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96 页/共 3614 页

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犀角汤治伤寒后唇口生疮。心中懊。虫食下部。时或下痢。   犀角(镑)龙骨(各一两)木香(三分)阿胶(炙令燥一两)升麻(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晚再服。   治伤寒天行。下部疮。   乌梅(去核捣烂半两)独头蒜(一头捣烂)屋尘(三合)一一处。入苦酒一升。   和匀。   于铜器中煎。候可丸。丸如枣核大。纳下部中。   若病患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宜急疗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疮。蚀其肛门。烂见五脏死也。疗之方。(出肘后方)上用   桃仁苦酒汤   (出肘后方)   治证同前。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及双仁)苦酒(二升)盐(一合)上煮取六合。去滓。尽服之。   龙骨汤   (出肘后方)   治伤寒已七八日。至十余日。烦渴热盛。而三焦有疮   者。多下痢。或张口吐舌呵吁。目烂。口鼻生疮。吟语不识人。宜服此汤。除热毒。止   痢。神方。   上以龙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余渐渐进之。恣意取饮。尤宜老少。无味。殆如饮水未断。   懊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中懊。下痢。谷道中烂伤。当服懊散。以   药纳谷道中芦(十分圣济方用二)干漆(二分圣济方捣碎炒令烟出半两)蓄(二分圣济方干者用半两)上各异捣筛。粉粥饮服一钱。先食。日再服。圣济方。治伤寒心中闷。下痢。下部生疮烂伤。每服二钱。粥饮调下。食前服。   疗伤寒兼疮。其候口唇皆生疮。唾血。唇内有疮如粟者。则心中懊痛。如此。   则此虫在上。乃蚀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者。此虫在下。蚀下部方。   (出肘后方)上取鸡子一枚。扣头出白。与漆一合。热和令调。如漆还纳谷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剧者再服。乃尽热除病愈。凡得热病。腹内热食少。三虫行作求食。   蚀人五脏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药。不尔虫杀人。   有病下不止者   (出肘后方)乌头(二两)女姜云实(各一两)桂(二分)上蜜丸如梧桐子大。水服五丸。   一日三服。   一方   (出肘后方)   治下部卒痛如鸟啄。   赤小豆大豆(各一升)上合捣。两囊贮。蒸之令熟。更互坐。即愈。   疗虫蚀下部方   上以泥作罂。以竹筒如指。所横穿罂肚。筒一头纳下孔中。纳如鸡子艾。烧之。就罂口吹之。常令艾烧。强人可益艾。甚良。   一方治病患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痒处。或下利者。急治下部。不晓   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虫蚀其肛烂。见五脏便死。   用艾叶。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入。更入少雄黄。良。   卷一百四十四 伤寒门   伤寒后身体虚肿(附论)   夫血气滋荣。外濡于腠理。则形体充实。伤寒汗下之后。血气不足。脏腑虚寒。营卫涩滞。津液不通。肌肉无以充荣。故令身体虚肿。若脾与肾脏俱虚。不能约制于水。水气流溢于皮肤。则变水气肿满。   方   黄汤治伤寒后身体肿满。心胸壅闷。喘促气满。   黄(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微黄三分)防风(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三分)赤芍药赤茯苓(去黑皮三两)当归(切焙半两)上粗捣筛。   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防己汤治伤寒后身体浮肿。喘息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防己(三分)猪苓(去黑皮三分)海蛤(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槟榔(锉一两)桑根白皮(锉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木通(锉一两半)紫苏叶(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木通汤治病后脾肾不足。水道不利。腰脚浮肿。   木通(锉一两)泽泻防己桑根白皮(炙黄色)赤茯苓(去黑皮)石苇(去毛各三分)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