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64 页/共 603 页

令人癫。马鞍下肉色黑及马自死者,并不可食,杀人。马黑脊而斑臂者漏,不可食。   萧炳曰:患痢、生疥人勿食,必加剧。妊妇食之,令子过月;乳母食之,令子疳瘦。   诜曰:同仓米、苍耳食,必得恶病,十有九死。同姜食,生气嗽。同猪肉食,成霍乱。   食马肉毒发心闷者,饮清酒则解,饮浊酒则加。   弘景曰:秦穆公云:食骏马肉不饮酒,必杀人。   时珍曰:食马中毒者,饮芦根汁、食杏仁可解。   【主治】伤中,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壮健,强志轻身,不饥。作脯,治寒热痿痹(《别录》)。煮汁,洗头疮白秃(时珍。出《圣惠》)。   【附方】旧一。   豌豆疮毒:马肉煮清汁,洗之。(《兵部手集》)   膏   ( ,马项上 也。白马者良)【气味】甘,平,有小毒。《镜源》云:马脂柔五金。   【主治】生发(《别录》)。治面 ,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 僻(时【发明】时珍曰:按:《灵枢经》云:猝口僻急者,颊筋有寒,则急则纵缓不收。以桑钩钩之,以生桑灰置坎中坐之,以马膏熨其急颊,以白酒和桂末涂其缓颊,且饮美酒,啖炙肉,为之三拊而已。《灵枢》无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窃谓口颊 僻,乃风中血脉也。手足阳明之筋络于口,会太阳之筋络于目。寒则筋急而僻,热则筋缓而纵。   故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寒者急而热者缓也。急者皮肤顽痹,荣卫凝滞。   治法急者缓之,缓者急之。故用马膏之甘平柔缓,以摩其急,以润其痹,以通其血脉。用桂酒之辛热急束,以涂其缓,以和其荣卫,以通其经络。桑能治风痹,通节窍也。病在上者,酒以行之,甘以助之;故饮美酒,啖炙肉云。   乳   时珍曰:汉时以马乳造为酒,置 马之官,谓 撞而成也。 音同。   【气味】甘,冷,无毒。   思邈曰:性冷利。同鱼 食,作瘕。   【主治】止渴,(《别录》)治热。作酪,性   心   (以下并用白马者良)【主治】喜忘(方寸   肺   【主治】寒热,小儿茎萎(掌禹锡曰:小儿无茎萎之疾,疑误。时珍无小儿二字)。   肝   【气味】有大毒。   弘景曰:马肝及鞍下肉,杀人。   时珍曰:按汉景帝云:食肉毋食马肝。又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韦庄云:食马留肝【附方】新一。   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用赤马肝一片炙研,每食前热酒调服一钱。通乃止。   (《圣惠》)   肾   时珍曰:按熊太古《冀越集》云:马有墨在肾,牛有黄在胆,狗宝之类,当有功用。惜乎前人不知,漫记于此以俟。   白马阴茎   【修治】藏器曰:凡收,当取银色无病白马,春月游牝时,力势正强者,生取阴干,百日用。   曰:用时以铜刀破作七片,将生羊血拌蒸半日,晒干,以粗布拭去皮及干血,挫碎用。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伤中,脉绝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本经》)。小儿惊痫(《别录》)。   日再。百日见效。甄权曰:主男子阴痿,房中术偏用之)。   驹胞衣   【主治】妇人天癸不通。 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入麝香少许,空腹新汲水下,不过三服,良(《孙氏集效》)。   眼   (白马者,生杀取之)【气味】平,无毒。   【主治】惊痫腹满疟疾(《本经》)。   小儿 病,与母带之(苏恭)。   夜眼   (在足膝上。马有此能夜行,故名)【主治】猝死尸厥,龋齿痛【附方】旧一,新二。   猝死尸厥:用白马前脚夜目二枚,白马尾十四茎,合烧,以苦酒丸如小豆大。白汤灌下二丸,须臾再服,即苏。(《肘后》)涎吐去,永断根源。或加生附子少许。《玉机微义》:用马夜眼烧存性敷之,立愈。   牙齿   (以下并用白马者良)【气味】甘,平,有小毒。   【主治】小儿马痫。水磨服(《别录》)。烧灰唾和,涂痈疽疔肿,出【附方】旧一,新三。   肠痈未成:马牙烧灰,鸡子白和,涂之。(《千金方》)疔肿未破:白马齿烧灰,先以针刺破乃封之,用湿面围肿处,醋洗去之,根出大验。(《肘后》)赤根疔疮:马牙齿捣末,腊猪脂和敷,根即出也。烧灰亦可。(《千金方》)虫牙作痛:马牙一枚, 热投醋中,七次,待冷含之,即止。(唐瑶《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