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91 页/共 3614 页
石膏(一两)赤芍药(三分)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川升麻(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柴胡(一两去苗)木通(一两锉)黄芩(三分)川朴硝(一两)上为散。
每服五钱。
以水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涩。
槟榔(一两)榆白皮(一两锉)桂心(半两)滑石(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一(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七日。大肠壅结不通。腹胁胀满。不下饮食。
大腹皮(半两锉碎)枳壳(一分麸炒令微黄去瓤)赤茯苓(三分)赤芍药(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锉)牵牛子(一两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百合(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温服。以得利为度。
黄芩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黄芩(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一两锉)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羚羊角屑(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桑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
桑白皮(一两锉)大腹皮(半两锉)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川芒硝(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川大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便不通。心腹满闷。烦热喘促。
川大黄(锉碎微炒)川芒硝赤芍药桑白皮(锉)大麻仁枳壳(麸炒微黄去瓤)防葵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
不
大黄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便秘涩。是内有积热所为。诊其脉两手寸口悉洪
大而数。是其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麻仁(各一两二钱)槟榔木通(锉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
温汤下三十丸。
牵牛丸治伤寒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牵牛子(一半生一半炒二两)半夏(汤洗七次炒干)木通(锉各一两)桑根白皮(锉三分)青橘皮(去白锉炒半两)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生姜汤下。临卧再服。
治阳明病潮热。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
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攻
之必腹胀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之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
汤和之。
大黄(酒浸四两)浓朴(去粗皮炙二两)枳实(三枚麸炒)上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当更衣。不尔者。再服。更衣者勿复服。若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浓朴汤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壮热头疼。谵语。肠中有结燥。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柴胡(去苗)大黄(锉炒各一两半)朴硝(二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枣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
空心温服。良久再服。以通为度。未通再服。
浓朴半夏汤治伤寒大便不通。呕。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夏(汤洗七次焙各一两)大黄(锉二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生姜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
如人
桑白皮汤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
桑根白皮(锉一两)大腹皮(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大黄(锉炒各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桑白皮汤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
桑根白皮(锉一两)大腹皮(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大黄(锉炒各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下朴硝末半钱。空心温服。未通再服。以通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