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293 页/共 3614 页
小腹满。小便不利。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也。翕翕发汗。头顶心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
加茯苓白术汤。呕而发热。胸胁满。心下怔忡。小便不利。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少阴小便不利。四逆散加茯苓散。汗自外泄。津液中干。小便所以不通也。或阴虚而阳凑之。小肠伏热。亦令旋热赤黄。数且难已。素问曰。阳入阴分。则膀胱热而小便难。其谓是乎。多汗者。以利小便为戒。伏热者。以凉剂行之。若夫中湿发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伤寒有所不利者行之。取其渗泄也。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此利水道渗泄之义也。小便难而黄者。阴虚为阳所凑。中有热也。故小便难而黄。万全木通散。小便难者。
太阳病。汗后漏不止。恶风。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小便难也。桂枝加附子汤。阳明中风。
脉弦浮大。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不得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而哕者。小柴胡加茯苓汤。又云。膀胱与肾虚。客热从虚由此入。虚则令人数。小便热。则小便行道涩。
趺阳涩与浮相搏。涩主肾虚便溺数。浮为胃实大便硬。太阳病自汗。四肢拘急。难以屈伸。
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小便数者。切不可行桂枝也。宜于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太阳病吐下后。小便数。大便硬燥者。小承气汤利之类。伤寒自汗。脉浮。小便数而胃不和。
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尿血证。治论用延胡索散。)
方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小便不通。脐腹妨闷。心神烦躁。
赤茯苓赤芍药木通(锉)黄芩川芒硝瞿麦(以上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
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通为度。
木通散
(出活人书方)
治伤寒后下焦热。小便不通三两日。
木通赤茯苓车前叶滑石(以上各二两)瞿麦(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为度。
鸡苏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焦气滞。小便不通。
鸡苏(一两圣惠方作一握)木通(锉一两)石苇(一两)滑石(一两捣碎)生干地黄(一两圣惠方作二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葵子(半两圣惠方作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圣济方。治伤寒小腹急痛。小便不利。煎至八分。食前服。
瞿麦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小便不通。尿血涩痛。
瞿麦车前子(各三分)木通(一两锉)栀子仁(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牵牛子(三分微炒)滑石(半两)川朴硝(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葱白二茎。灯心半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
又方
(出圣惠方)瞿麦(二两)甘草(二两炙微赤锉)滑石(四两)葵子(二两)石苇(二两去毛)生干地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通为度。
桑根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小便赤涩不通。
桑根白皮(一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三分)葵子(一两)滑石(二两半)川芒硝(二两)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滑石散
(出肘后方)
治伤寒小便不利。
滑石(二两圣济方作二钱)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圣济方用半合)上为细散。
每服不计时候。温水调下二钱。频服。以通利为度。圣济方。先将葶苈。用水一盏。煎至半盏。
去滓。入滑石末调。食前顿服。
治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
(出圣惠方)上以石燕子一对。于火内烧令通红。入醋中淬。如是七遍。捣罗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
茯苓木通汤治伤寒后下焦热。小便不通。
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锉)车前子叶滑石(各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猪苓汤
(出金匮方)
治伤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猪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黑皮)泽泻滑石(碎各等分)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阿胶末一钱。温服。日三。
瞿麦汤治伤寒后小便赤涩。
瞿麦(一两用穗)甘草(炙锉)冬葵子滑石(各三两)石苇(一两去毛)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车前子汤治伤寒小便不通。腹胀。
上以车前子三两。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