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21 页/共 100 页
红花当归汤
红花当归红曲赤芍药牡丹皮青皮桃仁郁金楂肉泽兰叶黑山栀胸痛上焦气分病,当理肺气,要分肺管、胃管。若胃气有伤,胃脘气逆,亦多胸痛,其中分别:若饮食自如,而见气逆咳喘作痛,病不在胃而在于肺,当和肺气;若无喘咳气逆,而见饮食阻滞,病不在肺而在于胃,当调胃气;若二经皆病,当审其何经先起,如先见喘咳气逆满作痛,后见妨碍饮食者,此肺病遗祸于胃也,当治其肺,兼治其胃;若先见饮食妨碍,后见喘咳气逆,此胃病遗祸于肺也,当平其胃,兼治其肺。此从方广肿胀门,辨脾肺相传法中,化出辨肺胃二经之胸痛。又有语言即痛,饮食不痛者,病在于肺;饮食即痛,语言不痛者,病在于胃。此从辨喉痛症中,化出辨肺胃之胸痛也。
[卷一] 胁痛论
秦子曰:胁痛者,左右两肋痛也。胁之下尽处名季胁。若痛在胁之上,名腋痛。痛在季胁之后,名腰痛;二者皆非胁痛也。夫腋痛者,肺症也。腰痛者,肾与膀胱症也。凡胁痛多火,皆肝胆症也。上胁痛属肝,下胁痛属胆,或有肺气怫郁,金邪乘木,亦令胁痛,名肺胁痛,最利害,金乘木为贼邪,故重。
[卷一:胁痛论] 外感胁痛
(运气感冒)
[卷一:胁痛论] 外感胁痛
【运气胁痛之症】病起于仓卒,暴发寒热,胁肋刺痛,沿门相似,或在一边,或在两边疫症,俗名刺肋伤寒,又名痧胀是也。
【运气胁痛之因】少阳司政,相火用事;少阴司政,君火用事;阳明司政,燥火用事;其年胜复之气太过,则相火甚于本位,而肝胆自病;君火太过,则子病累母,肝胆亦病;燥火用事,金病克木,肝胆亦病;三火炽甚,木火通明,肝胆之气怫郁,则两胁暴痛之症作矣。
【运气胁痛之脉】多见弦数。浮数居表,沉数主里。脉减痛缓则生,沉伏厥冷则死。
散,对泻心汤;阳明司政,干葛石膏汤主之。凡胁痛,外用针刺委中、三里二穴出血;若痛甚,指甲黑者,即刺十指尖出血为妙,越地所谓放痧是也。若咳嗽痰声,无论左右,即为肺邪胁痛,宜泻青各半汤,并刺少商穴。
柴胡汤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青皮山栀枳壳木通加苏梗。
独活败毒散
独活木通柴胡黄芩桔梗枳壳甘草钩藤广皮加苏梗。
泻心汤
黄连甘草灯心
干葛石膏汤
干葛柴胡黄芩石膏枳壳广皮甘草木通加苏梗。
泻青各半汤
龙胆草黄芩山栀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加青黛一钱冲服。
[卷一:胁痛论] 外感胁痛
【感冒胁痛之症】并无时行传染,因自冒风寒,先见恶寒发热,胁痛耳聋,呕而口苦,此伤寒少阳经胁痛症也。若寒热已除,后乃胁痛干呕,此表解里未和,邪热痰饮之症,二者皆非天灾流行,乃人自感冒之症也。
【感冒胁痛之因】起居不慎,感冒外邪,或初感即中少阳,或传变而入少阳,则邪居半表半里,而成胁痛之症也。
【感冒胁痛之脉】脉来多弦,弦紧宜汗,弦细宜和,弦数为热,弦促为结。
【感冒胁痛之治】风邪在表,柴胡羌活汤;热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热邪在里,小柴胡加山栀、青皮、枳壳;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轻则栝蒌仁汤,重则十枣汤;若肝胆郁火,成痰,家秘胆星汤主之。
柴胡羌活汤
柴胡羌活防风枳壳桔梗青皮苏梗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山栀青皮桔梗枳壳
栝蒌汤
栝蒌仁枳壳青皮苏梗桔梗
十枣汤
芫花甘遂大戟上三味,以水先煮肥枣三十枚,取枣汁入药末一钱调服。瘦弱人五六分,得利即止。
家秘胆星汤
治胆火成痰,胁肋作痛。
陈胆星柴胡黄芩广皮甘草青黛海石
[卷一:胁痛论] 内伤胁痛
(痰饮、郁火、死血、肝肾虚)【内伤胁痛之症】并无外感之邪,或左或右,胁肋作痛,或左右皆痛,或左右攻冲,或时痛时止,或常痛不休,此内伤胁痛也。
【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皆成胁肋之痛矣。
【内伤胁痛之脉】右关滑数,胃家痰实。右寸沉弦,肺家悬饮。两关芤涩,乃是死血。左关数大,肝胆火冲。尺脉沉数,肾水不足。尺脉浮大,虚阳上越。
【内伤胁痛之治】痰饮聚于中脘,攻注两胁者,导痰汤加竹沥;悬饮凝结,咳逆胁痛,十枣汤;死血作痛,红花桃仁汤;恼怒伤肝,肝经郁火者,柴胡清肝饮、栀连柴胡汤;肝血不足,肝气不调,家秘补肝汤;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家秘肝肾丸;若肝肾真阳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炎,八味丸治之。
导痰汤
南星橘红白茯苓半夏甘草枳壳热者,冲竹沥一钟;寒者,加白芥子。
十枣汤
见前篇。
红花桃仁汤
大黄枳壳浓朴桃仁红花赤芍药当归尾
柴胡清肝饮
柴胡黄芩山栀白芍药青皮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