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15 页/共 603 页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海红豆   (《海药》)【释名】【集解】 曰: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近时蜀中种之亦成。   时珍曰:树高二、三丈,叶似梨叶而圆。按:宋祁《益部方物图》云:红豆叶如冬青而圆泽,春开花白色,结荚枝间。其子累累如缀珠,若大红豆而扁,皮红肉白,以似得名,蜀人用为果 。   豆   【气味】微寒,有小毒。   【主治】人黑皮 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澡豆(李 )。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相思子   (《纲目》)【释名】红豆。   时珍曰:按:《古今诗话》云:相思子圆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理梓木也。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的否?【集解】时珍曰: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余,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饰。段公路《北户录》言:有蔓生,用子收龙脑香相宜,令香不耗也。   【气味】苦,平,有小毒,吐人。   【主治】通九窍,去心腹邪气,止热闷头痛,风痰瘴疟,杀腹脏及皮肤内一切虫,除蛊毒。取二七枚研服,即当吐出(时珍)。   【附方】新三。   瘴疟寒热:相思子十四枚,水研服,取吐立瘥。(《千金》)。   猫鬼野道:眼见猫鬼,及耳有所闻。用相思子、蓖麻子、巴豆各一枚,朱砂(末)、蜡各四铢,合捣丸如麻子大,含之。即以灰围患人,面前着一斗灰火,吐药入火中,沸即画十字于火上解中蛊毒:《必效方》:用未钻相思子十四枚,杵碎为末。温水半盏,和服。欲吐抑之勿吐,少顷当大吐。轻者但服七枚。非常神效。(《外台秘要》)。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猪腰子   (《纲目》)【集解】时珍曰:猪腰子生柳州。蔓生结荚,内子大若猪之内肾,状酷似之,长三、四寸,色紫而肉坚。彼人以充土宜,馈送中土。   【气味】甘、微辛,无毒。   【主治】一切疮毒及毒箭伤,研细,酒服一、二钱,并涂之(时珍)。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石瓜   (《纲目》)【集解】时珍曰:石瓜出四川峨眉山中及芒部地方。其树修干,树状似桑。其花浅黄色。结实如缀,长而不圆,壳裂则子见,其形似瓜,其坚如石,煮液黄色。   【气味】苦,平,微毒。   【主治】心痛。煎汁,洗风痹(时珍)。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灌木类五十一种)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桑   (《本经》中品)【释名】子名椹。   时珍曰:徐锴《说文解字》云: ,音若,东方自然神木之名,其字象形。桑乃蚕所食,异于东方自然之神木,故加木于 下而别之。《典术》云:桑乃箕星之精。   【集解】颂曰: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尔雅》云:桑辨有葚者栀。又云:女桑, 桑。 桑,山桑。郭璞云:辨,半也。葚与椹同。一半有椹,一半无椹,名栀。俗间呼桑之小而条长者,皆为女桑。其山桑似桑,材中弓弩; 桑,丝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鲜及之。   桑,叶尖而长。以子种者,不若压条而分者。桑生黄衣,谓之金桑,其木必将槁矣。《种树书》云:桑以构接则桑大。桑根下埋龟甲,则茂盛不蛀。   桑根白皮   【修治】《别录》曰:采无时。出土上者杀人。   弘景曰:东行桑根乃易得,而江边多出土,不可轻信。   时珍曰: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领,有毒杀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故吴淑《事类赋》云:伏蛇疗疾,马领杀人。   曰:凡使,采十年以上向东畔嫩根,铜刀刮去青黄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干用。   其皮中涎勿去之,药力俱在其上也。忌铁及铅。或云:木之白皮亦可用。煮汁染褐色,久不落。   【气味】甘,寒,无毒。权曰:平。   大明曰:温。   元素曰:苦、酸。   杲曰:甘、辛,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好古曰:甘浓而辛薄,入手太阴经。   之才曰: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本经》)。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别录》)。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甄权)。煮汁饮,利五脏。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孟诜)。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开胃下食,杀腹脏虫,止霍乱吐泻。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验【发明】杲曰: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又云: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时珍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用桑白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甘草(炒)半两。每服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温服。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颂曰:桑白皮作线缝金疮肠出,更以热鸡血涂之。唐 安金藏剖腹,用此法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