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70 页/共 603 页

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时珍曰:《别录》言牛黄恶龙胆,而钱乙治小儿急惊疳病,凉惊丸、麝香丸皆两用之,何哉?龙胆治惊痫解热杀虫,与牛黄主治相近,亦肝经药也,不应相恶如此。   【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本经》)。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别录》)。主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日华》)。安魂定魄,辟邪魅,猝中恶,小儿夜啼(甄权)。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思邈)。清心化热,利痰凉惊(宁源)。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时珍。出王氏方)。   【发明】李杲曰:牛黄入肝,治筋病。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腑及血脉者用之,恐引风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然。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正如人之淋石,复能治淋也。按《宋史》云:宗泽知莱州,使者取牛黄。泽云:方春疫疠,牛饮其毒则结为黄。今和气流行,牛无黄矣。观此,则黄为牛病,尤可征矣。   【附方】旧四,新四。初生三日去惊邪,辟恶气:以牛黄一豆许,以赤蜜如酸枣许,研匀,绵蘸令儿吮之,一日令尽。(姚和众方)七日口噤:牛黄为末,以淡竹沥化一字,灌之。更以猪乳滴之。(《圣惠方》)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以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   (《钱氏小儿方》)惊痫嚼舌,迷闷仰目:牛黄一豆许研,和蜜水灌之。(《广利方》)小儿惊候:小儿积热毛焦,睡中狂语,欲发惊者。牛黄六分,朱砂五钱,同研。以犀角磨汁,调服一钱。(《总微论》)腹痛夜啼:牛黄一小豆许,乳汁化服。仍书田字于脐下。(《圣惠方》)痘疮黑陷:牛黄二粒,朱砂一分,研末。蜜浸胭脂,取汁调搽,一日一上。(王氏《痘疹方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答   (《纲目》)【集解】时珍曰: 答生走兽及牛马诸畜肝胆之间,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许,大者如鸡子,小者如栗如榛。其状白色,似石非石,似骨非骨,打破层叠。嘉靖庚子年,蕲州侯屠杀一黄牛得此物,人无识者。有番僧云:此至宝也,牛马猪畜皆有之。可以祈雨,西域有密咒,则霖雨立至;不知咒者,但以水浸搬弄,亦能致雨。后考陶九成《辍耕录》所载 答,即此物也。其言曰:蒙古人祷雨,惟以净水一盆,浸石子数枚,淘漉玩弄,密持咒语,良久辄雨。   石子名 答,大者如鸡卵,小者不等,乃走兽腹中所产,狗、牛、马者最妙,盖牛黄、狗宝之类也。又按《京房易占》云:兵强主武,则牛腹生石。据此则 答、狗宝同一类也。但生于狗腹者,为狗宝耳。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惊痫毒疮(时珍)。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狗宝   (《纲目》)【集解】时珍曰:狗宝生癞狗腹中,状如白石,带青色,其理层叠,亦难得之物也。按贾似道《悦生随抄》云:任丘县民家一犬甚恶,后病衰,为众犬所噬而死。剖之,其心已化,似石非石,其重如石,而包膜络之如寒灰,观其脉理犹是心,不知何缘致此?尝闻人患石淋,有石块刀斧不能破。又尝见龙胫骨中髓皆是白石,虎目光落地亦成白石,星之光气也落则成石,松亦化石,蛇、蟹、蚕皆能成石。万物变化如此,不可一概断也。时珍尝静思之,牛之黄,狗之宝,马之墨,鹿之玉,犀之通天,兽之 答,皆物之病,而人以为宝。人灵于物,而犹不免此病,况物乎?人之病淋有沙石者,非兽之 答乎?人之病癖,有心似金石者,非狗之宝乎?此皆囿于物而不能化者,故禽鸟有生卵如石者焉。按《程氏遗书》载:有波斯人发闽中古冢,棺内俱尽,惟心坚如石。锯开观之,有山水青碧如画,傍有一女,靓妆凭栏。盖此女有爱山癖,朝夕注意,故融结如此。又宋潜《溪文集》载:临川浮屠法循,行般舟三昧法,示寂后火焚,惟心不化,出五色光,有佛像高三寸,非骨非石,百体具足。又徽水有优婆塞,行禅观之法,及死火葬,心内包观音像如刻成。此皆志局于物,用志不分,精灵气液,因感而凝形,正如孕女感异像而成鬼胎之类,非祥也,病也,有情之无情也。   【气味】甘、咸,平,有小毒。   【主治】噎食及痈疽疮疡(时珍)。   【附方】新四。   捣如泥,将水一钟搅匀,去滓调服,日二。不过三日愈,后服补剂。(《杏林摘要》)狗宝丸:治痈疽发背诸毒,初觉壮热烦渴者。用癞狗宝一两,腊月黑狗各一枚,蟾酥二钱,蜈蚣(炙)七条, 砂、乳香、没药、轻粉、雄黄、乌金石各一钱,粉霜三钱,麝香一分,同为末。用首生男儿乳一合,黄蜡三钱,熬膏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或三丸,以白丁香七枚,(研)调新汲水送下。暖卧,汗出为度。不过三服立效,后食白粥补之。   (《济生方》)赤疔疮狗宝丸:用狗宝八分,蟾酥二钱,龙脑二钱,麝香一钱,为末,好酒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以生葱三寸同嚼细,用热葱酒送下,暖卧,汗出为度。后服流气追毒药,贴拔毒膏,取愈。(《通玄论》)反胃膈气:丁丹崖祖传狗宝丸:用硫黄、水银各一钱,同炒成金色,入狗宝三钱,为末。以鸡卵一枚,去白留黄,和药搅匀,纸封泥固, 火煨半日,取出研细。每服五分,烧酒调服,不过三服见效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底野迦   (《唐本草》)【集解】恭曰:出西戎。彼人云:用诸胆作之。状似久坏丸药,赤黑色。胡人时将至此,甚珍重之。试用有效。   【气味】辛,苦,寒,无毒。   【主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唐本草》)。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诸血   (《拾遗》)【集解】时珍曰:兽畜有水陆之产,方土之殊,寒热温凉之不同,有毒无毒之各异。陈氏概以诸血立条,主病似欠分明,姑存其旧而已。其各血主治,俱见本条。   【气味】甘,平。   【主治】补人身血不足,或患血枯,皮上肤起,面无颜色者,皆不足也,并宜生饮。又解诸药毒、菌毒,止渴,除丹毒,去烦热(藏器)。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诸朽骨   (《拾遗》)【集解】时珍曰:朽骨不分何骨,然亦当取所知无毒之骨可也。   【主治】骨蒸。东墙腐骨:磨醋,涂痕令灭。又涂 疡风疮癣白烂者,东墙向阳也(藏器)。治风牙痛,止水痢(时珍)。   【附方】旧一,新三。骨蒸发热:多取诸朽骨,洗净土气,釜煮;入桃柳枝各五斗,煮枯;再入棘针三斗,煮减半;去滓,以酢浆水和之,煮三五沸。令患者正坐散发,以汤从顶淋之,唯热为佳。若心闷,可少进冷粥,当得大汗,出恶气。汗干乃粉身,食豉粥。(《拾遗》)水痢不止:朽骨灰、六月六日曲(炒)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乃御传方也。(张文仲方)风牙作痛:东墙下朽骨,削之如疼牙齿许大, 灰中煨热,病处咬之,冷即易。(《外台秘要》)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震肉   (《拾遗》)【集解】藏器曰:此六畜为天雷所霹雳者,因其事而用之也。时珍曰:按:《雷书》云:雷震六畜肉,不可食,令人成大风疾。   【主治】小儿夜惊,大人因惊失心,作脯食之(藏器)。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败鼓皮   (《别录》下品)【校正】原在草部,宋本移入兽部。   【集解】宗 曰:此是穿败者,不言是何皮,马、驴皮皆可为之,当以黄牛皮者为胜。   唐韩退之所谓“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医师收畜,待用无遗”者也。今用处绝少,尤好煎胶。   【气味】平,无毒。   【主治】中蛊毒(《别录》。弘景曰:烧作屑,水和服之。病患即唤蛊主姓名,往呼本主取蛊即瘥,与白 荷同功)。治小便【附方】旧二,新一。中蛊毒:《梅师方》云:凡中蛊毒,或下血如鹅肝,或吐血,或心腹切痛,如有物咬。不即治之,食人五脏即死。欲知是蛊,但令病患吐水,沉者是,浮者非也。用败鼓皮烧灰,酒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主姓名。《外台秘要》云:治蛊,取败鼓皮广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拇指大,水一升,酒三升,煮二升,服之。当下蛊虫即愈。月蚀疮:《集验》:用救月蚀鼓皮,掌大一片,以苦酒三升渍一宿,涂之。或烧灰,猪脂调涂。(《外台》)。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毡   (《拾遗》)【集解】时珍曰:毡属甚多,出西北方,皆畜毛所作。其白、其黑者,本色也。其青、乌、黄、赤者,染色也。其毡毯、褐 、氍毹、氆氇等称者,因物命名也。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