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23 页/共 603 页

保升曰:今出雍州。树生,叶细似枸杞而狭长,花白。子附茎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   茎多细刺。五月、六月熟,采实晒干。颂曰:今河东、并州亦有之。木高五、七尺,茎间有刺。   仁   【修治】 曰:凡使蕤核仁,以汤浸去皮、尖,掰作两片。每四两,用芒硝一两,木通草七两,同水煮一伏时,取仁研膏入药。   【气味】甘,温,无毒。《别录》曰:微寒。   普曰:神农、雷公:甘,无毒。生平地,八月采之。   【主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目肿 烂。久服,轻身益气不饥(《本经》)。   强志,明耳目(《吴普》)。破治鼻衄(甄权)【发明】弘景曰:医方惟以疗眼,《仙经》以合守中丸也。颂曰:按:刘禹锡《传信方》所着治眼法最奇。云:眼风泪痒,或生翳,或赤 ,一切皆主之。宣州黄连(末)、蕤核仁(去皮,研膏)等分和匀,取无 干枣二枚,割下头,去核,以二物填满,却以割下头合定,用少薄绵裹之,以大茶碗量水半碗,于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大,以绵滤罐收,点眼万万不失。前后试验数十人皆应,今医家亦多用得效也。   【附方】新七。   春雪膏:治肝虚,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研匀,生蜜六钱和收,点眼。(《和剂局方》)。   百点膏: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拨云膏:取下翳膜。蕤仁(去油)五分,青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二千下如泥,罐收。点之。又方:蕤仁一两去油,入白硼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之。去翳妙不可言。飞血眼:蕤仁一两(去皮),细辛半两,苦竹叶三握(洗),水二升,煎一升,滤汁,频微温洗赤烂眼:《近效方》:用蕤仁四十九个(去皮),胡粉( 如金色)一鸡子大,研匀,入酥一杏仁许,龙脑三豆许,研匀,油纸裹收。每以麻子许,涂大小 上,频用取效。《经验良方》:用蕤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山茱萸   (《本经》中品)【释名】蜀酸枣(《本经》)、肉枣(《纲目》)矢(《吴普》)。   宗 曰:山茱萸与吴茱萸甚不相类,治疗大不同,未审何缘命此名也?时珍曰:《本经》一名蜀酸枣,今人呼为肉枣,皆象形也。   【集解】《别录》曰:山茱萸生汉中山谷及琅琊、冤句、东海、承阴干。   颂曰: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开花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色。五月采实。   弘景曰: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啖;既干,皮甚薄,当合核用也。   颂曰:今海州、兖州亦有之。木高丈余,叶似榆,花白色。雷 《炮炙论》言一种雀儿苏,真相似,只是核八棱,不入药用。   实   【修治】 曰:凡使以酒润,去核取皮,一斤只取四两以来,缓火熬干方用。能壮元气,秘精。其核能滑精,不可服。   【气味】酸,平,无毒。《别录》曰:微温。   普曰: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   权曰:咸、辛,大热。   好古曰:阳中之阴。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   之才曰: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 ,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长年(《别录》)。治脑骨痛,疗耳,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治面上疮,能发汗,止月水不定(甄权)。   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症结,治酒渣(大明)。温肝(元素)。   【发明】好古曰: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也。仲景八味丸用之为君,其性味可知矣。   【附方】新一。   草还丹: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乃延年续嗣之至药也。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盐酒下。(吴 《扶寿方》)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胡颓子   (《拾遗》)【释名】蒲颓子(《纲目》)、卢都子(《纲目黄婆奶。   时珍曰:陶弘景注山茱萸及樱桃,皆言似胡颓子,(凌冬不凋,亦应益人),陈山茱萸下详注之,别无识者。今考访之,即雷 《炮炙论》所谓雀儿酥也,雀儿喜食之。越人呼为蒲颓子。南人呼为卢都子。吴人呼为半含春,言早熟也。襄汉人呼为黄婆奶,象乳头也。刘绩《霏雪录》言安南有小果,红色,名卢都子,则卢都乃蛮语也。   【集解】藏器曰:胡颓子生平林间,树高丈余,冬不凋,叶阴白,小儿食之当果。又有一种大相似,冬凋春实夏熟,人呼为木半夏,无别功效。   颓即卢都子也。其树高六、七尺,其枝柔软如蔓。其叶微似棠梨,长狭而尖,面青背白,俱有细点如星,老则星起如麸,经冬不凋。春前生花朵如丁香,蒂极细,倒垂,正月乃敷白花。   结实小长,俨如山茱萸,上亦有细星斑点,生青熟红,立夏前采食,酸涩。核亦如山茱萸,但有八棱,软而不坚。核内白绵如丝,中有小仁。其木半夏,树、叶、花、实及星斑气味,并与卢都同;但枝强硬,叶微团而有尖,其实圆如樱桃而不长为异耳。立夏后始熟,故吴楚人呼为四月子,亦曰野樱桃。其核亦八棱,大抵是一类二种也。   子   【气味】酸,平,无毒。   弘景曰:寒热病不可用。   【主治】止水痢(藏器)。   根   【气味】同子。   【主治】煎汤,洗恶疮疥并犬马 疮(藏器)。吐血不止,煎水饮之;喉痹痛塞,煎酒灌之,皆效(时珍)   叶   【气味】同子。   【主治】肺虚短气喘咳剧者,取叶焙研,米饮服二钱(时珍)。   【发明】时珍曰:蒲颓叶治喘咳方,出《中藏经》,云甚者亦效如神。云有人患喘三十年,服之顿愈。甚者服药后,胸上生小瘾疹作痒,则瘥也。虚甚,加人参等分,名清肺散。   大抵皆取其酸涩,收敛肺气耗散之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