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99 页/共 603 页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槐   (《本经》上品)【校正】并入《嘉 》槐花、槐胶。   【释名】 (音怀)。   时珍曰:按:《周礼》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吴澄注云: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王安石释云:槐华黄,中怀其美,故三公位之。《春秋元命包》云:槐之言归也。   古者树槐,听讼其下,使情归实也。   【集解】《别录》曰:槐实生河南平泽。可作神烛。   颂曰:今处处有之。其木有极高硕者。按:《尔雅》槐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 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四月、五月开黄花,六月、七月结实。七月七日采嫩实,捣汁作煎。十月采老实入药。皮、根采无时。医家用之最多。   时珍曰: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规,二旬而叶成。初生嫩炸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种畦中,采苗食之亦良。其木材坚重,有青黄白黑色。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其实作荚连珠,中有黑子,以子连多为好。《周礼》:秋取槐、檀之火。《淮南子》:老槐生火。《天玄主物簿》云:老槐生丹。槐之神异如此。   槐实   【修治】 曰:凡采得,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以铜锤捶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蒸过用。   【气味】苦,寒,无毒。   《别录》曰:酸、咸。之才曰:景天为之使。   【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本经》)。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疮 ,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乃愈。又堕胎(《别录》)。   治大热难产(甄权)。杀虫去风。合房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 如舡车上者(藏器)。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大明)。疏导风热(宗 )。   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李杲)。   【发明】好古曰:槐实纯阴,肝经气分药也。治证与桃仁同。   弘景曰:槐子,以十月巳日采相连多者,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如大豆。服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   颂曰:折嫩房角作汤代茗,主头风,明目补脑。水吞黑子,以变白发。扁鹊明目使发不落法: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去皮,纳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服二枚,日加一枚。   至十日,又从一枚起,终而复始。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大良。   时珍曰:按:《太清草木方》云:槐者虚星之精。十月上巳日采子服之,去百病,长生通神。《梁书》言: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发鬓皆黑,目看细字,亦其验也。古方以子入冬月牛胆中渍之,阴干百日,每食后吞一枚。云久服明目通神,白发还黑。有痔及下血者,尤宜服之。   【附方】旧一,新四。   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 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 疮,内有虫名虫痔,并皆治之。槐角(去梗,炒)一两,地榆、当归(酒焙)、防风、黄芩、枳壳(麸炒)各半两,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和剂局方》)。   大肠脱肛:槐角、槐花各等分,炒为末。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猪腰子(去皮)蘸炙亦可。(《百一选方》)内痔外痔:许仁则方:用槐角子一斗,捣汁晒稠,取地胆为末,同煎,丸梧桐子大。每饮服十丸。兼作挺子,纳下部。或以苦参末代地胆亦可。(《外台秘要》)目热昏暗:槐子、黄连(去须)各二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浆水下二十丸,日二服。(《圣济总录》)。   槐花   【修治】宗 曰:未开时采收,陈久者良,入药炒用。染家以水煮一沸出之,其稠滓为饼,染色更鲜也。   【气味】苦,平,无毒。   元素曰:味浓气薄,纯阴也。   【主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大明凉大肠(元素)。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发明】时珍曰:槐花味苦、色黄、气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所主之病,多属二经。   【附方】旧一,新二十。   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之。(《普济方》)舌衄出血:槐花末,敷之即止。(《朱氏集验》)。   吐血不止:槐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饮下三钱。(《普济方》)。   咯血唾血:槐花炒研。每服三钱,糯米饮下,仰卧一时取效。(朱氏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立效。(《箧中秘宝方》)。   大肠下血:《经验方》:用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集简方》:用柏叶三钱,槐花六钱,煎汤日服暴热下血: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沙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晒干。每服一丸,空心酒毒下血:槐花(半生半炒)一两,山栀子(焙)五钱,为末。   新汲水服二服。(《经验良方》)脏毒下血:新槐花炒研,酒服三钱,日三服。或用槐白皮煎汤服。(《普济方》)。   妇人漏血不止:槐花烧存性,研。每服二、三钱,食前温酒下。(《圣惠方》)。   血崩不止:槐花三两,黄芩二两,为末。每服半两,酒一碗,铜秤锤一枚,桑柴火烧红,浸入酒内,调服。忌口。(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危氏《得效方》)。   痈疽发背:凡人中热毒,眼花头晕,口干舌苦,心惊背热,四肢麻木,觉有红晕在背后者。即取槐花子一大抄,铁杓炒褐色,以好酒一碗汗之。乘热饮酒,一汗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极效。纵成脓者,亦无不愈。彭幸庵云:此方三十年屡效者。(刘松石《保寿堂方》)杨梅毒疮:乃阳明积热所生。槐花四两略炒,入酒二盏,煎十余沸,热服。胃虚寒者勿用。   (《集简方》)外痔长寸:疔疮肿毒:一切痈疽发背,不问已成未成,但 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二两,无灰酒一钟,煎十余沸,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见效。(《医方摘要》)发背散血:槐花、绿豆粉各一升,同炒作象牙色,研末。用细茶一两,煎一碗,露一夜,调末三钱敷之,留头。勿犯妇女手。(《摄生众妙方》)下血血崩:槐花一两,棕灰五钱,盐一钱,水三钟,煎减半服。(《摘玄方》)白带不止:槐花(炒)、牡蛎( )等分。为末。每酒服三钱,取效。(同上)   叶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   皮、茎同用(大明)。邪气产难绝伤,及瘾疹牙齿诸风,采嫩叶食(孟【附方】旧二,新一。   霍乱烦闷:槐叶、桑叶各一钱,炙甘草三分,水煎服之。(《圣惠方》)。   肠风痔疾:用槐叶一斤,蒸熟晒干研末,煎饮代茶。久服明目。(《食医心镜》)。   鼻气窒塞:以水五升煮槐叶,取三升,下葱、豉调和再煎,饮。(《千金方》)。   枝   【气味】同叶。   【主治】洗疮及阴囊下湿痒。八月断大枝,候生嫩 ,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效(《别录》)。炮热,熨蝎毒(恭)。   青枝烧沥,涂癣。 黑,揩牙去虫。煎汤,洗痔核(颂)。烧灰,沐头长发(藏器)。治赤目、崩漏(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