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评注柳选医案 - 第 15 页/共 46 页

孙评:肝火乘胃,由于痛时上至咽嗌故也,故须加黑栀以清肝火。   心腹痛,脉弦,色青,是肝病也。   川栋于 归身 茯苓 石斛 延胡 木瓜   诒按:立方稳合。   邓评:认证着实,不颇搜索,惟方内宜佐辛通.   瘕 癖 门   脐下积块,扪之则热,病者自宫,前后二阴,俱觉热痛,其为热结可知。况自来之病,皆出于肝耶。鄙见非泄厥阴,不能获效。   龙荟丸五十粒酒下   邓评:苦寒宣泄厥阴,恰合病机,且方内有麝香,能搜络散块。   孙评:病情属热,真谛在前后二阴热痛一句。   络病瘀痹,左胁板实,前年用虫蚁,通血升降开发已效,伹胸皖似是有形,按之微痛。前药太峻,兹用两调气血,以缓法图之。   醋炒延胡 姜黄 阿魏 桃仁 生香附 麝香 归须 为末蜜丸每服二钱   诒按:承前方来,虽曰两调气血,而仍以疏瘀为主。   邓评:此亦采取从前方,凡遇瘀血结块,宜效用之。   孙评:因板实有形,故用虫蚁搜血。比方略退一层,故云缓法也。   脉虚数,色白不泽。左胁有块杯大,大便小便自利。病在肝家,营血不和,此为虚中有实,补必兼通。   白术 归身 炙草 白芍 生地 茯苓 琥珀 广皮 桃仁 红花 沉香 郁金   诒桉;方治亲切不肤。   邓评:古人论治块有初中末三法,此即中途之治,但似可加用人参。   时病食复,至今不知饥饱,大便不爽,右胁之旁,虚里天枢,隐隐有形。此阳明胃络循行之所,多暖气不化,并不烦渴,岂是攻消急驱实热之证耶。拟用丹溪泄木安上法。   小温中丸 如半月后有效仍以前法   诒按:此中焦湿积阻结之证。   邓评:想有痰饮阻于胃络,亦可借用胸痹治法。   左胁积块,日以益大,按之则痛,食入不安。凡痞结之处,必有阳火郁伏于中,故见烦躁口干心热等证。宜以苦辛寒药,清之开之。然非易事也。   川连 枳实 香附 川芎 神曲 茯苓 青皮 赤芍   诒按:胁块有形益大,则营络必窒,似宜荣通乃效。   邓评:凡积块系时久体虚者,极难奏绩。   方药稳切,再参用金铃子散可也。   孙评:似可参入归须、金铃子散之类。   大腹右有形为聚,脉大,食入即作胀,治在六腑。   白术 茯苓 广皮 生香附汁 三棱 厚朴 草果 山楂   诒按:方以疏通气分为主。   邓评:既云脉大,何不加川连、枳实?   心下高突,延及左胁有形,渐加腹胀。思正月暴寒,口鼻吸受冷气,入胃络膜原,清阳不用,浊阴凝阻,胃气重伤,有单腹之累,殊非小恙。   厚朴 草果 半夏 千姜 茯苓 荜拨   另苏合香丸一粒化服。   诒按:寒邪闭于营络,放用温通,方中可加桂枝尖。   邓评;高突有形,似宜兼通营络。   肿 胀 门   脉迟胃冷,腹胀,气攻胸胁,恶心少食泄泻。宜振脾胃之阳。   干姜 益智仁 半夏 厚朴 神曲 槟榔 川椒 茯苓   诒按:此温中调气法也。   邓评:此缘中寒木郁,于温中方内,宜增白芍、金铃子、木瓜以平调其肝木。再槟榔一味,不识何所取用。   孙评;因恶心泄泻,故认定中宫着想。   命门阳衰,脾失温养,不克健运,食入辄胀,法当温补下焦。   肾气丸去桂 加沉香 椒目   诒按:此补火生土之法。   邓评书此单腹之渐也,丸方加减可法。   湿热内陷太阴而成胀。   茅术 川柏 厚朴 陈皮 桑皮 木通 泽泻 大腹皮 草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