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66 页/共 603 页

【气味】缺。   【主治】出疔肿根,捣膏涂之(藏器)。   丝   【主治】去瘤赘疣子,禳疟疾(时珍)。   【附方】新二。   瘤疣:用稻上花蜘蛛十余,安桃枝上,待丝垂下,取东边者捻为线系之,七日一换,自消落也。(《总微论》)截疟:五月五日取花蜘蛛,晒干,绛囊盛之,临期,男左女右系臂上,勿令知之。(《普济方》)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壁钱   (《拾遗》)【释名】壁镜。   时珍曰:皆以窠形命名也。   【集解】藏器曰:壁钱虫似蜘蛛,作白幕如钱,贴墙壁间,北人呼为壁茧。   时珍曰:大如蜘蛛,而形扁斑色,八足而长。亦时蜕壳,其膜色光白如茧。或云:其虫有毒,咬人至死。惟以桑柴灰煎取汁,调白矾末敷之。妙。   【气味】无毒。   【主治】鼻衄,及金疮出血不止,捺取虫汁,注鼻中及点疮上。亦疗外野鸡病下血(藏器)。治大人、小儿急疳,牙蚀腐臭,以壁虫同人中白等分出《圣惠》等方)。   【附方】新一。   喉痹乳蛾:已死者复活。用墙上壁钱七个,内要活蛛二枚,捻作一处,以白矾七分一块,化开,以壁钱惹矾,烧存性,出火   窠幕   【主治】小儿呕逆,取二七枚煮汁饮之(藏器)产后咳逆,三、五日不止欲死者,取三、五个煎汁,呷之,良。又止金疮、诸疮出止,及治疮口不敛,取茧频贴之。止虫牙痛(时珍)。   【附方】虫牙疼痛:《普济方》:以壁上白丸之,纳入牙中甚效。又以乳香入耳,左痛塞右,右痛塞左,手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拾遗》)【释名】 蜴藏器曰: (音窒当),《尔雅》(音侄唐),【集解】藏器曰: 是处有之。   时珍曰: 蜴,即《尔雅》土蜘蛛也,土中布网。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斋前雨后多颠当窠,深如蚓穴翻盖捕之。才入复闭,与地一色,无隙可寻,而蜂复食之。秦中儿谣云:颠当颠当牢守门,寇汝无处奔。   【气味】有毒。   【主治】一切疔肿、附骨疽蚀等疮。宿肉赘瘤,烧为末,和腊月猪脂敷之。亦可同诸药敷疔肿,出根为上(藏器)。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蝎   (《开宝》)【释名】 (音伊芳祁。《蜀本》)主志曰: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南旧无蝎有之,故俗称为主簿虫。   时珍曰:按:《唐史》云:剑南本无蝎,有主簿将至,遂呼为主簿虫。又张揖《广雅》云:杜伯,蝎也。陆玑《诗疏》云:虿一名杜伯,幽州人谓之蝎。观此,则主簿乃杜伯之讹,而后人遂附会为虿。古语云:蜂、虿垂芒,其毒在尾。今入药有全用者,谓之全蝎;有用尾者,谓之蝎梢,其力尤紧。   【集解】志曰: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段成式云:鼠负虫巨者,多化为蝎。蝎子多负于背,子色白,才如稻粒。陈州古仓有蝎,形如钱,螫人必死。蜗能食之,先以迹规之,不复去也。   宗 曰: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之,或烈日中晒,至蝎渴时,食以青泥;既饱,以火逼杀之,故其色多赤。欲其体重而售之也。用者当去其土。   颂曰:今汴洛、河陕州郡皆有之。采无时,以火逼干死收之。陶隐居《集验方》言:蝎有雄雌:雄者螫人痛止在一处,用井泥敷之;雌者痛牵诸处,用瓦屋沟下泥敷之。皆可画地作十有咒禁法,亦验。   时珍曰:蝎形如水黾,八足而长尾,有节色青。今捕者多以盐泥食之,入药去足焙用。   《古今录验》云:被蝎螫者,但以木碗合之,神验不传之方也。   【气味】甘,辛,平,有毒。   【主治】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 斜,语涩,手足抽掣(《开宝》)。小儿惊痫风【发明】宗 曰:大人、小儿通用,惊风尤不可阙。   颂曰:古今治中风抽掣,及小儿惊搐方多用之。《箧中方》,治小儿风痫有方。   时珍曰: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东垣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附方】旧四,新十九。   小儿脐风:宣风散:治初生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乳。用全蝎二十一个,无灰酒涂炙为末,入麝小儿风痫:取蝎五枚,以一大石榴割头剜空,纳蝎于中,以头盖之。纸筋和黄泥封裹,微火炙干,渐加火 赤。候冷去泥,取中焦黑者细研。乳汁调半钱,灌之便定。儿稍大,以防风汤调服。(《箧中方》)慢脾惊风:小儿久病后,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为末,以石榴一枚剜空,用无灰酒调末,填入盖定。坐文武火上,时时搅动,熬膏,取出放冷。每服一字,金、银、薄荷汤调下。《本事方》:治吐利后虚困昏睡,欲生风节)等分为末。二岁以下一字,三岁以上半钱。薄荷汤下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三绿豆大,为末,饭丸绿豆大。   外以朱砂少许,同酒化下一丸,顿愈。(《圣惠》)小儿胎惊:蝎一枚,薄荷叶包,炙为末,入朱砂、麝香少许。麦门冬煎汤,调下一字,效(《汤小儿惊风:用蝎一个(头尾全者),以薄荷四叶裹定,火上炙焦白汤下。(《经验方》)大人风涎:即上方,作一服。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先与通关,次以全蝎七个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匀,酒三盏,空心调服。如觉已透则止,未透再服。如病未尽除,自后专以婆蒿根洗二服。(《直指方》)破伤中风:《普济方》:用干蝎、麝香各一分,为末。敷患处,令风速愈。《圣惠》:用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为末,以蟾酥二钱,汤豆淋酒下(甚者加至三丸),取汗。   肾气冷痛:《圣惠》定痛丸:治肾脏虚,冷气攻脐腹,疼痛不可忍,及两胁疼痛干蝎七钱半,焙为末。以酒及童便各三升,煎如稠膏,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二十丸。又散:用淋醋一升入内。待渗干,匀排 于坑胡椒三十粒,槟榔、肉豆蔻各一个。   小肠疝气:用紧小全蝎焙为末。每发时服一钱,入麝香半字,温酒调效。   肾虚耳聋:十年者,二服可愈。小蝎四十九个,生为度。研末,温酒服之。至一二更时,更进一服,至醉壬方》)。   耳暴聋闭: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周密《志雅堂杂钞》)脓耳疼痛:蝎梢为度。(《杨偏正头风,气上攻不可忍: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为末。   酒调,摊贴太阳穴上。(《德生堂经验方》)。   风牙疼痛: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擦之。(《直指方》)。   肠风下血:干蝎(炒)、白矾(烧)子肠不收:全蝎,炒,研末。口噙水,鼻中 之,立效。(《卫生宝鉴》)诸痔发痒:用全蝎不以多少,烧烟熏之,即效,秘法也。(《袖珍方》)诸疮毒肿: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