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 第 193 页/共 199 页

金花汤为末。蜜丸服。   黄连解毒汤 治热邪内外俱盛。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等分煎服。   金花丸 治积热不解。   黄连解毒汤为末。蜜丸服之。   大金花丸 治中满热极。淋秘溺血。   三黄丸加黄柏等分。滴水为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三十丸。按金花汤止芩、连、柏三味。作丸。   则名三补金花丸、较汤多山栀。作汤名为解毒。更加大黄。则名大金花丸。汤丸虽异。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则用汤缓祛则用丸。微有区别耳。   大黄黄连泻心汤(玉函。即黄连泻心汤。) 治热邪内陷。胁下痞满。   三黄汤去黄芩。麻沸汤渍绞服。   附子泻心汤(玉函) 治寒热不和。胁下痞结。   三黄汤另煎熟附子汁。搅匀服之。   三黄栀子豉汤 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   三黄汤合栀子豉汤。(千金。去黄芩加黄柏。)   当归六黄汤 治营血虚热盗汗。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黄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汪石山。去黄柏加蒲黄。)   清心丸 治心热神昏。惊悸不宁。   三黄汤去大黄。用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加西牛黄半钱。郁金钱半。猪心血为丸。黍米大。   朱砂为衣。灯心汤下。三岁儿三十丸。   既济解毒汤 治上热下寒。大便秘。   三黄汤加甘草、桔梗、柴胡、升麻、连翘、当归。   人中黄丸 治温疫诸热毒。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三两。芩、连各一两。加人中黄、苍术、桔梗、滑石各二两。人参一两。防风五钱。香附一两五钱。神曲糊丸。清热解毒汤送下二三钱。(清热解毒汤方见白虎汤下。)   此方专以伊芳尹三黄大解湿热疫疠之邪。其奥妙全在人中黄一味。以污秽之味同气相求。直清中上污秽热毒。合滑石、益元之制。则兼清渗道。用苍术、香附者。   宣其六气之郁也。用桔梗者。清其膈上之气也。用防风者。开其肌腠之热也。十味祛邪散毒药。   不得人参鼓舞其势。无以逞迅扫之力也。用神曲为丸者。取其留中而易化也。更需清热解毒下之。即人参白虎合升麻葛根汤。去粳米。加羌活、芩、连、生地。总解内外之热。略取生姜之辛。以行诸药之性。散诸经之毒耳。   三黄石膏汤 治热病时行。内外大热。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石膏、麻黄、香豉、生姜、葱白。用清浆水煎服。半日许不得汗再服。   便秘。去麻黄、香豉。加大黄、芒硝。节庵槌法。加芽茶一撮。按此即解毒汤。兼通圣散、栀子豉汤之制。而加麻黄、石膏、葱、姜以撤外内热毒也。如脉数实便秘。上气喘急。舌卷囊缩。则去麻、豉而易硝、黄。又全用伊芳尹三黄矣。   普济消毒饮 治大头捻颈瘟等证。   三黄汤去大黄。加柴胡、黑参、连翘、鼠粘、升麻、白芷、甘草、桔梗、马勃、僵蚕、板蓝根。   半用水煎。半用蜜丸。噙化。气虚脉弱。加人参五七分。大便秘。加酒大黄钱许微下之。本方去升麻、黑参、鼠粘、僵蚕、板蓝、马勃。加荆芥、防风、羌活、枳壳、川芎、射干。名芩连消毒汤。   当归龙荟丸 治肝经积热。时发惊悸搐搦。神志不宁。头目昏眩。咽膈不利。肠胃燥结。躁扰狂越等证。   三黄汤加当归、龙胆、芦荟、栀子、青黛、木香、麝香。蜜丸。淡姜汤送二三十丸。   神芎丸 治水肿外内俱实者。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黄芩各二两。黄连半两。加滑石、牵牛头末各四两。川芎、薄荷各半两。   滴水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临卧温水服。湿热腰胁肿满。加甘遂一两。遍身走注疼痛。   加白芥子一两。久毒热肿腹痛。加芒硝一两。关节不利。加羌活一两。肠胃结滞。加郁李仁一两。   腰腿沉重。加商陆一两。本方去黄连、川芎、薄荷。名导水丸。戴人取伊芳尹三黄丸变为神芎丸。每令病患至夜先服百余粒。继以浚川散投之。五更当下。种种病出。投下少许。再以和膈药服之。以利为度。有五日一下者。三日一下者。病轻者一二服止。重者五六度方愈。是擒纵缓舒之妙。临病制宜。非可言谕。自非老年谙练有大负者。焉敢效诸行事耶。详方后云。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   乃峻药缓攻之成法。此言每令病患先服百余丸。急乘元气未漓。为之迅扫各有至理。不可以此碍彼也。   浚川散 治水肿胀急。大便不通。大实大满证。   三黄丸去芩、连。用大黄一两。加牵牛头末、郁李仁各一两。芒硝、甘遂各半两。木香三钱。   为散。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和如稀糊服。按此乃下水积之峻药。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   停滞而生湿热。在阳不去。则化气而为胀。在阴不去。则化积而成形。世俗不省内经留者攻之。   但执补燥之剂。怫郁转加而病愈甚也。戴人曰。养生与攻病。本自不同。今人以补药治病。宜乎不效也。   卷十六 祖方   十枣汤(玉函)   治悬饮内痛。胁下有水气。脉弦数。   芫花(熬) 甘遂 大戟(泡去骨。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枣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补天石。加生姜汁。伤寒五法。加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