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42 页/共 603 页

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实白道士。道士诊之,笑曰: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食滓饮汁,疾自当平。士人如其戒,经一岁复见吉老。见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惊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理?士人备告吉老。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设拜,自咎其学之未至。此与琐言之说仿佛。观夫二条,则梨之功岂小补哉?然惟乳梨、鹅梨、消梨可食,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   【附方】旧八,新四。   消渴饮水:用香水梨、或鹅梨、或江南悉尼皆可,取汁以蜜汤熬成瓶收。无时以热水或冷水调服,愈乃止。(《普济方》)猝得咳嗽:颂曰:崔元亮《海上方》:用好梨去核,捣汁一碗,入椒四十粒,煎一沸去滓,纳黑饧一大两,消讫,细细含咽立定。诜曰:用梨一颗,刺五十孔,每孔纳椒一粒,面裹灰火煨熟,停冷去椒食之。又方:去核纳酥、蜜,面裹烧熟,冷食。又方:切片,酥煎食之。又方:捣汁一升,入酥、蜜各一两,地黄汁一升,煎成含咽。凡治嗽,须喘急定时冷食之。若热食反伤肺,令嗽更剧,不可救也。若反,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即佳。   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至效。(《摘玄》)喑风失音:生梨,捣汁一盏饮之,日再服。(《食疗本草》)小儿风热,昏懵躁闷,不能食:用消梨三枚切破,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圣惠方》)赤目弩肉,日夜痛者:取好梨一颗捣绞汁,以绵裹黄连片一钱浸汁。仰卧点之。(赤眼肿痛:鹅梨一枚捣汁,黄连末半两,腻粉一字,和匀绵裹浸梨汁中,日日点之。(《圣惠》)反胃转食,药物不下:用大悉尼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内,湿纸包四、五重,煨熟食   花   【主治】去面黑粉滓(时珍。方见李花下)。   叶   【主治】霍乱吐利不止,煮汁服。作煎,治风(苏恭)。治小儿寒疝(苏颂)。捣汁服,解中菌毒(吴瑞)。   【附方】旧三,新一。   小儿寒疝腹痛,大汗出:用梨叶,浓煎七合,分作数服,饮之大良。此徐玉经验方也。   (《图经本草》)中水毒病初起,头痛恶寒,拘急心烦:用梨叶一把捣烂,以酒一盏搅饮。(《箧中方》)蠼 尿疮出黄水:用梨叶汁涂之,干即易。(《箧中方》)食梨过伤:梨叶煎汁,解之。(黄记)   木皮   【主治】解伤寒时气(时珍)。   【附方】新四。   伤寒温疫已发未发。用梨木皮、大甘草各一两,黄秫谷一合(为末),锅底煤一钱。每服三钱,白汤下,日二服,取愈。此蔡医博方也。(黎居士《简易方》)霍乱吐利:梨枝,煮汁饮。(《圣惠》)气积郁冒,人有气从脐左右起上冲,胸满气促,郁冒厥者。用梨木灰、伏出鸡卵壳中白皮、紫菀、麻黄(去节),等分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亦可为末服方寸匕,或煮汤服。(《总录》)结气咳逆三十年者,服之亦瘥。方同上。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鹿梨   (《图经》)【校正】原附梨下,今分出。   【释名】鼠梨(《诗疏》)、山梨(《毛诗》)、杨 (《尔雅》)、罗。   时珍曰:《尔雅》云: ,罗也。其木有纹如罗,故名。《诗》云:隰有树 。毛苌注云: ,一名赤罗,一名山梨,一名树梨。今人谓之杨 。陆机《诗疏》云: ,即鹿梨也,一名鼠梨。   【集解】颂曰:江宁府信州一种小梨,名鹿梨,叶如茶,根如小拇指。彼人取皮治疮,八月采之。近处亦有,但采实作干,不知入药也。   时珍曰:山梨,野梨也,处处有之。梨大如杏,可食。其木纹细密,赤者纹急,白者纹缓。按:陆机云:鹿梨,齐郡尧山、鲁国、河内皆有,人亦种之。实似梨而酢,亦有美脆者。   实   【气味】酸,涩,寒,无毒。   【主治】煨食治痢(苏颂)。   根皮   【气味】同实。   【主治】疮疥,煎汁洗之(苏颂)。   【附方】新二。   一切疮:鹿梨散:用鹿梨根、蛇床子各半斤,真剪草四两,硫黄三钱,轻粉一钱。为末。   麻油调敷之。小儿涂于绢衣上着之,七日不解,自愈。(《仁存方》)一切癣:鹿梨根,刮皮捣烂,醋和麻布包擦之。干者为末,以水和捣。(唐瑶《经验方》)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棠梨   (《纲目》)【释名】甘棠。   时珍曰:《尔雅》云:杜,甘棠也。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涩者杜,甘者棠。杜者涩也,棠者糖也。三说俱通,末说近是。   【集解】时珍曰:棠梨,野梨也。处处山林有之。树似梨而小。叶似苍术叶,亦有团者,三叉者,叶边皆有锯齿,色颇黪白。二月开白花,结实如小楝子大,霜后可食。其树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种。按:陆机《诗疏》云:白棠,甘棠也,子多酸美而滑。赤棠子涩而酢,木理亦赤,可作弓材。《救荒本草》云:其叶味微苦,嫩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代茶。其花亦可炸食,或晒干磨面,作烧饼食,以济饥。又杨慎《丹铅录》言:尹伯奇采 花以济饥。注者言: ,即山梨,乃今棠梨也。未知是否?   实   【气味】酸、甘,涩,寒,无毒。   【主治】烧食,止滑痢(时珍)。   枝叶   【气味】同实。   【主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取一握,同木瓜二两煎汁,细呷之(时珍。《圣惠方》)。   【附方】新一。   反胃吐食:棠梨叶,油炒,去刺,为末。每旦酒服一钱。(《山居四要》)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海红   (《纲目》)【释名】海棠梨。   时珍曰:按:李德裕《草木记》云: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又李白诗注云:海红乃花名,出新罗国甚多。则海棠之自海外有据矣。   【集解】时珍曰:《饮膳正要》果类有海红,不知出处,此即海棠梨之实也。状如木瓜而小,二月开红花,实至八月乃熟。郑樵《通志》云:海棠子名海红,即《尔雅》赤棠也。   沈立《海棠记》云:棠有甘棠、沙棠、棠梨,皆非海棠也。海棠盛于蜀中。其出江南者名南海棠,大抵相类,而花差小。棠性多类梨。其核生者长慢,十数年乃花。以枝接梨及木瓜者易茂,其根色黄而盘劲,其木坚而多节,外白中赤。其枝叶密而条畅。其叶类杜,大者缥绿色,小者浅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