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25 页/共 603 页
《日华》曰:白鹅:辛,凉,无毒。苍鹅:冷,有毒,发疮肿。
诜曰:鹅肉性冷,多食令人易霍乱,发痼疾。
李鹏飞曰:嫩鹅毒,老鹅良。
【主治】利五脏(《别录》)。解五脏热,服丹石人宜之(孟诜)。煮汁,止消渴(藏器)。
【发明】藏器曰:苍鹅食虫,主射工毒为良。白鹅不食虫,止渴为胜。
时珍曰:鹅气味俱浓,发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击其害,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可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
(一名尾罂,尾肉也)
时珍曰【主治】涂手足皴裂。纳耳中,治聋及 耳
血
【气味】咸,平,微毒。
【主治】中射工毒者,饮之,并涂其身(陶弘景)。解药毒(时珍曰:祈祷家多用之)。
胆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热毒及痔疮初起。频涂抹之,自消(时珍)。
【附方】新一。
痔疮有核:白鹅胆二三枚,取汁,入熊胆二分,片脑半分,研匀,瓷器密封,勿令泄气。
用则手指涂之,立效。(刘
卵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多食发痼疾(孟诜)。
涎
【主治】咽喉谷贼(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洪迈《夷坚志》云:小儿误吞稻芒,着咽喉中不能出者,名曰谷贼。惟以鹅涎灌之即愈。盖鹅涎化谷相制耳。
毛
【主治】射工水毒(《别录》)。小儿惊痫。又烧【发明】弘景曰:东川多溪毒,养鹅以辟之。毛羽亦佳,并饮其血。鹅未必食射工,盖以威时珍曰:《禽经》云:鹅飞则蜮沉。蜮即射工也。又《岭南异物志》云:邕州蛮人选鹅腹毳毛为衣、被絮,柔暖而性冷。婴儿尤宜之,能辟惊痫。柳子浓诗云:鹅毛御腊缝山 ,即此。盖毛与肉性不同也。
【附方】新二。
通气散:治误吞铜钱及钩绳。鹅毛一钱(烧灰),磁石皂子大( ),象牙一钱(烧存性),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下。(《医方妙选》)噎食病:白鹅尾毛烧灰,米汤每服一钱。
掌上黄皮
【主治】烧研,搽脚趾缝湿烂。焙研,油调,涂冻疮良(
屎
【主治】绞汁服,治小儿鹅口疮(时珍。出《秘录》)。
苍鹅屎:敷虫、蛇咬毒(《日华》)。
【附方】新一。
鹅口疮:自内生出可治,自外生入不可治。用食草白鹅下清粪滤汁,入沙糖少许搽之。
或用雄鹅粪眠倒者烧灰,入麝香少许搽之,并效。(《永类钤方
禽部第四十七卷 禽之一
雁
(《本经》上品)【释名】鸿。
时珍曰:按《禽经》云: 以水言,自北而南。 以山言,自南而北。张并音雁。冬则适南,集于水干,故字从干;春则向北,集于山岸,故字从者曰鸿。鸿,大也。多集江渚,故从江。梵书谓之僧娑。
【集解】《别录》曰:雁生江南池泽,取无时。
弘景曰:《诗疏》云:大曰鸿,小曰雁。今雁类亦有大小,皆同一形。又有野鹅大于雁,似人家苍鹅,谓之驾鹅。雁在江湖,夏当产伏,故皆往北,恐雁门北人不食之也。虽采无时,以冬月为好。
恭曰:雁为阳鸟,与燕往来相反,冬南翔,夏北徂,孳育于北也,岂因北人不食之乎?宗 曰:雁热则即北,寒则即南,以就和气。所以为礼币者,一取其信,二取其和也。
时珍曰:雁状似鹅,亦有苍、白二色。今人以白而小者为雁,大者为鸿,苍者为野鹅,亦曰 鹅,《尔雅》谓之 也。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而捕者豢之为媒,以诱其类,是则一愚矣。南来时瘠瘦不可食,北向时乃肥,故宜取之。又汉、唐书,并载有五色雁云。
雁肪
【正误】一名 肪。
弘景曰: 是野鸭,《本经》雁肪亦名 肪,是雁 相类而误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久服益气不饥,轻身耐老(《本经》。《心镜》云:上证,用肪四两之)。杀诸石药毒(吴普)。治耳聋。和豆黄作丸,补劳瘦,肥又治结热胸痞呕吐(时珍曰:《外台》治此证有雁肪汤)。
【附方】新一。
生发:雁肪日日涂之。(《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