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89 页/共 3614 页

一方   (出肘后方)   治时气。垂死破棺。   用大钱百文。水一斗。煮取八升。纳麝香当门子郁李子二味。稍稍与饮至尽。或汗或吐。   和解散   (出传信适用方)   治感风中暑感寒。表里未辨。头痛恶心。发热烦疼   。不进饮食。常服正气。除寒邪。辟瘟疫。不问老小皆可服。   苍术(洗净四两)浓朴(四两制)桔梗(去芦四两)甘草(四两炙)神曲(炒四两)麦(四两炒)川芎(四两)陈皮(去白炒四两)赤茯苓(四两)藿香叶(二两)柴胡(去苗二两)当归(二两洗)赤芍药(二两)半夏曲(二两)前胡(洗去芦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桃叶汤   (出本草)   治辟瘟疫熏身法。   用水一石。煮桃叶取七斗。以浓铺席。自围衣被盖上。安桃叶汤于床箦下。乘热自熏。   停少时当汗。汗遍去汤。待歇束粉之。并炙焦则愈。陈廪丘蒸法。经云。连发汗汗不出者死。   可蒸如中风法。以问张苗。苗曾有疲极汗出。卧单簟中冷。但苦寒倦。四日凡八日过。发汗不出。烧地排叶蒸之。则得大汗。被中敷粉极燥便瘥。后用此发汗得出。蒸发者烧地良久。   扫除去火。可以水洒。取蚕砂。若桃叶、柏叶、糠、及麦麸。皆取用易得者。牛马粪亦可用。   但臭耳。取桃叶欲落时。可多收干之。以此等物着处。令浓二三寸。布席坐上温覆。用此汗出。若过热。当审细消息。大热者重席。汗出周身。便止湿粉之。勿令过此法。   治时气瘴疫。   用柏木枝。取社中西南上木。东南枝。不拘多少。曝干。捣罗为末。以水调下一钱。一日三四服。   去心腹热烦。天行温瘴。   以水磨陈家白药服之。   卷一百五十一 时气门   时气疫疠   (附论)夫人居天地间。禀气于阴阳。气和则安。气戾则病。故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   皆为疫疠之气。感而为病。故名疫疠。其状无问长少。率皆相似。俗又名天行。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治各随其证。以方制之。   又诗曰。四时疫疠会应难。老幼调停总一般。夏责于心冬责肾。季脾秋肺与春肝。   又论云。疫疠春感清。升麻葛根汤、解肌汤。夏感寒。理中汤、麝香汤、半夏桂甘汤。   秋感热。白虎加苍术汤。发黄瘅者。茵陈五苓散。冬感暖。葳蕤汤。四时通用败毒散、升麻葛根汤。土无正行。因火而名。当随其症而取之。   方   牛黄七宝膏治伤寒时疫。热毒暑病。心胸痞塞。或发黄斑。狂躁迷闷。及久经   取转不效。蕴毒滞积潮热。   牛黄(五分)龙脑(五分)麝香(五分)朱砂(二钱五分)轻粉(五钱以上并研)白面(五钱)寒水石(烧通赤三两半)上同研匀。滴水和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澄清水化。   小儿半丸。不拘时候。   圣散子治伤寒时行疫疠。风温湿温。不问阴阳两感。表里未辨。或外热内寒。   外寒内热。头项腰脊拘急。发热恶寒。肢节疼痛。呕逆喘咳。鼻塞声重。及食饮生冷   。伤在胃脘满闷。腹胁胀痛。心下结痞。手足逆冷。肠鸣泄泻。水谷不消。时自汗出。   小便不利。因观东坡先生注述。其功效不可胜言。昔在杭州黄州。其年瘟疫大行。满   城人皆患其病。危笃不救。每用圣散子。不问阴阳二感。男子妇人。状至危笃。连饮   数剂。而汗出气通。连服取瘥。药性小热。而阳毒发狂之人。入口便觉清凉。此药殆   不可以常理而论也。若时疫流行。不问老幼良贱。各饮一盏。则时气百病不生。真济   世卫家之宝也。其方巢君数世宝之。治此疾百不失一。余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   活者。不可胜数。巢君甚秘此方。偶泄之。以传蕲水庞君。时庞君以医闻世。又善着书   。故以授之。且使巢君与此方同不朽也。噎者气停胸膈。欲嗳覆而声不出。圣散子主之   。加柿蒂煎。   浓朴(去粗皮姜制)白术防风(去芦头)吴茱萸(洗七次)泽泻(各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本(去土)高良姜猪苓(去皮)藿香(去枝土)苍术(一方作茅术)麻黄(去根节)细辛芍药独活(去芦)半夏(洗七次姜制)茯苓(去皮)柴胡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甘草(炙一两)草豆蔻仁(十个去皮)石菖蒲(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   水一盏半。煎取一盏。去滓热服。不计时候。取微汗即愈。时气不和。空心饮之。辟邪疫。   香苏散治四时瘟疫伤寒。一应大人小儿。初感风寒。阴阳未分。伤寒伤风。伤   湿伤食。皆可服。头痛发热恶寒。腰脊疼痛。心满呕逆。中外诸邪所感。   香附子(炒去毛四两)紫苏(四两)甘草(一两)陈皮(不去白二两)上为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三次。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一方有苍术。加沉香。名沉香饮子。头痛加川芎、白芷、北细辛、荆芥穗。每服各半钱。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半钱。桑白皮七寸。心疼加石膏、半夏、各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