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68 页/共 603 页

小儿热疳:尿如米泔,大便不调。粪蛆,烧灰,杂物与食之。   小儿痹积:用粪中蛆,洗浸,晒干为末,入甘草末少许,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甚妙。(《总微论》)小儿诸疳,疳积及无辜疳:一服退热,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住。用端午午时取蛤蟆(金眼大腹,不跳不鸣者),槌死,置尿桶新瓦焙干,入麝香少许,为末。每空心,三十丸。(《直指》)齿鼻疳疮:粪蛆(有尾者)烧灰一钱,褐衣灰五分。和匀,频吹,神效无比。   热痢吐食:眼目赤瞎:青泥中蛆,淘净,日干为末。令患人仰卧合目,每次用一钱,散目上臾药行,待少时去药,赤瞎亦无。(《保命集》)利骨取牙:《普济》如神散:取牙,用肥赤马肉一斤,入 砂二两,拌和,候生蛆,取日干为末。每一两入粉霜利骨散:用白马脑上肉一二斤,待生蛆,与乌骨白鸡一只食之,取粪阴干。每一钱,入砂一钱研匀,用少许擦疼处,片时取之即落。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蝇   (《纲目》)【释名】时珍曰:蝇飞营营,其声自呼,故名。   【集解】时珍曰:蝇处处有之。夏出冬蛰,喜暖恶寒。苍者声雄壮,负金者声清括,青者粪能败物,巨者首如火,麻者茅根所化。蝇声在鼻,而足喜交。其蛆胎生。蛆入灰中蜕化为蝇,如蚕、蝎之化蛾也。蝇溺水死,得灰复活。故《淮南子》云:烂灰多有辟法。一种小 蛛,专捕食之,谓之蝇虎者是也。   【主治】拳毛倒睫,以腊月蛰蝇干研为末,以鼻频嗅之,即愈(时珍)。   【发明】时珍曰:蝇古方未见用者,近时《普济方》载此法,云出《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狗蝇   (《纲目》)【集解】时珍曰:狗蝇生狗身上,状如蝇,黄色能飞,坚皮利喙,啖狗耳中。   【气味】缺。   【主治】痰疟不止,活取一枚,去翅、足,面裹为丸,衣以黄丹。发日早,得吐即止。或以蜡丸酒服亦可。又擂酒服,治痘疮倒 (时珍)。   【发明】时珍曰:狗蝇古方未见用者,近世《医方大成》载治疟方,痘方,盖亦鼠负、牛虱之类耳。周密云:同僚括苍陈坡,老儒也,言其孙三岁时痘出而倒 。色黑,唇口冰冷,危证也。遍试诸药不效,恰有药可起此疾,甚奇。因为经营少许,持归服之,移时即红润也。常恳求其方,乃用狗蝇七枚擂细,和醅酒少许调服尔。夫痘疮固是危事,然不可扰。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尔。然或有变证,则不得不资于药也。   【附录】壁虱 时珍曰:即臭虫也。状如酸枣仁,咂人血食,与蚤皆多于席下置麝香、雄黄,或菖蒲末,或蒴 末,或楝花末,或蓼末;或烧木瓜烟、黄柏烟、牛角烟、马蹄烟,以辟之也。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牛虱   (《纲目》)【释名】牛 (音卑)。   时珍曰: 亦作蜱。按吕忱《字林》云: ,啮牛虱也。   【集解】时珍曰:牛虱生牛身上,状如蓖麻子,有白、黑二色。啮血满腹时,自坠落也。   入药用白色者。   【气味】缺。   【主治】预解小儿痘疹毒,焙研服之(时珍)。   【发明】时珍曰:牛虱古方未见用者,近世预解痘毒方时或用之。按见》云:世俗用牛虱治痘,考之本草不载。窃恐牛虱啖血,例比虻虫。终非亦未必能解也。   【附方】新二。   预解痘毒:谈野翁方:用白水牛虱一岁一枚,和米粉作饼,与儿空腹食之,取下恶粪,终身可免痘疮之患。一方:用白牛虱四十九枚(焙),绿豆四十九粒,朱砂四分九厘,研末,炼蜜丸小豆大,以绿豆汤下。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人虱   (《拾遗》)【释名】虱。   时珍曰: 从KT ,从KT 。KT 音迅,KT ,音昆, 行迅疾而昆繁故也。俗作虱。   【集解】慎微曰:按:《酉阳杂俎》云:人将死,虱离身。或云取病患虱于床前,可卜病。   时珍曰:人物皆有虫,但形各不同。始由气化,而后乃遗卵出虮也。《草木子》言其六足,行必向北。《抱朴子》云:头虱黑,着身变白。身虱白,着头变黑,所渐然也。又有虱症人。用败篦败梳,各以一半烧末,一半煮汤调服,即从下部出也。徐铉《稽神录》云:浮梁李生背起如盂,惟痒出虱斗余,即日体轻。但小窍不合,时时虱出无数,竟死。《予记唐小说》载滑台一人病此。   贾魏公言:惟千年木梳瘤,痒不可忍,惟以火炙。   痕。此虱瘤也。又今人阴毛中多生阴虱,痒不可当,肉中挑出,皆八足而扁,或白或红。古方不载。医以银杏擦之,或银朱熏之皆愈也。   【气味】咸,平,微毒。畏水银、银朱、百部、菖蒲、虱建草、水中竹叶、赤龙水、大空。   【主治】人大发头热者,令脑缝裂开,取黑虱三五百捣敷之。又治疔肿,用荻箔绳作炷,灸虱上,即根出也。又治脚指间肉刺疮,以黑虱敷之,根亦出也(藏器)。   眼毛倒睫者(拔去毛,以虱血点上,数次即愈【附方】新一。   脚指鸡眼:先挑破。取黑、白虱各一枚置于上缚之,数用自愈也。(《便民图纂》)。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化生类三十一种)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蛴螬   (《本经》中品)【释名】 蛴(音坟。《应条(《吴时珍曰:蛴螬,方言作 螬,象其蠹物,言【集解】《别录》曰:蛴螬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取无时。   弘景曰:大者如足大趾。以背滚行,乃快于脚。杂猪蹄作羹于乳母,不能别之。   时珍曰:其状如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生树根及粪土中者,外黄内黑。生旧茅屋上者,外白内黯。皆湿热之气熏蒸而化,宋齐丘所谓“燥湿相育,不母而生”是矣。久则羽化而去。   【正误】弘景曰:《诗》云:领如蝤蛴。今以蛴字在上,恐倒尔。   恭曰:此虫一名蝤蛴,有在粪聚中,或在腐木中。其在腐柳中者,内外洁白;粪土中者,皮黄内黑黯。形色既异,土木又殊,当以木中者为胜。宜冬月采之。   宗 曰:诸腐木根下多有之。构木津甘,故根下尤多。亦有生于粪土中者,虽肥大而腹中黑;不若木中者,虽瘦而稍白,研汁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