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67 页/共 603 页
水蛭
(《本经》下品)【释名】 (与蜞同。《尔雅》作虮)。至掌(《别录》),大者名马蜞(《唐本》)、马蛭(《唐本》)、马蟥(《衍义》)、马鳖(《衍义》)。
时珍曰:方音讹蛭为痴,故俗有水痴、草痴之称。
宗 曰:汴人谓大者为马鳖,腹黄者为马蟥。
【集解】《别录》曰:水蛭生雷泽池泽。五月、六月采,曝干。
弘景曰:处处河池有之, 有数种,以水中马及诸小者,皆恭曰:有水蛭、草蛭,大者长尺许,并能咂牛、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不必食人血满腹者。其草蛭在深山草上,人行即着胫股,不觉入于肉中,产育为害,山人自有疗法。
保升曰:惟采水中小者用之。别有石蛭生石上,泥蛭生泥中,二蛭头尖腰粗色赤。
误食之,令人眼中如生烟,渐致枯损。
时珍曰:李石《续博物志》云:南方水痴似鼻涕,闻人气闪闪而动,就人体成疮,惟以麝香、朱砂涂之即愈。此即草蛭也。
【修治】保升曰:采得,以 竹筒盛;待干,用米泔浸一夜然后用之。
藏器曰:收干蛭,当展其身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性最难死,虽以火炙,亦如鱼子烟熏经年,得水犹活也。
大明曰:此物极难修治,须细锉,以微火炒,色黄乃熟。不尔,入腹生子为害。
时珍曰:昔有途行饮水,及食水菜,误吞水蛭入腹,生子为害,啖咂脏血,肠痛黄瘦者惟以田泥或擂黄土水饮数升,则必尽下出也。盖蛭在人腹,忽得土气而下尔。或以牛、羊热血一二升,同猪脂饮之,亦下也。
【气味】咸、苦,平,有毒。
《别录》曰:微寒。畏锻石、食盐。
【主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症积聚,无子,利水道(《本经》)。
治女子月闭,欲成血劳(《药性》(寇宗 )。
【发明】成无己曰:咸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乃肝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
弘景曰:楚王食寒菹,见蛭吞之,果能去结积。虽曰阴 ,亦是物性兼然。
藏器曰:此物难死,故为楚王之病也。
时珍曰:按:贾谊《新书》云:楚惠王食寒菹得蛭,恐监食当死,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曰:天道无亲,惟德是辅。王有仁德,病不为伤。王果病愈。此楚王吞蛭之事也。
王充《论【附方】旧四,新八。
漏血不止:水蛭,炒为末,酒服一钱,日二服,恶血消即愈。(《千金》)。
产后血晕:血结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用水蛭(炒)、虻虫(去翅、足,炒)、没药、麝香各一钱,为末,以四物折伤疼痛:水蛭,新瓦焙为细末。酒服一钱。食顷作痛,可更一服。痛止,便将折骨药封,以物夹定,调理。(《经验方跌扑损伤,瘀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气绝欲死:用红蛭(锻石炒黄)半两,大黄、牵牛头末各二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当下恶血,以尽为度。名夺命散。(《济生》)坠跌打击:内伤神效方:水蛭、麝香各一两锉碎,烧令烟出,为末。酒服一钱,当下蓄血。未止再服,其效如神。(《古今录验方》)杖疮肿痛:水蛭,炒研,同朴硝等分。研末,水调敷之。(周密《志雅堂杂抄》)赤白丹肿:藏器曰:以水蛭十余枚,令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无蛭,地中掘取,暖水养之令动。先净人皮肤,以竹筒盛蛭合之,须臾咬咂,血满自脱,更用饥者。
痈肿初起:同上方法。
纫染白须:谈野翁方:用水蛭为极细末,以龟尿调,捻须梢,自行入根也。一用白乌骨鸡一只,杀血入瓶中,纳活水蛭数十于内,待化成水,以猪胆皮包指,蘸捻须梢,自黑入根也。《普济》:用大水蛭七枚为深埋马粪中。四十九日取出,化为黑油。以鱼脬笼指,每蘸少许捻须上,其油自然倒行至根,变为黑色也。又黑须倒卷帘方:用以鸡冠血磨京墨与食,过四五次盐泥涂之。干时放地上,火 五寸香;二次,退开三寸火,又五寸香;三次,再退远火,又五寸香,取出为末。将猪胆皮包指,承末搽须梢,即倒上也。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蚁
(《纲目》)【释名】玄驹(亦作 )、蚍蜉。
时珍曰:蚁有君臣之义,故字从义。亦作 。大者为蚍蜉,亦曰马蚁。赤者名 。扬雄《方言》云:齐鲁之间谓之正》云:十二月,玄 奔。谓蚁入蛰也。大蚁喜酣战,故有马驹之称;而崔豹《古今注》遂以蚁妖附会其说,谬矣。今不【集解】时珍曰:蚁处处有之。有大、小、黑、白、黄、赤数种,穴居卵生。其居有等,其行有队。能知雨候,春出冬蛰。壅土成封,曰蚁封,以及蚁垤、蚁 、蚁冢,状其如封、垤、之豆有云之,卖与养柑子者,以辟蠹虫。古今《五行记》云:后魏时,兖州有赤蚁与黑蚁斗,长六七步,广四也。又按陈藏器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独脚蚁
【主治】疔肿疽毒,捣涂之(藏器)。
【附录】白蚁 时珍曰:白蚁,即蚁之白者,一名 ,一名飞蚁。穴地而居,蠹木而食,因桐油、竹鸡云。 ,音铅。蚁垤土、白蚁泥 并见土部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青腰虫
(《拾遗》)【集解】藏器曰:虫大如中蚁,赤色,腰中青黑,似狗 ,一尾而尖,有短翅能飞,春夏有之也。
【主治】有大毒。着人皮肉,肿起。剥人面皮,除印字至骨者亦尽。食恶疮息肉,杀癣虫(藏器)。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蛆
(《纲目》)【释名】时珍曰:蛆行趑趄,故谓之蛆。或云沮洳则生,亦通。
【集解】时珍曰:蛆,蝇之子也。凡物败臭则生之。古法治酱生蛆,以草乌切片投之。
张子和治痈疽疮疡生蛆,以木香槟榔散末敷之。李楼治烂痘生蛆,以嫩柳叶铺卧引出之。高武用猪肉片引出,以藜芦、贯众、白蔹为末,用真香油调敷之也。
【气味】寒,无毒。
【主治】粪中蛆: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泥中蛆:治目赤,洗净晒研贴之。
马肉蛆:治针、箭入肉中,及取虫牙。
蛤蟆肉蛆:治小儿诸疳(并时珍)。
【附方】新十。
一切疳疾:《圣济总录》:六月取粪坑中蛆淘净,入竹筒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又方:用蛆分,以 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