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90 页/共 3614 页

泄泻加木瓜、藿香、各半钱。伤湿自汗。时行暴泻。加生姜三片。车前子一撮。或用香附子、陈皮、各一两。以石器滴酒。炒黄色为散。煎服。感湿日久。腰脚疼。行步难。酒煎服。或湿气久留。脾疼。身体手足倦怠。腹胀满。或有气上冲。有类虚损。实非虚损。此主之。实积。腹痛泄泻。葱白二根。乌梅一个。香港脚。每服槟榔、木瓜、大腹皮、枳壳、木香、各少许。盐酒水煎。空腹服。感风。宿食不化。潮寒腹痛作泻。恶风四肢拘急。生姜三片。乌梅一个。葱白二根。疟疾。桃柳枝七寸。薤白二个。头痛作恶。加盐少许。男女冷气。加茱萸一撮。食盐少许。妇人血气。加莪术、茴香、乌药、当归。所加量病患虚实增减。除香附子、紫苏。加浓朴、桔梗、本、各四两。名和解散。乃平和之剂。随病用之。尝有白发老人。授此方与一富人家。其家合施。当大疫。城中病者皆愈。   圣僧散   (出经验良方)   治瘟疫病时气。及一切伤寒。不拘轻重。悉宜服之。   香白芷(二两)甘草(五钱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枣一枚。葱白三寸。   水一盏。煎至八分。热服。被盖汗出即安。良久又进一服。以正邪气。   桂枝黄芩汤   (出危氏方)   治风疫。脉浮数。而头项疼。腰脊痛。发热恶风。   其证皆如太阳伤风。但脉阴不弱。相传染为异耳。   桂心(五钱去皮)芍药(五钱)黄芩(五钱)甘草(一两炙)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沃雪汤   (出三因方)   治伤寒。温疫湿疫热疫。山岚瘴气。   苍术(六两)干葛(六两炮)甘草(六两炙)防风(四两)干葛(四两)浓朴(制炮四两)芍药(四两)上为散。每服三钱半。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服。   十味芎苏散   (出永类钤方)   治四时瘟疫伤寒。发热头痛。大人小儿初感风寒   。皆可服之。   川芎紫苏干葛甘草前胡(一方用柴胡)茯苓半夏枳壳桔梗陈皮上各等分。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枣子煎。去滓。热服取汗。   神术散   (出杨氏家藏)   治四时伤寒瘟疫。头疼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   伤寒鼻塞声重。咳嗽头昏。并治之。   本(去土一两)羌活(去芦头一两)甘草(一两炙)香白芷(一两)细辛(去叶及土一两)川芎(一两)苍术(五两米泔浸一宿切炒)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   葱白三寸。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伤风鼻塞。用葱白茶清调下。一方无本。一方苍术半斤去皮。川芎三两。本去苗土洗三两。甘草炙二两。细辛去苗一两。   神授太乙散   (一名太乙十神散)   治时气冷暖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   药不问阴阳两感。风寒湿痹。并皆治之。   川升麻白芍药紫苏叶香附子干葛香白芷陈皮青皮甘草川芎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连进三服。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寸同煎。如中满气噎。加枳壳数片。产妇婴儿老人皆可服。以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效如神。此按皆可服不泻。   沃雪汤   (出百一选方)   解利四时伤寒。时行瘟疫风湿。阴阳两感。表证未解   。身体壮热。疼痛恶风。声重鼻塞。头痛。四肢项颈烦倦。又治太阳初冒寒邪。此药温   和表里。适顺阴阳。老幼四时皆可服。才着此者。连进二服。立瘥。   苍术(八两去皮)浓朴(四两去皮)当归(三两洗)川芎(三两)白芍药(三两)防风(三两)橘皮(去白三两)葛根(三两)甘草(三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救疫神方   (出百一选方)黑豆(三合炒令香熟)甘草(二寸炙黄)上以水二盏。煎至一半时呷之。四时瘟疫发肿者。服无不效。   来苏散   (出和剂方)   解利四时瘟疫伤寒。身体壮热。头痛憎寒。项脊拘急。   浑身疼痛。渴烦闷乱。大小便涩。嗜卧少力。不思饮食。及诸气疼。五劳七伤。山岚   瘴疟。寒热往来等候。并皆治之。   柴胡(去芦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一两)桔梗(一两)防风(一两)荆芥穗(一两)五加皮(一两)芍药(五钱)麻黄(去节一两五钱)陈皮(去白皮一两五钱)黄(蜜水浸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姜三片。同煎至八分。   热服。不拘时候。   十神汤   (出德生堂方)   治时令不正。感风寒。头痛项强。太阳经病微热。酒   伤寒风湿瘴。皆治之。以此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功效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