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70 页/共 603 页
【主治】瘀血,腰脊沥血痛,心腹血痛,风疹风毒,目中肤翳,功同桑蠹
粪
【主治】肠风下血,产后下痢,口疮耳肿,齿龈风毒【附方】新三。
口疮风疳:小儿病此,用柳木蛀虫矢,烧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搽之。杂木亦可。(《幼幼新书》)齿龈风肿:用柳蠹末半合,赤小豆(炒)、黑豆(炒)各一合,柳枝一握,地骨皮一两。
每用三钱,煎水热漱。(《御药院方》)耳肿风毒,肿起出血:取柳虫粪化水,取清汁,调白矾末少许,滴之。(《肘后》)。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桃蠹虫
(《日华》)【校正】《本经》原附桃核仁下,今分入此。
【集解】《别录》曰:食桃树虫也。
藏器曰:桑蠹去气,桃蠹辟鬼,皆随所出而各有功也。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杀鬼,邪恶不祥(《本经》)。食之肥人,悦
粪
【主治】辟温疫,令不相染。为末,水服方寸匕(《伤寒类要》)。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桂蠹虫
(《纲目》)【集解】藏器曰:此桂树中虫,辛美可啖。
时珍曰:按:《汉书 南奥王传》:南越尉佗献桂蠹一器。又《大业拾遗录》云:隋时始安献桂蠹四瓶,以蜜渍之,紫色,辛香有味,啖之去痰饮之疾。则此物自汉、隋以来,用充珍味矣。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去冷气(藏器)。除寒痰
粪
【主治】兽骨哽,煎醋漱咽(时珍)。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柘蠹虫
(《拾遗》)【集解】藏器曰:陶注詹糖云:伪者以柘虫屎为之。此即柘蠹在木间食木之屎也。詹糖烧之香,而此屎不香。既不相似,亦难为之。
屎
【主治】破血(藏器)。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枣蠹虫
(《纲目》)【集解】时珍曰:此即蝤蛴之在枣树中者。
屎
【主治】 耳出脓水。研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竹蠹虫
(《纲目》)【集解】时珍曰: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翅之蛾。
【气味】缺。
【主治】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之(时珍)。
【发明】时珍曰:竹蠹虫,古方未见用者,惟《袖珍方》治小儿蜡梨万毕术》云:竹虫饮人,自言其诚。高诱注云:以竹虫三枚,竹黄十枚,和匀许,烧入酒中,令人饮之,勿至大醉。叩问其事,必得其诚也。此法传自古典,未试其果验否,姑载之。
蛀末
【主治】 耳出脓水,汤火伤疮(时珍)。
【附方】新六。
耳出水:苦竹蛀屑、野狼牙、白蔹等分,为末和匀,频掺之。(《圣惠》)。
耳出臭脓:用竹蛀虫末、胭脂坯子等分,麝香少许,为末吹之。(《朱氏集验》)耳脓作痛:因水入耳内者:如圣散:用箭杆内蛀末一钱,腻粉一钱,麝香半钱,为末。
以绵杖缴尽,送药入耳,以绵塞定,有恶物放令流出,甚者三度必愈。(《普济》)。
汤火伤疮:竹蠹蛀末,敷之。(《外台秘要》)湿毒 疮:枯竹蛀屑、黄柏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汤洗净,搽之,日一上。
牙齿疼痛:蛀竹屑、陈皮各一两,为末,乌梅肉同研如泥,敷之。(《救急方》)
虫部第四十一卷 虫之三
芦蠹虫
(《拾遗》)【集解】藏器曰:出芦节中,状如小蚕。
【气味】甘,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