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第 59 页/共 90 页

文蛤(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各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个) 大枣(十一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程〕此大青龙汤。去桂枝。盖文蛤。水停于里。文蛤之咸寒。可以利水而消饮。水溢于外。青龙之辛热。可以胜湿而解表。此汤与茯苓泽泻汤。猪苓散。皆预防水饮之剂。   张氏医通云。是方即大青龙汤。无桂枝。有文蛤。大青龙主发散风寒两感。今是证初不言外邪。而用取汗。何哉。   盖因阳明经中有实热。所以贪饮。故用麻黄杏仁。开发腠理。甘草姜枣。调和营卫。石膏解利郁热。文蛤直入少阴。散水止渴。为太阳少阴二经散邪涤饮之圣药。故又主微风脉紧头痛之疾。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魏〕干呕吐逆。吐涎沫者。亦胃中虚寒。津液变为涎沫。随逆气上冲作呕也。干呕无物。止有涎沫。   虚邪非实邪可知矣。主之以半夏干姜散方。犹之小半夏汤惟易生姜为干姜。以生姜性僭上而发越。不如干姜之辛温为度。专功理中也。用意亦甚微也。   〔尤〕与前干呕吐涎沫头痛不同。彼为厥阴阴气上逆。此是阳明寒涎逆气不下而已。故以半夏止逆消涎。干姜温中和胃。浆水甘酸调中引气。止呕吐也。   半夏干姜散方   (千金无方名。)   半夏 干姜(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千金。作上二味。 咀。以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日三。)   〔程〕脾寒则涎不摄。胃寒则气上逆。故干呕吐涎沫也。半夏之辛以散逆。干姜之热以温脾。煎以浆水者。藉其酸温。以通关利膈也。此证与茱萸汤迥别。以不头痛也。   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无奈。外台作彻无聊赖四字。哕下无彻字。)   〔沈〕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诚不是喘。不是呕。不是哕也。彻者通也。仅是通心中。愦愦然无奈。即泛泛恶心之义也。   〔尤〕寒邪搏饮。结于胸中。而不得出。则气之呼吸往来。出入升降者阻矣。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皆寒饮与气相搏互击之证也。且饮水邪也。心阳脏也。   以水邪而逼处心脏。欲却不能。欲受不可。则彻心中愦愦然无奈也。生姜半夏汤。即小半夏汤。而生姜用汁。则降逆之力少。而散结之力多。乃正治饮气相搏。欲出不出者之良法也。   生姜半夏汤方   (外台伤寒呕哕门。引仲景伤寒论。作生姜汁半夏汤。云兼主天行。)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外台。作以水三升。煎半夏取一升。内姜汁取一升半。绵漉小冷。分二服。一日一夜服令尽。呕哕一服得止者。停后服。)   〔鉴〕李 曰。生姜半夏辛温之气。足以散水饮。而舒阳气。然待小冷服者。恐寒饮固结于中。拒热药而不纳。反致呕逆。今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内经之旨也。此方与前半夏干姜汤略同。但前温中气。故用干姜。此散停饮。故用生姜。前因呕吐上逆。顿服之。则药力猛峻。   足以止逆降气。呕吐立除。此心中无奈。寒饮内结。难以猝消。故分四服。使胸中邪气。徐徐散也。   外台。必效。疗香港脚方。   大半夏(三两净削去皮) 生姜汁(三升)   上二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空腹一服尽。每日一剂。三剂必好。此方梁公家出方。始有本。奇异神效。   又文仲。疗香港脚入心。闷绝欲死者。   半夏(三两洗切) 生姜汁(一升半)   上二味。内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极效。   又深师。疗伤寒病 不止。半夏散。   半夏(洗焙干)   上一味。末之。生姜汤和。服一钱匕。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肘后云。治卒呕 。又厥逆方。)   〔程〕干呕哕。则气逆于胸膈间。而不行于四末。故手足为之厥。橘皮能降逆气。生姜为呕家圣药。   小剂以和之也。然干呕非反胃。厥非无阳。故下咽气行即愈。   〔尤〕未可便认阳虚。而遽投温补也。   橘皮汤方   (外台。引仲景伤寒论。名小橘皮汤。云兼主天行。)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外台作去皮八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外台。二味下。有狭长切三字。)   外台。广济。橘皮汤。疗呕哕不止。   于本方中。加枇杷叶甘草。   又延年。人参饮。主吐。   于本方中。加人参。   又范汪半夏汤。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疗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   于本方中。加半夏。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魏〕哕逆者。胃气虚寒固矣。亦有少挟虚热作哕者。将何以为治。仲景主之。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行气清胃。而毫不犯攻伐寒凉之忌。佐以补中益气。温胃之品。而胃气足胃阳生。浮热不必留意也。上诸方于呕吐哕家。浅深缓急之治。可谓至详尽矣。   案哕。说文。气牾也。杨上善注阴阳应象大论云。气折也。王氏准绳云。哕于月切。又乙劣切。乙劣之讹。遂为吃逆。亦犹俗呼团为突栾。角为葛洛。其故明矣。而活人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