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03 页/共 603 页
【附方】新十二。
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普济方》)。
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无灰酒服。(《圣济总录》)。
肠风下血:便前近肾肝,便后近心肺。皂角刺灰二两,胡桃仁、破故纸(炒)、槐花(炒)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
伤风下痢:风伤久不已,而下痢脓血,日数十度。用皂角刺、枳实(麸炒)、槐花(生用)各半两,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日二服。(《袖珍方胎衣不下:皂角棘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熊氏《补遗》)。
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直指方》)。
乳汁结毒,产后乳汁不泄,结毒者。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腹内生疮:在肠脏不可药治者。取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其脓血悉从小便中出,极效。不饮酒者,水煎亦可。(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酒服三钱。嚼葵子三、五粒。其处如针刺为效。(《儒门事亲》)。
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芨少许,为末,敷之。(《直指方》)。
大风疠疮:《选奇方》:用黄柏末、皂角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酒服。取下虫物,并不损人。食白粥两、三日,服补气药数剂。名神效散。如四肢肿,用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发风之物。取下虫大小长短其色不一,约一、二升,其病乃愈也。(《仁存方》)。
发背不溃:皂角刺(麦麸炒黄)一两,绵黄 (焙)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一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七分,去滓温服。(《普济本事方》)
木皮、根皮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风热痰气,杀虫(时珍)。
【附方】新二。
肺风恶疮瘙痒:用木乳(即皂荚根皮,秋冬采如罗纹者,阴干炙黄)、白蒺藜(炒)、黄、人参、枳壳(炒)、甘草(炙)等分为末。沸汤每服一钱。(《普济方》)。产后肠脱用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为粗末,以水煎汤,乘热以物围定,坐熏洗之。挹干,便吃补气丸药一服,仰睡。(《妇人良方》)
叶
【主治】入洗风疮渫用(时珍)。
【附录】鬼皂荚 藏器曰:生江南泽畔。状如皂荚,高一、二尺。作汤浴,去风疮疥癣。
叶,去衣垢,沐发令长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肥皂荚
(《纲目》)【集解】时珍曰:肥皂荚生高山中。其树高硕,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白花,结荚长三、四寸,状如云实之荚,而肥浓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其色如漆而甚坚。中有白仁如栗,煨熟可食。亦可种之。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相感志》言:肥皂荚水,死金鱼,辟马蚁, 见之则不就。亦物性然耳。
荚
【气味】辛,温,微毒。
【主治】去风湿下痢便血,疮癣肿毒(时珍)。
【附方】新九。
肠风下血: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为末,糕糊丸;一片为末,米饮调,吞下。(《普济方》)下痢禁口:肥皂荚一枚,以盐实其内,烧存性,为末。以少许入白米粥内,食之即效。
(《乾坤生意》)。
风虚牙肿:老人肾虚,或因凉药擦牙致痛。用独子肥皂,以青盐实之,烧存性,研末掺之。或入生樟脑十五文。(《卫生家宝方》)。
头耳诸疮,眉癣、燕窝疮:并用肥皂( 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香油调,涂之。
(《摘玄方》)。
小儿头疮:因伤汤水成脓,出水不止。用肥皂烧存性,入腻粉,麻油调搽。(《海上方》)。
腊梨头疮,不拘大人、小儿: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入巴豆二枚扎定,盐泥包,存性),入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香油调搽。先以灰汁洗过,温水再洗,拭干乃搽。
一宿见效,不须再洗。(《普济方》)。
癣疮不愈: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杨起《简便方》)。
便毒初起:肥皂捣烂敷之,甚效。(《简便方》)。
玉茎湿痒:肥皂一个。烧存性,香油调搽即愈。(《摄生方》)
核
【气味】甘,腥,温,无毒。
【主治】除风气(时珍)。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无患子
(宋《开宝》)【释名】桓(《拾遗》)、木患子(《纲目》)、珠子藏器曰:桓、患字,声讹也。崔豹《古今注》云:昔有神巫曰瑶KT 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也。
,与薏苡同名。《纂文》言其木名卢鬼木。山人呼为肥珠子、油珠子,因其实如肥油而子圆如珠也。
【集解】藏器曰:无患子,高山大树也。子黑如漆珠。《博物志》云:桓叶似榉柳叶。
核坚正黑如 ,可作香缨及浣垢。
宗 曰:今释子取为念珠,以紫红色、小者佳。入药亦少。西洛亦有之。
时珍曰:生高山中。树甚高硕,枝叶皆如椿,特其叶对生。五、六月开白花。结实大如弹丸,状如银杏及苦楝子,生青熟黄,老则纹皱。黄时肥如油炸之形,味辛气下有二小子,相粘承之。实中一核,坚黑似肥皂荚之核,而正圆如珠。壳中有仁如榛子仁,亦辛 ,可甚妙。《山海经》云:秩中饮之,辟恶气,浣衣去垢,核坚正黑。即此也。今武当山中所出鬼见愁,亦是树荚之子,其形正如刀豆子而色褐,彼人亦以穿数珠。别又是一物,非无患也。
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