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93 页/共 3614 页

拘急。喷嚏不已。鼻流清涕。续续不断。经久不愈。气虚人不宜发散。常服效。   黄(四两)防风(二两)白术(三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   去滓温服。未瘥再服。   五积交加散   (出永类钤方)   治内感风寒。上膈蕴热。及作疟。   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二料各等分)上和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三枚。   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   香芎散   (出百一选方)   治伤风感寒。发散表邪。   香附子(去毛炒六两)本(去芦四两)川芎(锉二两)橘皮(去白二两)甘草(一两五钱炙)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香芎散   (出传信适用方)   治感寒伤风。鼻塞头痛。及时行瘟疫。老幼皆可   服。   香附子(炒去毛六两)川芎(二两)香白芷(二两)甘草(炙二两)藿香叶(四两)石膏(研如粉三两)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热茶调下。不拘时候。一方热酒下。   葱豉汤治疫疠始得。头疼壮热。   葱白(二茎细切)豉(一合)蜀椒(四十九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上粗捣筛。   以水三大盏。煎至二盏。煎二钱。去滓顿服。汗出瘥。未愈更煎服。   七物赤散治伤寒。辟毒瓦斯疫病。   丹砂(炮热研)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二两)细辛(去苗叶)羊踯躅(各一两)干姜(炮制研)白术(切炒各一两)栝蒌(一两五钱)上捣罗为散。每服半钱。以温酒调服。   汗出解。不解增至一钱匕。   普济消毒饮子   (出试效方)   时毒治验。泰和二年。先师以进纳监济源税。时   四月。民多疫疠。初憎寒体重。次得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   。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如药之多不救。张县丞始亦得此病。至此病至五六   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   或曰。李明之留心于医。可请治之。遂命诊视。具说其由。先师曰。夫人半身以上。   天之气也。半身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间。上攻头目。面为肿盛。以承气   汤下之。泻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殊不知毒瓦斯结于上焦也。遂处方。用黄芩、黄连   。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橘红苦平。玄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   臣。连翘、黍粘子、与薄荷叶。苦辛平。板蓝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   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不得伸。桔梗味辛温。为舟楫   。不令下行。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服尽良愈。因叹曰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凡他所有病者。皆书方以贴之。全活甚重。时人皆曰。此   方天人所制。遂刊于石。以传永久。   黄芩(半两)黄连(半两)人参(三钱)橘红(去白一钱)玄参(一钱)生甘草(一钱)连翘黍粘子(三钱)板蓝根(一钱)马勃(一钱)白僵蚕(炒七分)升麻(七分)柴胡(七分)桔梗(二钱)上为细末。服饵如前法。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钟。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时时服之。食后。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二钱。或三钱。以通利之。肿势甚者。宜砭刺之。   双解散   (出朱氏集验方)   解四时伤寒疫疠。风温湿温。不问阴阳二证。表里   未辨。发热恶寒。头疼项强。腰背拘急。肢节疼痛。呕吐喘嗽。鼻塞声重。目睛疼眩。   烦燥引饮。往来寒热。已经汗下。病热愈甚。用药错误。坏证恶候。及不伏水土。山   岚瘴气疟疾。妇人血虚发热。凡室女小儿老人。并宜服之。   人参(一两)白术(一两)茯苓(一两)升麻(一两)干葛白芍药甘草(各二两五钱)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去毛二两)紫苏叶(二两五钱)上咀。每服三钱。   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要出汗。加葱白三寸。淡豉十四粒。连投二三服。略以被覆。汗出立效。不拘时候。如春夏。加本、白芷、各一两。此药乃四君子汤、升麻汤、香苏散、合为一。四君子汤主气。升麻汤解肌。退热解表。香苏散助二药之表里。此药性稍凉。有热者。宜服之。居南方瘴地。或冬多愆阳。当并服助效。若体怯有寒。   及坏症已虚者。恐亦难用。大抵有虚寒人。只服人参。多亦能助寒。有虚热人。只服白术。   多亦能增热。此药有干葛、升麻、香附子之类。性寒为多。自当审之。   加减香苏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