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72 页/共 115 页
先将炼矾、百草霜研和,入灯草灰,再研,后入薄荷、贝母、冰片研匀,成青灰色,用白蜜调。此方专治喉癣喉菌。时刻噙咽,内服喉症煎药主方,此方一名青灵膏。
〔连珠蛾〕成吹药 硼砂(一分) 儿茶(二分) 龙骨(五分) 青黛(一分) 本药(三分) 追风(二分)
冰片(三厘) 再加胆矾、麝香。
附追风散方 牛膝 川乌 草乌 冰片 麝香 青黛以上诸方,皆尤氏秘传方法,名为《尤氏喉科》,世少传本,识者珍之。
〔连珠〕三黄桔梗汤 芩 连 柏 栀 蒡 芍 桔 草 薄荷 元参 水煎。食后服。
〔喉痈〕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
〔喉杵〕甘桔射干汤 桔梗(二钱) 射干 山豆根 荆 防 蒡 翘 元参(各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
加竹叶十四片。
〔喉杵〕烧盐散 取橡斗大者,实盐满壳,烧存性,以碗覆地,入麝香少许,研细点之。
〔结块〕百灵丸 百草霜 蜜丸芡实大,水化服。
〔风热〕启关散 牛蒡子 生甘草 水煎。
〔梅核〕四七汤 陈 苓 夏 朴 槟 苏 青 枳 蔻 曲 砂仁 益智 姜〔梅核〕噙化丸 冰片 射干 钟乳粉 升麻 牙硝 黄 大黄 甘草 生地 蜜丸。
〔相火〕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风热〕普济消毒饮 见一卷疫。
〔湿热〕甘桔汤 见本卷头痛。
〔痰火〕清气化痰丸 星 夏 陈 枳 杏 蒌 芩 苓 姜汁糊丸。
〔痧烂〕利膈汤 银花 荆 防 芩 桔 连 栀 翘 蒡薄荷 元参 大黄 朴硝 粉草〔痧烂〕清咽太平丸 芎 防 桔 草 薄荷 犀角 柿霜 蜜丸。
〔喉痹〕玉液上清丸 薄荷(十四两) 柿霜(五两) 桔梗(四两五钱) 甘草(二两五钱) 川芎(二两八钱)
百药煎(五钱) 防风(一两六钱) 砂仁(四钱五分) 青黛(三钱) 冰片 元明粉 白硼砂(各二钱) 研细,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不拘时候。专治风痰上壅,头目不清,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服之生津液,化痰涎。昔宋神宗患喉痹,服此药一丸立愈。
〔牙疳〕犀角丸 犀角 粉草 朴硝(各二钱) 桔梗(一两) 赤茯 生地 连翘 牛蒡子 元参(各五钱)
青黛(一钱) 蜜丸龙眼大,每一丸,薄荷汤下。专治小儿走马牙疳。
〔吹喉〕三仙散 胆矾(六分,半生半炒) 广木香(三分) 熊胆(三分) 共研极细,用番木鳖一个,磨碎和匀,吹在患处。治喉风口噤,死在须臾,以箸开口,吹入即愈。
〔敷药〕牙疳方 妇人溺桶中白垢(火 一钱) 铜绿(三分) 麝香(一分五厘) 各研,和匀,敷上立愈。
卷之六 喉症论治
喉脉案
房侄 舌下地丁左畔略肿,诵读劳倦则发渴颊红,脘闷痰稠,呼吸不利,脉沉少力,或进寒凉药,腹痛食减。此素廪阴气不足,神劳则五志火动,脾气困倦,故痰气壅而成痹也。经言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少阴君火也,一阳少阳相火也,二经之脉,夹咽循喉,火动痰升,结而不散,其源总由肾阴素虚,水不制火使然。用六味丸。熟地(砂仁末拌蒸)、丹皮(酒炒)、加参、麦、贝、膝、藕粉蜜丸。服而平。
尹氏 久患梅核,气塞如梗,妨咽不利,非火非痰,乃气郁为患。用郁金、木香、贝母、桔梗、陈皮、栝蒌皮、甘草,数服效。
卷之六
胸痹论治
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此《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金匮》云: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栝蒌薤白半夏汤。胸痹气急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气塞短气,茯苓杏甘汤、橘枳生姜汤。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姜枳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千金》治胸痹达背痛,细辛散。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前胡汤。胸中满,噎塞,喉燥唾沫,橘枳生姜汤。
不应,治中汤。胸背闭满,上气喘急,下气汤。胸背疼痛,熨背散。大约阳微者用甘温,苓桂术甘汤。阴凝者用温通,理中汤。饮逆者用辛泄,吴茱萸汤。痞阻者用辛滑,栝蒌薤白半夏汤。喘逆者用苦降,桂枝加朴杏汤。
痹久者兼通络,旋复花汤。只在旋转上焦清阳,疏利膈间痰气,不与胸痞结胸等症混治,则得之矣。
喻嘉言曰: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气不用,阴气上逆之候也。然有微甚不同,微者但通其不足之阳于上焦;甚者必驱其厥逆之阴于下焦。仲景通胸中之阳,以薤白、白酒,或栝蒌、半夏、桂枝、枳实、浓朴、干姜、白术、人参、甘草、茯苓、杏仁、橘皮。选用对症,三四味即成一方,不但苦寒尽屏,即清凉不入,盖以阳通阳,阴药不得预也。甚者用附子、乌头、川椒。
大辛热以驱下焦之阴,而复上焦之阳,补天浴日,独出手眼。世医不知胸痹为何病,习用豆蔻、木香、诃子、三棱、神曲、麦芽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其识见亦相悬哉。
卷之六 胸痹论治
胸痹脉候
脉阳微阴弦,即胸痹痛。(《金匮》寸口脉沉迟,关上小紧数,阳衰,胃以上阴寒结聚。
卷之六 胸痹论治
附方
〔阳微〕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 薤白 白酒〔不卧〕栝蒌薤白半夏汤 蒌 薤 酒 半夏〔饮邪〕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 薤 桂 蒌 朴〔虚寒〕人参汤 参 术 姜 草〔利肺〕茯苓杏甘汤 苓 杏 草〔疏胃〕橘枳生姜汤 橘 枳 姜〔复阳〕薏苡附子散 薏仁 附子〔痞逆〕桂枝姜枳汤 桂 姜 枳〔温填〕乌头赤石脂丸 赤石脂 乌头 附子 干姜 川椒〔温散〕细辛散 细辛 甘草(各六钱) 枳 姜 蒌 地 术(各一两) 桂心 茯苓(各两半)
酒服。
〔下气〕前胡汤 前胡 夏 芍 草(各二钱) 参 归 芩(各一钱) 姜(三片) 枣(三枚)
竹叶(一握)
〔理气〕治中汤 见三卷饮食。
〔下气〕下气汤 杏仁 槟榔 童便煎。
〔外治〕熨背散 乌头 桂 附 羌 辛 芎 椒 为末,绵裹,烘令暖。
〔阳虚〕苓桂白术甘草汤 苓 桂 术 草〔阴凝〕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饮逆〕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喘逆〕桂枝加朴杏汤 桂 芍 草 朴 杏 姜 枣〔络瘀〕旋复花汤 旋复 葱管 新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