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26 页/共 100 页

四物艽活汤   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秦艽独活气滞,加沉香、砂仁。   柴胡清肝饮   柴胡青皮山栀川芎钩藤香附木通枳壳木香独活乌药寒者,加姜、桂;热者,加黄柏。   南星二陈汤   胆星热半夏白茯苓橘红甘草海石香附虚寒者,加姜、桂;内热者,加栀、柏;大便结硬,加枳壳、玄明粉。   金匮肾气丸   即六味丸加熟附子、肉桂、车前子。   青娥丸   补骨脂(四两,炒研)杜仲(四两,姜水炒)煮烂河车一具,打为丸。痛甚,加独活、秦艽。   知柏天地煎   天门冬(六两)怀生地(六两)知母(二两)黄柏(二两)热甚便秘,加玄武胶,极效;胃寒,加生姜;气滞,加砂仁米、沉香;痛甚,加独活、   知柏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各二两,炼蜜为丸;胃寒者,鹿角胶为丸。气滞者,加沉香、砂仁。   [卷二] 咳嗽总论   秦子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嗽,非独肺也。其词似撇开肺经,然其义实言肺经独多,而他经亦有耳。河间以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音不清;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此指有痰之嗽主脾湿,无痰之咳主肺伤,合《内经》不独在肺之句,而发脾脏之令人嗽也。桢细玩之,肺受外感六气所伤,内受湿热燥火煎熬,则肺经痰嗽亦多,急宜清肺,不可一见痰嗽竟治脾湿,有伤肺燥也。   [卷二:咳嗽总论] 外感咳嗽   【伤风咳嗽之症】憎寒壮热。头痛眼眶痛,自汗恶风,鼻塞涕流,痰结肺管,咳嗽不已,此风伤肺气。即痰饮门风痰咳嗽,今人名曰伤风症也。   【伤风咳嗽之因】肺家伏热,外冒风邪,束于肌表,肺热不得发泄,则肺风痰嗽之症【伤风咳嗽之脉】脉多浮大,浮紧风寒,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滑风痰。   【伤风咳嗽之治】脉浮紧,恶寒发热,羌活汤。头痛,眼眶痛,干葛汤。脉浮数,自汗身热,加味泻白散。表邪尽散,痰结肺管,咳嗽不止者,苏子杏仁汤。肺中伏热,家秘泻白散。   羌活汤   羌活防风荆芥桔梗甘草柴胡前胡   葛根汤   干葛柴胡防风荆芥桔梗甘草   加味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风荆芥桔梗   苏子杏仁汤   苏子杏仁桔梗枳壳防风半夏栝蒌霜   家秘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石膏   [卷二:咳嗽总论] 外感咳嗽   【伤寒咳嗽之症】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喘咳,此寒邪咳嗽之症也。   【伤寒咳嗽之因】时令寒邪,外袭皮毛,内入于肺,不得外伸,郁而发热,则肺内生痰,恶寒无汗,头痛喘咳,而为伤寒咳嗽之症矣。   【伤寒咳嗽之脉】若见浮紧,里未郁热;若见浮洪,肺已郁热;紧而带数,以寒包热【伤寒咳嗽之治】脉浮紧,寒伤肺,未郁热者,冬月麻黄杏仁汤。若三时,恶寒身热,前方加石膏、半夏。寒伤肺,郁而变热者,羌防泻白散。三时,寒伤肺者,通用此方。   麻黄杏仁汤   麻黄杏仁桔梗甘草肺热加石膏,头痛身痛加羌、防。   羌防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羌活柴胡葛根防风有痰加栝蒌、半夏。有热加黄芩、石膏。   [卷二:咳嗽总论] 外感咳嗽   【伤湿咳嗽之症】身重身痛,或发热有汗,或面目浮肿,或小便不利,骨节烦疼,气促咳嗽,此伤湿咳嗽之症也。   【伤湿咳嗽之因】或时行雨湿,或坐卧湿所,或湿衣所侵,肺主皮毛,皮毛受湿,则身重鼻塞之症作矣。   【伤湿咳嗽之脉】脉多濡软,浮缓风湿,沉紧寒湿,沉数湿热,沉涩湿郁。   【伤湿咳嗽之治】带表症,防风胜湿汤。湿热壅肺,神术泻肺汤。汗后兼利小便,通苓散。古人有清肺则小便自利,此则利小便,而肺自清也。   防风胜湿汤   家秘治风湿咳嗽。   防风荆芥葛根白芷桔梗甘草   神术泻肺汤家秘治伤湿咳嗽   苍术石膏桑皮地骨皮桔梗甘草   通苓散利湿清肺之方   麦门冬淡竹叶车前草赤茯苓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