贤溪、屏山、郑氏   再传。)   (元城、龟山、谯  董楷徐氏三传。)   (涑水、二程四   赵复斋  贾汉英    严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