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66 页/共 603 页

白马通   时珍曰:马屎曰通,牛屎曰洞,猪屎曰零,皆讳其名也。凡屎必达胴肠乃出,故曰通,曰洞。胴,即广肠也。   【气味】微温,无毒。   《镜源》云:马屎 火,养一切药力。   【主治】止渴,止吐血、下血、鼻衄、金疮止血、妇人崩中(《别录之才)。绞汁服,治产后诸血气,伤寒时疾当吐下者汁三合,日夜各二服。又治杖疮、打损伤疮中风作痛者,炒热,包熨五十遍,极效绞汁灌之,治猝中恶死。酒服,治产后寒热闷胀。烧灰水服,治久痢赤白。和猪脂,涂马咬人疮,及马汗入疮,剥死马骨刺伤人,毒攻欲死者(时珍。出《短剧》诸方)。   【附方】旧四,新十六。   吐血不止:烧白马通,以水研,绞汁一升服。(《梅师方》)衄血不止:《录验》:用绵裹白马屎塞之。《千金》:用赤马粪绞汁,干者浸水亦可。   口鼻出血:用赤马粪烧灰,温酒服一钱。(《钤方》)久痢赤白:马粪一丸烧灰,水服。(《肘后方》)猝中恶死吐利不止,不知是何病,不拘大人小儿:马粪一丸,绞汁灌之,干者水煮汁亦可。此扁鹊法也。(《肘后》)搅肠沙痛欲死者:用马粪研汁饮之,立愈。(《经验方》)小儿猝忤:马屎三升烧末,以酒三斗,煮三沸,取汁浴儿。避风。(《千金》)小儿 啼:面青腹强,是忤客气。新马粪一团,绞汁灌之。(《伤寒劳复:马屎烧末,冷酒服方寸匕,便验。(《外台》)热毒攻肢,手足肿痛欲脱:以水煮马屎汁渍之。(《外台》)风虫牙痛: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圣惠》)鼻 不闻:新马屎汁,仰头含满口,灌入鼻中即通。(《普济》)筋骨伤破:以热白马屎敷之,无瘢。(《千金》)疔肿伤风作肿:以马屎炒,熨疮上五十遍,极效。(《普济方》)多年恶疮或痛痒生舋:用马粪并齿同研烂,敷上,不过数次。武丞相在蜀时,胫有疮,痒不可忍,用此而瘥。(《兵部手集》)诸疮伤水或伤风寒痛剧:用马屎烧烟熏,令汁出愈。(《千金方》)冻指欲堕:马粪煮水,渍半日即愈。(《千金》)积聚胀满:白马粪同蒜捣膏,敷患处,效。(《活人心统》)一切漏疾:白马通汁,每服一升,良。(《千金》)   屎中粟   【主治】金创,小儿客忤,寒热不能食(苏恭)。   丸)。   【附方】旧一。   饮之亦可。(《外台》)   马绊绳   【主治】煎水,洗小儿痫(苏恭)。烧灰,掺鼻中生疮(时珍)。东行马蹄下土 弘景曰:作方术,可知女人外情。   时珍曰:《淮南万毕术》云:东行白马蹄下土,合三家井中泥,置人脐下,即卧不能起也。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驴   (《唐本草》)【释名】时珍曰:驴,胪也。胪,腹前也。马力在膊,驴力在胪也。   【集解】时珍曰:驴,长颊广额,磔耳修尾,夜鸣应更,性善驮负,入药以黑者为良。女直、辽东出野驴,似驴而色驳,鬃尾长,骨骼大,食之功与驴同。西土出山驴,有角如羚羊,详羚羊下。东海岛中出海驴,能入水不濡。又有海马、海牛、海猪、海獾等物,其皮皆供用。   藏器曰:海驴、海马、海牛皮毛在陆地,皆候风潮则毛起。物性如此。   肉   (以下通用乌驴者良)。   【气味】甘,凉,无毒。   思邈曰:酸,平。   吴瑞曰:食驴肉,饮荆芥茶,杀人。妊妇食之,难产。同凫茈食,令人筋急。病死者有毒。   【主治】解心烦,止风狂。酿酒,治一切风(《日华》)。   同五味煮食,或以汁作粥食(孟诜)。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煮汁空心饮。疗痔珍)。   野驴肉功同(《正要》)。   【发明】宗 曰:驴肉食之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日华子》以为止一切风狂,未可凭也。   头肉   【主治】煮汁,服二三升,治多年消渴,无不瘥者。又以渍曲酝酒服,去大风动摇不休者(孟诜)。亦洗头风风屑(《日华》)。同姜齑煮汁日服,治黄胆百药不治者(时珍。出张文仲方)。   【附方】旧一。   豉汁煮食。(《心镜》)   脂   【主治】敷恶疮疥癣及风肿(《日华》)。和酒服三梅为丸,治多年疟,未发时服三十丸。又生脂和生椒捣熟,绵裹塞耳,治积年聋疾和酒等分服,治猝咳嗽。和盐、涂身体手足风肿(时珍。出【附方】旧一。   滴耳治聋:乌驴脂少许,鲫鱼胆一个,生油半两。和匀,纳楼葱管中,七日取滴耳中,日二。(《圣惠》)(重出)眼中息肉:驴脂、白盐等分。和匀,注两目 头,日   髓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耳聋(时珍)。   【附方】新二。   多年耳聋:重者用三、两度,初起者一上便效。用驴前脚胫骨打破,向日中沥出髓,以瓷盒盛收。每用绵又方:驴髓以针砂一合,水二合,浸十日。取清水少许,和髓搅匀,滴少许入耳中。外以方新砖半个烧赤,泼醋,铺磁石末一两在砖上,枕之至晚。如此三度,即通。(并《普济方》)   血   时珍曰:热血,以麻油一盏,和搅去沫,煮熟即成白色。此亦可异,昔无言及者。   【气味】咸,凉,无毒。   【主治】利大小肠,润燥结,下热气(时珍)。   乳   【气味】甘,冷利,无毒。思邈曰:酸,寒。   【主治】小儿热急黄等。多服使利(《唐本》)。疗大热,止消渴(孙思邈)。小儿热,急惊邪赤痢(萧炳)。小儿痫疾,客忤天吊风疾(《日华》)。猝心痛绞结连腰脐者,热服三升气郁,解小儿热毒,不生痘疹。浸黄连取汁,点风热赤眼(时珍。出《千金》诸方)。   【附方】旧一,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