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第 19 页/共 90 页
于黄 建中汤内。加干姜当归。
又建中黄 汤。疗虚劳短气。少腹急痛。五脏不足。
于黄 建中汤。去芍药。
又深师黄 建中汤。疗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
于黄 建中汤内。加人参半夏。去饴。
又必效黄 建中汤。疗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数。
于黄 建中汤内。加人参当归。若失精。加龙骨白蔹。
又深师黄 汤。疗大虚不足。少腹里急。劳寒拘引脐。气上冲胸。短气言语谬误。不能食。吸吸气乏闷乱者。
于黄 建中汤内。加半夏人参。去饴。若手足冷。加附子。
又大建中汤。疗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补中益气方。
于黄 建中汤内。加人参当归半夏附子。去饴。
又短剧黄 汤。疗虚劳胸中客热。冷癖痞满。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鸣。不生肌肉。
头痛。上重下轻。目视KT KT 。恍惚志损。常燥热。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沥。临事不起。阴下湿。或小便白浊伤多方。
于黄 建中汤内。加人参当归。去饴。有寒。加浓朴。
苏沈良方云。小建中汤。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便痛。
重按却不甚痛。此止是气痛。重按愈痛而坚者。当自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愈甚。此虚寒证也。此药偏治腹中虚寒。补血尤主腹痛。(三因方治此证加味小建中汤于本方内加远志。)王氏易简方云。
或吐或泻。状如霍乱。及冒涉湿寒。贼风入腹。拘急切痛。加附子三分。名附子建中汤。疝气发作。当于附子建中汤。煎时加蜜一箸头许。名蜜附子汤。(易简小建中汤。无饴。)
张氏医说云。养生必用方。论虚劳不得用凉药。如柴胡鳖甲青蒿麦门冬之类。皆不用服。唯服黄 建中汤。有十余岁女子。因发热咳嗽喘急。小便少。后来成肿疾。用利水药得愈。然虚羸之甚。遂用黄 建中汤。
日一服。三十余日遂愈。盖人禀受不同。虚劳小便白浊。阴脏人。服橘皮煎黄 建中汤。获愈者甚众。至于阳脏人。不可用暖药。虽建中汤不甚热。然有肉桂。服之稍多。亦反为害。要之用药亦量其所禀。审其冷热。而不可一概以建中汤。治虚劳也。(出医余。)
圣济总录。结阴门芍药汤。治非时便血。
小建中汤。去大枣。
直指方。黄 建中汤。治伤湿鼻塞身痛。
即本方。不用胶饴。
又加味建中汤。治诸虚自汗。
于本方。加炒浮小麦。
又黄 建中汤。加川 当归。治血刺身痛。
危氏得效方。黄 建中汤。治汗出污衣。甚如坯染。皆由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行。兼服妙香散。金银器麦子麦门冬煎汤下。病名红汗。
王氏准绳云。小建中汤。治痢不分赤白久新。但腹中大痛者神效。其脉弦急。或涩浮大。按之空虚。或举按皆无力者是也。
示儿仙方。建脾散。治脾痞胁痛。
即小建中汤加缩砂。
徐氏医法指南。小建中汤。治失血虚者。
本方。阿胶。代胶饴。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妇人杂病中。)
〔程〕腰者肾之外候。肾虚则腰痛。肾与膀胱为表里。不得三焦之阳气以决渎。则小便不利。而少腹拘急。州都之官。亦失其气化之职。此水中真阳已亏。肾间动气已损。与是方以益肾间之气。气强则便溺行。而小腹拘急亦愈矣。
案抱朴子云。今医家通明肾气之丸。内补五络之散。骨填枸杞之煎。黄 建中之汤。将服之者。皆致肥。肾气丸黄 建中汤。出于晋以前。可以知矣。
肘后云。干地黄四两。茯苓。薯蓣。桂。牡丹。山茱萸。各二两。附子。泽泻。一两。捣蜜丸如梧子。
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丸。此是张仲景八味肾气丸方。疗虚劳不足。大伤饮水。腰痛小腹急。小便不利。又云。长服即去附子。加五味子。治大风冷。(千金。补肾门同。用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心。附子。各二两。注。仲景云。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姚公云。加五味子。二两。苁蓉四两。张文仲云。五味子。苁蓉。各四两。)
和剂局方。八味丸。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
不思饮食。又治香港脚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即本方。用茯苓。牡丹皮。泽泻。
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肉桂。各二两。方后云。久服壮元阳。益精髓。
活血驻颜。强志轻身。)
薛氏医案云。八味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而患流注鹤膝等症。不能消溃收敛。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经云。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方也。又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形体憔悴。寝汗等证。加五味子四两。
吴氏方考云。今人入房盛。而阳事愈举者。阴虚火动也。
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是方于六味中。加桂附。以益命门之火。使作强之官得其职矣。
王氏小青囊云。又治下元冷惫。心火炎上。肾水不能摄养。多唾痰涎。又治肾虚齿痛。又治肾虚淋沥。
王氏药性纂要云。治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发寒天。每用桂附八味地黄汤。及黑锡丹而平。一次用之未效。加生铁落于八味汤中。一剂而愈。
千金肾气丸。治虚劳肾气不足。腰痛阴寒。少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忽忽悲喜。
于本方。去牡丹皮。加玄参芍药。(千金翼。有牡丹皮。名十味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