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63 页/共 603 页

小儿流涎:取东行牛口中涎沫,涂口中及颐上,自愈。(《外台》方)小儿口噤:身热吐沫不能乳。方同上。(《圣惠方》)损目破睛:牛口涎日点二次,避风。黑睛破者亦瘥。(《肘后》)身面疣目:牛口涎频涂之,自落。(《千金》)   鼻津   【主治】小儿中客忤,水和少许灌之。又涂小儿鼻疮及湿癣(时珍。出《外台》诸方)。   耳垢   (乌牛者良)时珍曰:以盐少许入牛耳中,痒即易取。   【主治】蛇伤,恶 毒(恭。 ,毛虫也)。   及毒蛇螫人,并敷之(时珍)。   【附方】新三。   疔疮恶肿:黑牛耳垢敷之。(《圣惠方》)胁漏出水不止:用乌牛耳垢敷之,即瘥。(《普济方》)鼻衄不止:牛耳中垢、车前子末等分和匀,塞之良。(《总录》)   溺   (黄犍、 牛、黑牯牛者良)【气味】苦、【主治】水肿,腹胀脚满,利小便(《别录》)。   【附方】旧六,新三。   水肿尿涩:《心镜》:用乌犍牛尿半升,空腹饮。小便利,良。《集验》:用黄犍牛尿,每饮三升。老、幼减半。   尿至三升,入末熬至可丸,丸梧桐子济方》)香港脚胀满尿涩:取乌犊牛尿一升,一日分服,消乃止。(《杨炎南行方》)久患气胀:乌牛尿一升,空心温服,气散止。(《广济方》)症癖鼓胀:乌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饴,空心服枣许,当鸣转病出。隔日更服之。(《千金翼》)霍乱厥逆:服乌牛尿二升。(《千金方》)刺伤中水:服乌牛尿二升,三服止。(《梅师》)   屎   (稀者名牛洞。乌牯、黄牯牛者良)【气味】苦,寒,无毒。   《镜源》云:牛屎抽铜晕。烧火,能养一切药力。   【主治】水肿恶气。干者燔之,敷鼠 恶疮小儿烂疮烂痘,及痈肿不合,能灭瘢痕(苏恭)。   【发明】时珍曰:牛屎散热解毒利溲,故能治肿、疸、霍乱、疳痢、伤损诸疾。烧灰则收湿生肌拔毒,故能治痈疽、疮 、烂痘诸疾也。《宋书》:孙法宗苦头创。夜有女人至,曰:我天使也。事本不关善人,使者误及尔。但取牛粪煮敷之,即验。如其言果瘥。此亦一异也。   【附方】旧七,新二十二。   水肿溲涩:黄牛屎一升,绞汁饮,溲利瘥,勿食盐。(《梅师》)湿热黄病:黄牛粪日干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白汤下七十丸。(《简便方》)霍乱吐下不止,四肢逆冷:《外台》:用黄牛屎半升,水二升,煮三沸,服半升止。《圣惠》:用乌牛粪绞汁一合,以百日儿乳汁一合和,温服疳痢垂死:新牛屎一升,水一升,搅澄汁服。不过三服。(《必效方》)猝死不省,四肢不收:取牛屎一升,和温酒灌之。或以湿者绞汁亦可。此扁鹊法也。(《肘后》)猝阴肾痛:牛屎烧灰,酒和敷之,良。(《梅师》)脚跟肿痛不能着地:用黄牛屎,入盐炒热,罨之。(王永辅《惠济妊娠腰痛:牛屎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妊娠毒肿: 牛屎烧灰,水服方寸匕,日三。并以酢和封。(《千金方》)子死腹中:湿牛粪涂腹上,良。(《千金》)小儿口噤:白牛粪涂口中取瘥。(《总录》)小儿夜啼:牛屎一块安席下,勿令母知。(《食疗》)小儿头疮:野外久干牛屎(不坏者)烧灰,入轻粉、麻油调搽。(《普济》)小儿白秃:牛屎浓封之。(《秘录》)小儿烂疮:牛屎烧灰封之。灭瘢痕。(《千金》)痘疮溃烂:王兑白龙散:以腊月黄牛屎烧取白灰敷之,或卧之。即易痂 ,而无瘢痕。   痈肿不合:牛屎烧末,用鸡子白和封,干即易之,神验也。(《千金月令》)鼠 瘰 :《千金》五白膏:白牛屎、白马屎、白羊屎、白鸡屎、白猪屎各一升,于石上烧灰,漏芦末二两,以猪膏一升三合,煎乱发一两半,同熬五、六沸涂之,神验。《肘后》:治鼠 有核脓血。用蜣螂 疾:热牛屎封之,日数易,当有蜣螂出。(《千金》)乳痈初起:牛屎和酒敷之,即消。(姚僧坦方)燥 疮痒:热牛屎涂之。(《千金》)疮伤风水痛剧欲死者:牛屎烧灰,熏令汗出即愈。(《外台秘要》)跌磕伤损:黄牛屎炒热封之,裹定即效。(《简便》)汤火烧灼:湿牛屎捣涂之。(姚和众)恶犬咬伤:洗净毒,以热牛屎封之,即时痛止。(《千金》)蜂虿螫痛:牛屎烧灰,苦酒和敷。(《千金方》)背疮溃烂:黄黑牛粪多年者,晒干为末,入百草霜匀细,糁之。(谈野翁方)   黄犊子脐屎   (新生未食草者,收干之)【主治】九窍四肢指歧间血出,乃暴怒所为。烧此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服,良(藏器。出姚僧坦方)。主中恶霍乱,及鬼击吐血。以一升,和酒三升,煮汁服(时珍。出《肘后》)。   屎中大豆   (洗晒收用)【主治】小儿惊痫,妇人难产(苏恭)。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牛痫:白牛屎中豆,日日服之,良。(《总微论》)妇人难产:牛屎中大豆一枚,擘作两片:一书父,一书子。仍合住,水吞之,立产。(《产书》)齿落不生:牛屎中大豆十四枚,小开豆头,以注齿根,数度即生。(《千金方》)圣齑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广之容南好食水牛肉,或齑消之,调以姜、桂、盐、醋,腹遂不胀。圣齑如青苔状,乃牛肠胃中未化草也。   【主治】食牛肉作胀,解牛肉毒(时珍)。 草(音痴)   一名牛转草   (【主治】绞汁服,止哕(藏器)。疗反胃霍乱,小儿口噤风(时珍)。   【发明】时珍曰:牛 治反胃噎膈功同。   【附方】新四。   黄母牛涎和,丸龙眼大,煮熟食之。入砂糖二两霍乱吐利不止:用乌牛 草一团,人参、生姜各三两,甜浆水一升半,煮汁五合服。(《刘涓子鬼遗方》)小儿流涎:用牛 草绞汁,少少与服。(《普济方》)初生口噤十日内者:用牛口 草绞汁灌之。(《圣惠》)   鼻   (音卷。穿鼻绳木也)【主治】木 :主小儿痫(《别录》)。治消渴,煎汁服;或烧灰,酒服(时珍)。草 :烧研,敷小儿鼻下疮【附方】新一。   消渴 牛鼻木二个(洗锉,男用牝牛,女用牡牛),人参、甘草各半两,大白梅十个。   水四碗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马   (《本经》中品)【校正】《别录》上品出马乳,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按许慎云:马,武也。其字象头、髦、尾、足之形。牡马曰骘(音质),曰儿;牝马曰 ,曰骒,曰草。去势曰骟。一岁曰 (音弦),二岁曰驹,三岁曰 (音桃),八岁曰 。(音八)名色甚多,详见《尔雅》及《说文》。《梵书》谓马为阿湿婆。   【集解】《别录》曰:马出云中平泽。   弘景曰:马色类甚多,入药以纯白者为良。其口、眼、蹄皆白者,俗中时有两三尔。小小用则不必拘也。   时珍曰:《别录》以云中马为良。云中,今大同府也。大抵马以西北方者为胜,东南者劣弱不及。马应月,故十二月而生。其年以齿别之。在畜属火,在辰属午。或云:在卦属干,属金。马之眼光照人全身者,其齿最少;光愈近,齿愈大。马食杜衡善走,食稻则足重,食鼠屎则腹胀,食鸡粪则生骨眼。似僵蚕、乌梅拭牙则不食,得桑叶乃解。挂鼠野狼皮于槽亦不食。遇海马骨则不行。以猪槽饲马,锻石泥马槽,马汗着门,并令马落驹。系猕猴于厩,辟马病。皆物理当然耳。   肉   (以纯白牡马者为良)【气味】辛、苦,冷,有毒。   诜曰:有小毒。士良曰:有大毒。思邈曰:无毒。   《日华》曰:只堪煮食,余食难消。渍以清水,搦洗血尽乃煮。不然则毒不出,患疔肿。   或曰以冷水煮之,不可盖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