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93 页/共 603 页

【发明】见胆下。《雷公炮炙论》序云: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   【附方】新一。   牙齿疼痛:老鼠一个去皮,以 砂擦上,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焙为末,入蟾酥二分,樟脑一钱。每用少许,点牙根上立止。(孙氏《集效方》)   四足及尾   【主治】妇人堕胎易出(《别录》。足:烧服,   皮   【主治】烧灰,封痈疽口冷不合者。生剥,贴附骨疽疮,即追脓出   粪   弘景曰:两头尖者是牡鼠屎。   【气味】甘,微寒,无毒。   时珍曰:有小毒。食中误食,令人目黄成疸。   【主治】小儿疳疾大腹。葱、豉同煎服,治时行劳复(《别录》)。   颂曰:张仲景及古今名方多用之)。治痫疾,明目(《日华》)。煮服,治伤寒劳复发热,男子阴易腹痛,通女子月经,下死胎。研末服,治吹奶乳痈,解马肝毒,涂鼠 疮。烧存性,敷折伤、疔肿诸疮、猫犬伤(时珍)。   【发明】时珍曰:鼠屎入足厥阴经,故所治皆厥阴血分之病,上列诸证是矣。   【附方】旧八,新十五。   伤寒劳复:《外台》用雄鼠屎二十枚,豉五合,水二升,煮一升,顿服。《活人书》:鼠屎豉汤:治劳复发热。用雄鼠屎二七枚,栀子十四枚,枳壳三枚。为粗末。水一盏半,葱白二寸,豉三十粒,煎一盏,分三服。   男子阴易及劳复: 鼠屎汤:用 鼠屎(两头尖者)十四枚,韭根一大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得粘汗为效。未汗再服。(《南阳活人方》)大小便秘:雄鼠屎末,敷脐中,立效。(《普济》)室女经闭:牡鼠屎一两炒研,空心温酒服半钱。(《千金方》)子死腹中:雄鼠屎二七枚,水三升,煮一升,取汁作粥食。胎即下。(《子母秘录》)产后阴脱:以温水洗软,用雄鼠屎烧烟熏之即入。(熊氏)妇人吹奶:鼠屎七粒,红枣七枚去核包屎,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集要》方)乳痈初起:雄鼠屎七枚研末,温酒服,取汗即散。(《寿域方》)乳痈已成:用新湿鼠屎、黄连、大黄各等分为末。以黍米粥清和,涂四边,即散。(姚僧坦方)鼠 溃坏:新鼠屎一百粒,收密器中五六十日,杵碎,即敷之,效。(《千金方》)疔疮恶肿:鼠屎、乱发等分烧灰,针疮头纳入,大良。(《普济方》)鬼击吐血,胸腹刺痛:鼠屎烧末,水服方寸匕。不省者,灌之。(《肘后方》)折伤瘀血伤损筋骨疼痛:鼠屎烧末,猪脂和敷,急裹,不过半日痛止。(《梅师方》)中马肝毒:雄鼠屎三七枚,和水研,饮之。(《梅师》)马咬踏疮,肿痛作热:鼠屎二七枚,故马鞘五寸,和烧研末,猪脂调敷之。(《梅师》)狂犬咬伤:鼠屎二升,烧末敷之。(《梅师方》)猫咬成疮:雄鼠屎烧灰,油和敷之。曾经效验。(《寿域》)儿齿不生:雌鼠屎(两头圆者)三七枚,一日一枚拭其齿。勿食咸酸。或入麝香少许尤妙。(《短剧》)小儿白秃:鼠屎瓦 存性,同轻粉、麻油涂之。(《百一选方》)小儿盐 :鼠屎烧研,水酒空心服之。一岁一钱。   小儿燕窝生疮:鼠屎研末,香油调搽。   毒蛇伤螫:野鼠屎,水调涂之。(邵真人《经验方》)   壤土   见土部。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三   鼹鼠   (音偃。《别录》下品)【释名】田鼠(《礼记》)、鼢鼠(音愤)、时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诸名。   【集解】《别录》曰: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隐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尖鼻甚强,常穿地中行,讨掘即得。今山林中别有大如水牛者,一名隐鼠。   藏器曰:隐鼠,阴穿地中而行,见日月光则死,于深山林木下土中有之。其大如牛者,名同物异耳。   颂曰:处处田垄间多有之。《月令》田鼠化为 者即此。其形类鼠而肥,多膏。旱岁为田害。   宗 曰:鼹,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最易取,或安竹弓射取饲鹰。陶引如水牛者释之,误矣。   时珍曰:许慎言鼢乃伯劳所化。《月令》季春田鼠化为 ,《夏小正》八月 为鼠,是二物交化,如鹰、鸠然也。 乃鹑类。隆庆辛未夏秋大水,蕲、黄濒江之地,鼢鼠遍野,皆栉鱼所化。芦稼之根,啮食殆尽,则鼢之化,不独一种也。   肉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燔之,疗痈疽、诸 蚀恶疮、阴 烂疮(《别录》)。   久食去风,主疮疥痔 (藏器)。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结成痈疽,食之可消。又小儿食之,杀蛔虫(苏颂)。   膏   【主治】摩诸恶疮(藏器)。   粪   【主治】蛇虺螫伤肿痛,研末,猪脂调涂(时珍)。   壤土   见土部。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三   隐鼠   (《拾遗》)【释名】鼹鼠(音偃)、偃鼠【集解】弘景注鼹鼠曰: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亦名隐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灾年则多出也。   藏器曰:此是兽类,非鼠之俦。大如牛而前脚短,皮入 辔用。《庄子》所谓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访山人无其说,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说,陶误信尔。颂曰:鼹鼠出沧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彼人食其肉。   时珍曰:按《异物志》云:鼠母头脚似鼠,口锐毛苍,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灾。《晋书》云:宣城郡出隐鼠,大如牛,形似鼠,脚类象而驴蹄。毛灰赤色,胸前尾上白色。有力而钝。《金楼子》云:晋宁县境出大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时出山游,毛落田间,悉成小鼠,苗稼尽耗。《梁书》云:倭国有山鼠如牛,又有大蛇能吞之。据此则隐鼠非无,而陶说有本;诸家辟之太甚者,未深考耳。又《尔雅》云: 身似鼠而马蹄,长须而贼,一岁千斤,秦人谓之“小驴”者,即此物也。   膏   【主治】痔 恶疮(陶弘景)。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三   鼠   (音石。《纲目》)【释名】硕鼠(与 同。出《周易》)、 鼠(音酌。出《广雅》)、雀鼠(出《埤雅》)、鼠(音俊。出《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