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92 页/共 3614 页
腰背拘急。
葛根(五钱)甘草(五钱炙)白薇(五钱)川芎(五钱)麻黄(去节浸洗焙干五钱)杏仁(去皮尖五钱)羌活(五钱)石膏(一两研)葳蕤(三分)青木香(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服。木香冬月用一两。春月一两五钱。
冲和散
(出危氏方)
治寒温不节。将理失宜。乍暖脱衣。甚热饮冷。坐卧当
风
。居处暴露。风雨行路。冲冒霜冷。凌晨早起。呼吸冷气。久晴暴暖。忽变阴寒。久雨
积寒。致生阴湿。如此之类。皆为邪疠。侵伤肌肤。入于腠理。行使身体沉重。肢节
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涕泪俱出。气壅上盛。咽喉不利。胸膈凝滞
。饮食不入。凡此之证。若不便行解利。伏留经络。传变不已。此药治之。姜侍郎方。
其子处度宰清。传与赵学论。货之其家遂温饱。
苍术(六两)荆芥穗(二两)甘草(一两一钱五分)上锉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
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并滓再煎。才觉伤寒。及觉劳倦。亦须服之。不问虚实老幼。悉皆治之。
崔文行解散
(出千金方)
治时气不和。伤寒发热者。
桔梗(四两)细辛(四两)白术(八两)乌头(一斤)上捣筛。若中伤寒服五钱。覆衣取汗解。若不觉汗。少增之。以汗为度。若时气不和。旦服五钱。以辟恶气。欲省病服一服。
皆酒服之。
川芎和解散治表中风寒。头疼痛。身倦。壮热恶寒。老幼一切表症。
净苍术(去皮锉碎炒黄四两)本(去芦一两五钱若无以芎代之)甘草(炒五钱)防风(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四钱。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兼治破伤风初觉。
及风寒湿痹。腿脚痛重不能行。或表证四肢厥冷。每服加干姜三钱同煎。
羌活散
(出传信适用方)
治伤寒疫气。
羌活(一两洗切焙)防风(洗切焙)牡丹皮(洗切焙)川芎(洗切焙)当归(洗切焙去芦)甘草(微炒五味各半两)上锉为散。每服二钱。水二盏。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
不拘时候。温服。
人参养胃汤
(出和剂方)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
体拘急。不问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均可治疗。先用浓被盖睡。连进数服。以薄粥
汤佐之。令四肢微汗。候干。徐徐去被。谨避外风。自然散解。若原自有汗。亦
须用和解。或有余热。以参苏饮调之。或尚头疼。则浓煎生姜葱白汤下圣饼子。三证
既除。则不必服药。但节饮食。适寒温。自然平治。兼能辟山岚瘴气。四时瘟疫。常
服尤佳。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浓朴(去粗皮姜汁制一两)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炒一两)藿香叶(去土半两)草果(去壳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钱)橘红(七分半)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至八分。去滓煎服。兼治饮食伤脾。发为瘴疟。或中脘虚寒。呕逆恶心。或寒疟寒疫。及恶寒。若加附子。是为十味不散金散。一方热盛。加干葛三分。
林檎散
(出和剂方)
治伤寒及时疫疠。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腰背四肢。拘
急烦疼。干呕逆烦渴。
麻黄(去节一两五钱)肉桂(去粗皮一两半)苍术(去皮一两五钱)川大黄(一两五钱)干葛(一两五钱)石膏(一两五钱)山栀子(去皮一两五钱)木通(一两)瞿麦(一两)甘草(一两)川芎(一两)前胡(五钱)川乌头(炮去皮尖五钱)藿香叶(五钱)上为粗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林檎糁十数片。新者亦得。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相次再服。盖覆汗出为度。一方有当归。
柴胡石膏散
(一名柴胡升麻汤出和剂方)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寒。头痛体疼
。鼻塞咽干。心胸烦闷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赤芍药柴胡(去苗)石膏(炒)前胡(去苗)干葛(各五十两)升麻(二十五两)黄芩桑白皮(各三十七两半)荆芥穗(三十七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
豉十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热服。小儿分三服。更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玉屏风散
(出仁存方)
治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头昏眩甚则痛。项强。肩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