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18 页/共 603 页
小儿鹅口重舌:柘根五斤(锉),水五升,煮二升,去滓,煎取五合,频涂之。无根,弓材亦可。(《千金方》)柘黄 见菜部木耳。
奴柘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江南山野。似柘,节有刺,冬不凋。
时珍曰:此树似柘而小,有刺。叶亦如柞叶而小,可饲蚕。
刺
【气味】苦,小温,无毒。
【主治】老妇血瘕,男子 癖闷痞。取刺和三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藏器)。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楮
(《别录上品》)【释名】 (音媾。亦作构)、 桑。
颂曰:陆机《诗疏》云:构,幽州谓之 桑,或曰楮桑。荆扬、交广谓之 。
之。陆佃《埤雅》作谷米之谷,训为善者,误矣。或以楮、构为二物者,亦误矣。详【集解】《别录》曰:楮实生少室山,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实弘景曰:此即今构树也。南人呼 纸亦为楮纸。武陵人作 皮衣,甚坚好。
颂曰: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纹,谓之斑 ,今人用皮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大相类。但取其叶似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其实初夏生,大如弹丸,青绿色,至六、七月渐深红色,乃成熟。八、九月采,水浸去皮、穣,取中子。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谷田久废必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陆氏《诗疏》云: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长数丈,光泽甚好。又食其嫩芽,以当菜茹。今楮纸用之最博,楮布不见有之。医方但贵楮实,余亦稀用。
大明曰: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 。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言楮、 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丫叉,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丫叉,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南人剥皮捣煮造纸,亦缉练为布,不坚易朽。裴渊《广州记》言:蛮夷取 皮熟捶为揭里 布,以拟毡,甚暖也。其木腐后生菌耳,味甚佳好。
楮实 亦名 实(《别录》)、楮桃【修治】 曰:采得后,水浸三日,搅旋投水,浮者去之。晒干,以酒浸一伏时了,蒸之,从巳至亥,焙干用。《经验后方》:煎法:六月六日,采取 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微火煎如饧用。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别录》)。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大明)。
【发明】弘景曰:仙方采捣取汁和丹用,亦干服,使人通神见鬼。
颂曰:仙方单服,其实正赤时,收子阴干,筛末,水服二钱匕,益久乃佳。《抱朴子》十岁,能行及走马。
时珍曰:《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痿。《济生秘览》治骨哽,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按:《南唐书》云:烈祖食饴喉中噎,国医莫能愈。吴廷绍独请进楮实汤,一服疾失去。群医他日取用皆不验,扣廷绍。答云:噎因甘起,故以此治之。愚谓此乃治骨鲠软坚之义尔,群医用治他噎,故不验也。
【附方】新六。
水气蛊胀:楮实子丸,以洁净府。用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茯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为末,以膏和,丸梧桐子大。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胀减为度。后服治中汤养之。忌甘苦峻补及发动之物。(洁古《活法机要》)。
肝热生翳:楮实子研细,食后蜜汤服一钱,日再服。(《直指方》)喉痹喉风: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七月七日),采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以两个。(《集简方》)。
身面石疽,状如痤疖而皮浓: 子捣,敷之。(《外台秘要》)。
金疮出血: 子捣,敷之。(《外台秘要》)。
目昏难视:楮桃、荆芥穗各五百枚。为末,炼蜜丸弹子大。食后嚼一丸,薄荷汤送下,一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叶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可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别录》)。治刺风身痒(大明)。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捣汁三升,再三服之,良久即止。嫩芽茹之,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苏颂)。炒研搜面作 食之,主水痢(甄权)。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时珍)。
【附方】旧六,新十。
水谷下痢:见果部橡实下。
老少瘴痢,日夜百余度者:取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方寸匕,乌梅汤下,日再服。取羊肉裹末,纳肛中,利出即止。(杨炎《南行方》)。
小儿下痢赤白,作渴,得水又呕逆者:构叶炙香,以饮浆半升浸至水绿,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汁中,煮二、三沸,去木瓜,细细饮之。
脱肛不收:五花构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兼涂肠头。(《圣惠方》)。
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虚肥面肿,积年气上如水病,但脚不肿:用 楮叶八两,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米煮粥,常食勿绝。(《外台秘要》)。
猝风不语: 枝叶,锉细,酒煮沫出,随多少,日匕饮之。(《肘后方》)。
人耽睡卧:花 叶晒,研末。汤服一、二钱,取瘥止。(杨尧辅方)。
吐血鼻血:楮叶捣汁一、二升,旋旋温饮之。(《圣惠方》)。
一切眼翳:三月收 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 内,其翳自落。
(《圣惠方》)。
木肾疝气:楮叶、雄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盐酒下五十丸。(《医学集成》)。
疝气入囊:五月五日采 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下。(《简便方》)。
癣疮湿痒:楮叶,捣敷。(《圣惠方》)。
痔 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集简方》)。
蝮蛇螫伤:楮叶、麻叶合捣,取汁渍之。(《千金方》)。
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啜之。(《十便良方》)
枝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