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70 页/共 115 页
〔积热〕凉膈散 见一卷中风。
〔寒痛〕羌活附子汤 羌 防 升 芷 草 麻黄 苍术 生附子 僵蚕 黄柏 有嗽加佛耳草。
〔寒痛〕细辛散 荆芥 细辛 白芷 川椒 荜茇 草乌 皂角 为末擦之。
〔温邪〕玉女煎 见一卷温。
〔痰火〕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瘀血〕加减甘露饮 见本卷口鼻。
〔虫痛〕一笑散 川椒末 巴豆(一粒) 研成膏,饭丸,棉裹安蛀孔。
〔虫痛〕定痛散 辛 芷 椒 姜 归 地 翘 连 桔 草 乌梅 苦参 漱口后咽下。
〔实火〕升麻石膏汤 荆 防 归 芍 翘 桔 芩 草 升麻 石膏 薄荷 灯心 热甚加大黄。
〔虚火〕滋阴抑火汤 归 地 荆 防 丹 草 知 柏 蒺藜 灯心〔肾虚〕安肾丸 见五卷痹。
〔胃火〕清胃散 或作汤,见本卷口鼻。
〔腐烂〕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
〔吹掺〕人中白散 人中白 儿茶 黄柏 薄荷 青黛 冰片 吹走马疳,出涎口外。
〔骨槽〕黄连解毒汤 见一卷温。
〔风痛〕仙方活命饮 见五卷鹤膝风。
〔肾虚〕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肾虚〕还少丹 见一卷中风。
〔补中〕补中汤 见一卷中风。
〔多骨〕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心热〕黄连汤 连 栀 归 芍 地 麦 草 犀角 薄荷 水煎。
〔木舌〕清热如圣散 翘 连 蒡 栀 柴 荆 桔 草 花粉 薄荷 灯心〔热壅〕琥珀犀角膏 人参 枣仁 茯神(各二钱) 犀角 琥珀 辰砂(各一钱) 冰片(一分)
蜜丸,麦冬汤下。
〔木舌〕龙脑破毒散 盆硝(四钱) 蒲黄(五钱) 马勃(三钱) 僵蚕 甘草 青黛(各八钱)
麝香 龙脑(各一钱)
〔重舌〕青黛散 连 柏 牙硝 朱砂 雄黄 牛黄 硼砂 冰片 研掺。
〔舌菌〕舌症主方 连 栀 地 芍 丹 麦冬 翘 草 犀角 木通 灯心 兼口唇加石膏,郁痰加贝母,便秘加元明粉。
〔舌垫〕舌垫方 荆 防 辛 芷 羌 独 陈 香附 灯心〔出血〕蒲黄散 螵蛸 炒蒲黄 研掺。
〔流血〕凉血清脾饮 归 地 芩 芍 防 翘 草 薄荷 石菖蒲〔津伤〕炙甘草汤 见一卷中风。
卷之六 齿舌症论治
齿舌脉案
王氏 风热牙痛,用辛凉解散。荆芥、薄荷、桔梗、山栀、防风、赤芍、甘草,二服愈。
房兄 胃火牙痛。用石膏( 研),开水冲服,随手而效。
堂妹 牙痈。由情志抑郁,致患左下牙龈肿痒,日久撑出多骨,外科用推车散不效,腐孔血水淋漓。近又寒热,食减神疲,宜扶正为要。用潞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山栀、白芍(俱炒),六七服效。
刘 舌根肿。自用黄连泻心,两旬后寸脉犹浮大,舌边紫泡,咽肿妨食,耳痛,乃上焦火风阻络,宜辛凉轻剂。薄荷、连翘、桔梗、山栀、钩藤、灯心、苦丁茶叶、菊叶、竹叶心,服愈。
卷之六
喉症论治
(烂喉痧附)
喉以纳气而通于天,咽以纳食而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惟其为心肺肝肾呼吸之门,饮食声音吐纳之道,关系死生,为害速矣。经云:一阴手少阴心一阳手少阳三焦结,谓之喉痹。以君相二火经脉并系咽喉。
热结则肿痹,痹者闭也,闭则痰塞以死,将发先三日,胸必不利,一二日肿痛,三四日势定有形,第三日必发寒热,或头痛兼风寒者须疏散。察其二便秘结系实火者,以重剂润下,去其积热。壮实者用硝黄,弱者但滋燥润肠,虚者宜蜜煎导法。大便行,乃可清利上焦痰热。清上丸。若虚火便涩,心脉数,肾脉微,宜滋阴降火。
养金汤。其症喉痹为总名,有缠喉风、乳蛾、喉癣、喉痈、喉菌、喉闭、HT 舌、喉杵等症。而缠喉风,及伤寒喉闭,症为尤险。
〔喉痹〕肿痛闭塞,为风痰郁火热毒上攻之症。去风痰,解热毒,自愈。咽喉总络,系肺胃,急清此二经之热。牛蒡汤,外用通隘散。如恶寒,寸脉小,一时患者皆同,为天行邪气,宜先表散。其病之由来有二,一者少阳司天,三阳之气,民病喉痹。仲景用桔梗汤,根据阳毒施治。一者太阴湿胜,火气内郁,民病喉痹。
又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喉肿喉痹。仲景用半夏甘桔汤。根据阴毒施治。若不恶寒,寸脉大滑实,为阳盛阴虚,下之愈。酌用大小承气汤。其轻者可缓治,喉痹散。不可骤用寒凉,以痰实结胸,遇寒不运,渐至喘塞不治也。
其气急闭塞欲死者,缓则僵蚕炒末,姜汤下,立愈。或马蔺根苗捣汁,和醋含漱。急则用吹法,硼砂、胆矾末吹患处,或皂角末吹鼻喷嚏,亦开。吐法,捣皂角水灌入,或新汲水磨雄黄,灌入即吐,或鸡鹅翎蘸桐油探吐。
针法,用砭针于肿处刺出血,若口噤针不能入,刺少商穴。左右皆刺二分出血,立愈。或 顶心头发一把,力拔之,其喉自宽。又有阴虚阳浮痰结于上,脉浮大,重取或涩者,作实症治,必死。
加减八味丸。喉痹连项肿,芩连消毒饮。
〔缠喉风〕喉肿大,连项痛,喉有红丝缠紧,且麻且痒,指甲青,痰壅肢厥,由平时多怒,两日前胸不利,痰塞气促,症最急。过一日夜,目直视,齿噤喉响,灯火近口即灭,此气已离根,不治。治法:如喉痹,用金碧二丹频吹,内加牛黄,效更速。针法,手足冷,以水温之,针照海、然谷四穴,使血出如珠。若刺少商穴,出血散而不收者,不治。照海穴,在内踝下四分,软骨陷中。然谷穴,在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皆肾经穴也。
〔乳蛾〕有单双,有连珠。单轻双重,连珠尤重。多因酒色郁热而生,单蛾生会厌一边,一日痛,二日红肿,三日有形,如细白星,发寒热者凶。吹药先用碧丹五、金丹一,后用金丹二、碧丹三,内服喉症主方。
俟大便行,自痊。如至三日,喉中但红肿无细白星,即是喉痈,宜辨。双乳蛾生会厌,左右两边俱有细白星,药照前用,左属心,右属肝。煎药于主方内,左加黄连、犀角。右加赤芍、柴胡。双蛾则兼用之。大便秘加枳壳、元明粉。连珠蛾,一二白星上下相连,用药照前。或外用成吹药加冰片吹之,内服三黄桔梗汤。
〔喉癣〕为虚火上炎,肺受燥热,致咽喉生红丝如哥窑纹,如秋海棠背纹,干燥而痒,阻碍饮食,虽不丧命,不能速愈。吹用碧丹、噙化青灵膏,内服喉症主方加土贝母。须戒忧怒、酒色,忌盐酱,及一切动风助火之物,一月可愈。
〔喉痈〕红肿而痛,别无形状,因过食辛辣炙爆浓味而发。症属胃大肠二经,重则寒热头痛。犀角地黄汤,吹用金丹一、碧丹十。四五日可愈。若鼻中出红涕,为毒攻脑,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