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60 页/共 603 页

(《纲目》)【释名】 羊(音烦)、茧耳羊。   时珍曰:羊腹带黄,故名。或云幼稚曰黄,此羊肥小故也。《尔雅》谓之 ,出西番也。其耳甚小,西人谓之茧耳。   【集解】时珍曰:黄羊出关西、西番及桂林诸处。有四种,状与羊同,但低小细肋,腹下带黄色,角似 羊,喜卧沙地。生沙漠,能走善卧,独居而尾内,或群至数十者,名曰黄羊。生临洮诸处,甚大而尾似獐、鹿者,名洮羊。其皮皆可为衾褥。出南方桂林者,则深褐色,黑脊白斑,与鹿相近也。   肉   【气味】甘,温,无毒。《正要》云:煮汤少味。脑不可食。   【主治】补中益气,治劳伤虚寒(时珍)。出《正要》   髓   【主治】补益功同羊髓(《正要》)。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牛   (《本经》中品)【校正】《别录》上品牛乳,《拾遗》犊脐屎,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按许慎云:牛,件也。牛为大牲,可以件事分理也。其文象角头三、封及尾之形。《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之一元大武。元,头也。武,足迹也。牛肥则迹大。犹《史记》称牛为头之义。《梵书》谓之瞿摩帝。牛之牡者曰牯,曰特,曰曰,北牛曰 。纯色曰牺,黑曰 ,白曰KT ,赤曰 ,驳曰犁。去势曰犍,又曰 。   无角曰KT 。子曰犊,生二岁曰【集解】藏器曰:牛有数种,《本经》不言黄牛、乌牛、水牛,但言牛尔。南人以水牛为牛,北人以黄牛、乌牛为牛。牛种既殊,入用当别。   时珍曰:牛有 牛、水牛二种。 牛小而水牛大。   水牛色青苍,大腹锐头,其状谓之周留牛。又广南有稷牛,是也。牛齿有接脊骨一节也叶曰 ,角胎曰 ,鼻木曰 ,嚼草复出曰 ,腹草未化曰圣齑。牛在畜属土,在卦属坤,土缓而和,其性顺也。《造化权舆》云:干阳为马,坤阴为牛,故马蹄圆,牛蹄坼。马病则卧,阴胜也;牛病则立,阳胜也。马起先前足,卧先后足,从阳也;牛起先后足,卧先前足,从阴也。独以干健坤顺   黄牛肉   【气味】甘,温,无毒。   弘景曰: 牛惟胜,青牛为良,水牛惟可充食。   动病,不如水牛。   诜曰:黄牛动病,黑牛尤不可食。牛者稼穑之资,不可多杀。若自死者,血脉已绝髓已竭,不可食之。   藏器曰:牛病死者,发痼疾 癖,令人洞下疰病。黑牛白头者不可食。独肝者有大毒,令人痢血至死。北人牛瘦,多以蛇从鼻灌之,故肝独也。水牛则无之。   啖蛇牛,毛发向后顺者是也。人乳可解其毒。《内有大毒,令人生疔暴亡。《食经》云:牛自死牛肉,合猪肉及黍米酒食,并生寸白虫;合韭入杏仁、芦叶易烂,相宜。   诜曰:恶马食牛肉即驯,亦物性也。   【主治】安中益气,养脾胃(《别录》)。补益腰脚,止消渴及唾涎(孙思邈)。   【发明】时珍曰:韩 言:牛肉补气,与黄 同功。观丹溪朱氏“倒类,则牛之补土,可心解矣。今天下日用之物,虽严法不能禁,亦因肉甘震亨《倒仓论》曰:肠胃为积谷之室,故谓之仓。倒者,推陈以致新能自运。七情五味,有伤中宫,停痰积血,互相缠纠。发为瘫痪,为质,为窠为臼,以生百病而中宫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方出肥牡牛肉二十斤,长流水煮成糜,去滓滤取液,再熬成琥珀色收之。每饮一钟,随饮至数十钟,寒月温饮。病在上则令吐,在下则令利,在中则令吐而利,在人活变。吐利后渴,即服其小便一二碗,亦可荡涤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养半月,即精神强健五年忌牛肉。盖牛,坤土也。黄,土色也。以顺德配干牡之用也。肉者胃无形之物也。故能由肠胃而透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到。在表者因吐吐而去,在浊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涨,陈 顺流而去,盎然爽之乐也。   王纶云:牛肉本补脾胃之物,非吐下药也,特饮之既满而溢尔。借补为泻,故病去而胃得补,亦奇法也。但病非肠胃者,似难施之。   【附方】新四。   小刀圭:韩飞霞曰:凡一切虚病,皆可服之。用小牛犊儿(未交感者)一只,腊月初八日或戊己日杀之,去血 毛洗净,同脏腑不遗分寸,大铜锅煮之。每十斤,入黄 十两,人参四两,茯苓六两,官桂、良姜各五钱,陈皮三两,甘草、蜀椒各二两,食盐二两,淳酒二斗同煮,水以八分为率,文火煮至如泥,其骨皆捶碎,并滤取稠汁。待冷以瓮盛之,埋于土内,露出瓮面。凡饮食中,皆任意食之,或以酒调服更妙。肥犬及鹿,皆可依此法作之。   返本丸:补诸虚百损。用黄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数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昼夜,取出(如黄沙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听用。山药(盐炒过)、莲肉(去心,盐炒过,并去盐)、白茯苓、小茴香(炒)各四两,为末。每牛肉半斤,入药末一斤,以红枣蒸熟去皮和捣,丸梧桐子大。   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乾坤生意》)腹中痞积:牛肉四两切片,以风化锻石一钱擦上,蒸熟食。常食痞积自下。(《经验秘方》)腹中癖积:黄牛肉一斤,恒山三钱,同煮熟。食肉饮汁,癖必自消,甚效。(笔峰《杂兴》)牛皮风癣:每五更炙牛肉一片食,以酒调轻粉敷之。(《直指方》)   水牛肉   【气味】甘,平,无毒。   《日华》曰:冷,微毒。宜忌同黄牛。   【主治】消渴,止 泄,安中益气,养脾胃(《别录》)。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藏器)。   【附方】旧二,新一。   水肿尿涩:牛肉一斤熟蒸,以姜、醋空心食之。(《心镜》)手足肿痛:伤寒时气,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生牛肉裹之,肿消痛止。(《范汪方》)白虎风痛:寒热发歇,骨节微肿。用水牛肉脯一两(炙黄),燕窠土、伏龙肝、飞罗面各二两,砒黄一钱,为末。每以少许,新汲水和,作弹丸大,于痛处摩之。痛止,即取药抛于热油铛中。(《圣惠》)   头蹄   (水牛者良)【气味】凉。   《食经》云:患冷人勿食蹄中巨筋。多食令人生肉刺。   【主治】下热风(孟诜)。   【附方】旧一。   水肿胀满,小便涩者:用水牛蹄一具去毛,煮汁作羹,蹄切食之。或以水牛尾一条,细切,作 KT 食,或煮食亦佳。(《食医心镜》)   鼻   (水牛者良)【主治】消渴,同石燕煮汁服气壮人尤效(孟诜)。疗口眼 斜。不拘干湿者,以火炙热,于不患处一边熨之,即渐止(宗)。   皮   (水牛者良)【主治】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豉汁食之(《心镜》)。熬胶最良(详阿胶)。   乳   【气味】甘,微寒,无毒。   弘景曰: 牛乳佳。   恭曰: 牛乳性平,生饮令人利,热饮令人口干,微似温也。水牛乳作酪,浓浓胜造石蜜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