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68 页/共 603 页

【主治】打损,诸疮,破伤中风,肿痛。炒焦裹熨之,冷即易(时珍)。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驼   (宋《开宝》)【释名】橐驼(《汉书》)、骆驼。   时珍曰:驼能负囊橐,故名。方音讹为骆驼也。   【集解】马志曰:野驼、家驼生塞北、河西。其脂在两峰内,入药俱颂曰:野驼,今惟西北番界有之。家驼,则北中人家蓄养生息者,入药不及野驼。   时珍曰:驼状如马,其头似羊,长项垂耳,脚有三节,背有两肉峰如鞍形,有苍、褐、黄、紫数色,其声曰 ,其直上如野狼烟。其力能负重,可至千斤,日行二三百里。又能知泉源水脉风候。凡伏流人所不知,驼以足踏处即得之。流沙夏多人以为验也。其卧而腹不着地,屈日行千里。土番有独峰驼。《西域呼为封牛,亦曰《南史》云滑国有两脚驼,诸家所未闻也。   驼脂   即驼峰。脂在峰内,谓之峰子油。入药以野驼者为良。   宗 曰【气味】甘,温,无毒。 《镜源》曰:能柔五金。   【主治】顽痹风瘙,恶疮毒肿死肌,筋皮挛缩, 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透肉。亦和米粉作煎饼食之,疗痔(《开宝》)。治一切风之(大明)。主虚劳风,有冷积者,以烧酒调服之(《正要》)。   【附方】新一。   盏和化服之,加至一匙,日三服。(《圣济总录》)   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肌肤,主恶疮(大明)。   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正要》)。   黄   【气味】苦,平,微毒。   【主治】风热惊疾(时珍)。   【发明】时珍曰:骆驼黄,似牛黄而不香。戎人以乱牛黄,而功不及   毛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最良(苏恭)。颔毛:疗痔,烧灰,酒服方寸匕(时珍。出崔行功《纂要》)。   【附方】新一。   阴上疳疮: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分为末,搽之即效。(龚   屎   【主治】干研 鼻,止衄(寇宗 )。烧烟,杀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酪   (音洛。《唐本草》)【释名】 (音栋)。   【集解】恭曰:牛、羊、水牛、马乳,并可作酪。水牛乳作者,浓浓味胜。 牛、马乳作酪性冷。驴乳尤冷,不堪作酪也。藏器曰:酪有干、湿,干酪更强。时珍曰:酪 ,北人多造之。水牛、 牛、 牛、羊、马、驼之乳,皆可作之。入药以牛酪为胜,盖牛乳亦多尔。   按:《 仙神隐》云:造法: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纵横搅之,乃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气味】甘、酸,寒,无毒。时珍曰:水牛、马、驼之酪冷, 牛、羊乳酪温。   患冷、患痢人,勿食羊乳酪。甜酪合酢食,成血瘕及尿血。   【主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肌疮(《唐本》)。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日华》)。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壮颜色(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戴原礼云:乳酪,血液之属,血燥所宜也。   【附方】旧三。   用牛酪灌入即出。若入腹,则饮二升,即化为黄水。(《广利方》)马出黑汗:水化干酪灌之。   (藏器)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酥   (《别录》上品)【释名】酥油(北虏名马思哥油)。   【集解】弘景曰:酥出外国,亦从益州来。本牛、羊乳所作也。恭曰:酥乃酪作,其性与酪异。然牛酥胜羊酥,其 牛酥复胜家牛也。   诜曰:水牛酥与羊酪同功。其羊酥胜牛酥。   热者宜之;羊酥不离温,病之兼寒者宜之。各有所长也。 酥虽胜,然而难得。时珍曰:酥乃酪之浮面所成,今人多以白羊脂杂之,不可不辨。按: 仙《神隐》云:造法:以牛乳入锅煮二三沸,倾入盆内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锅内,即成酥油。一法:以桶盛牛乳,以木安板,捣半日,候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凡入药,以微火熔化滤净用之良。   牛、白羊酥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补五脏,利大小肠,治口疮(《别录》)。除胸中客热,益心肺(思邈)。除心热肺痿,止渴止嗽,止吐血,润毛发(《日华》。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   治诸疮。温酒化服,良(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