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65 页/共 115 页

〔毒攻〕护心散 绿豆粉(一两) 乳香(三钱) 辰砂 甘草(各一钱) 研细,早暮各服三钱,开水下。   〔外治〕葱熨法 大葱一握,隔汤蒸熟,以线扎,切平其底,乘热熨背,冷即更换,得微汗为度,明日再熨。   〔便秘〕蜜煎导 用蜜熬,捏成如枣核,纳肛内。   〔补元〕保元汤 见一卷火。   〔风痉〕玉真散 防风 南星 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姜汁和酒调服。名定风散,以此蜜调敷疮,效。   再加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等分杵末,调敷疮口,名玉真散。凡打伤欲死,唯是心头温者,用药末二钱,热酒童便下二服,效。   〔身冷〕全蝎散 蝎尾七个为末,热酒调服,日三次。凡破伤风,非此不除。   〔风毒〕大蜈蚣散 蜈蚣(二条,鱼鳔炒) 左蟠龙(即鸽粪,炒烟尽,各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防风汤下。   〔去风〕小蜈蚣散 蜈蚣(一条) 全蝎(二个炒研) 擦牙出涎。治口噤身反张,不省人事。   〔入里〕左龙丸 左蟠龙(即鸽粪,炒) 僵蚕(炒) 鱼鳔(蛤粉炒。各五钱) 雄黄(一两) 天麻(二钱)   饭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三服。如症重,每药末一钱,饭糊中加入巴豆霜五厘,每服中加一丸渐加至十丸,以利为度,痛愈即止。一方,有大蜈蚣二条。   〔无汗〕防风汤 防 芎 羌 独(各一钱二分半) 水煎,调蜈蚣散,温服之,大效。   〔通治〕九味羌活汤 羌活(钱半) 防风 茅术(各一钱) 细辛(五分) 芎 芷 芩 地(各八分)   炙草(六分) 葱白(二茎) 姜(三片) 枣(一枚)   〔散风〕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汗多〕。 防风当归散 防 归 芎 地(各一钱半)   〔固卫〕白术防风汤 术 (各二钱) 防风(四钱)   〔阳明〕小芎黄汤 川芎 黄芩(各一钱半) 炙草(一钱) 葱白(四茎) 香豉(四合) 水煎。   〔风秘〕大芎黄汤 即小芎黄去甘草,加酒炒大黄三钱,羌活钱半,水煎。   〔少阳〕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风热〕防风通圣散 见本卷疠风。   〔通治〕曹氏秘方 荆芥 黄蜡 鱼鳔(各五钱) 艾叶(三片) 无灰酒(一碗) 重汤煎一炷香,热饮汗出愈。   〔通治〕蠲痉汤 羌 独 防 杏 地榆〔营虚〕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风痛〕羌活防风汤 羌 防 芎 归 芍 草 本(各一钱) 地榆 细辛(各五分)   〔透脓〕朱砂指甲散 朱砂 南星(姜制) 独活(各二钱) 人手指甲(六钱,烧存性) 为末,分三服,酒下。   〔伤湿〕除湿汤 见一卷湿。   〔伤湿〕白术膏 一味生白术熬。   〔变痉〕急风散 麝香(一字) 辰砂(一两) 生黑丑(二钱半) 草乌(三两,半生半焙,醋淬)   每末五分,酒下。   卷之六   头痛论治   (大头痛 发颐 眉棱骨痛 眼眶痛附)   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经曰:风气循风府而上,为脑风。新沐中风,为首风。犯大寒,内至骨髓,为脑逆头痛。以上风寒痛。下虚上实,为肾厥头痛。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为肠胃所生,头痛甚,脑尽痛,手足青至节,不治。阳气败绝,以上虚痛。条而列之,有因风、因寒、因湿、因痰、因火、因郁热、因伏暑、因伤食、伤酒、伤怒、与气虚、血虚、及真头痛、偏头痛、内风扰巅、肾虚水泛、肾虚气逆诸症。因风者恶风,川芎茶调散。因寒者恶寒,桂枝羌活汤。因湿者头重,羌活胜湿汤。因痰者呕眩肢冷,为太阴痰厥头痛,半夏天麻白术汤。因火者齿痛,连翘、丹皮、桑叶、羚羊角、山栀、薄荷、菊叶、苦丁茶。因郁热者心烦,清空膏加麦冬、丹参,或菊花散。因伏暑者口干,荷叶、石膏、山栀、羚羊角、麦冬。因伤食者胸满,香砂枳术丸。因伤酒者气逆,葛花解酲汤。因伤怒者血逆,沉香降气汤。气虚者脉大,补中汤加川芎、细辛。血虚者脉芤,或鱼尾上攻,眉尖后近发际为鱼尾。四物汤加薄荷。真头痛,客邪犯脑,手足青至节,黑锡丹,炙百会穴。偏头痛屡发日久不痊,菊花茶调散、芎犀丸、透顶散。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三才汤加牡蛎、阿胶、白芍、茯神、炒甘菊花。肾虚水泛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因肾虚气逆,为肾厥,玉真丸、来复丹。外如雷头风,头痛起块,或鸣如雷震,清震汤。大头痛,头面尽肿,由天行时疫,甚则溃脓,普济消毒饮。轻者发颐,肿耳前后,甘桔汤加薄荷、荆芥、鼠粘子、连翘、黄芩。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眼眶痛,俱属肝经,肝虚见光则痛,生熟地黄丸。肝经停饮,痛不可开,昼静夜剧,导痰汤。   东垣曰:头痛每以风药治者,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寒热,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项痛,或吐涎沫厥冷,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此六经头痛之治也。   卷之六 头痛论治   头痛脉候   寸脉紧急,或浮弦,或短,皆头痛。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为虚,难治。浮弦为风,浮洪为火,细或缓为湿。   卷之六 头痛论治   附方   〔风痛〕川芎茶调散 见一卷伤风。   〔寒痛〕桂枝羌活汤 桂 羌 防 草〔湿痛〕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痰痛〕半夏天麻白术汤 夏 麻 术 参 陈 苓 姜 麦芽 神曲 苍术 泽泻〔郁热〕清空膏 芩 连 羌 防 柴 芎 草 茶调三钱。   〔风热〕菊花散 见五卷头风。   〔食积〕香砂枳术丸 木香 砂仁 枳 术 陈 夏 荷叶包,陈米煨饭为丸。   〔伤酒〕葛花解酲汤 见一卷湿。   〔伤怒〕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气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血虚〕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温肾〕黑锡丹 硫黄 黑铅 加沉香 附子 肉桂 茴香 故纸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葫芦巴〔偏痛〕菊花茶调散 即川芎茶调散,加 菊花 僵蚕〔偏痛〕芎犀丸 川芎 犀角 参 苓 辛 栀 麦冬 草 石膏 辰砂 片脑 阿胶〔偏痛〕透顶散 见五卷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