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 - 第 9 页/共 36 页
头项强痛,太阳症也。眩冒如结胸,心下痞硬,少阳支结症也,故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刺肺俞,则泄太阳之病;刺肝俞,则泄少阳之邪。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慎不可下之。
上条少阳症多,故刺肺俞、肝俞;此条太阳症多,故但刺肺俞,以泄太阳。上条少阳症多,故禁汗;此条太阳症多,故禁下。
麻黄加葛根汤葛根 麻黄 桂枝 甘草 芍药 生姜 大枣此仲景治太阳症,项背强KT KT ,无汗之方。加葛根者,以颈项三阳交会,阳明亦所主者。
然辛温太过,三时热令,化立辛凉解表方法。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 葛根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此仲景治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有汗之方。按二方俱加葛根,则项背强,太阳与阳明症矣。若热令南方,用羌、防易桂枝。
防风羌活汤羌活 防风 荆芥 柴胡 干葛 甘草陶氏以此方,代仲景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寒之麻黄干葛汤者,冬令,加生姜;夏令,加石膏、里有积热,加川连,胸前饱闷,加枳壳、浓朴。
羌活加葛根汤羌活 葛根 防风 荆芥 柴胡 前胡 川芎 广皮 甘草太阳项背强KT KT ,无汗恶寒,仲景用麻黄葛根汤,陶氏用防风羌活汤。今余以此汤治南方热令积热之人,外冒表邪之症。
加减冲和汤防风 羌活 黄芩 石膏 广皮 甘草此方陶氏治太阳项背强KT KT ,汗出反恶风者。前条以无汗恶寒,故不加凉药。此条因有汗项强,故用黄芩、石膏。然再加葛根,不失仲景本意。
防风加葛根汤防风 干葛 甘草 黄芩 山栀 广皮仲景有汗项强,以桂枝加葛根汤治之。今余以防风易去桂枝,加入葛根,更名防风葛根汤。恶寒身痛者,加羌活、独活;时寒时热,加柴胡;头痛,加川芎;湿胜身重者,加苍术、白芷;汗多者,加白芍药。
羌活防风柴胡汤羌活 防风 柴胡 黄芩 甘草 广皮 半夏此方即以柴胡汤加羌活、防风,治太阳、少阳两经表邪项强者也。然热令,宜加知母、石膏;寒令,宜加生姜、苏叶。
防风石膏汤防风 石膏 干葛 白芷风温之症,多有项强,故以防风散风,石膏治温。然此治阳明者,症兼太阳,加羌活;兼少阳,加柴胡。
苍防汤苍术 防风 白芷 川芎项强症,风湿居多,故用燥湿散风。若兼热者,加石膏、黄芩;兼太阳表症,加羌活;少阳寒热,加柴胡。
神术汤苍术 石膏 防风 干葛湿热见风,则发项强,故以苍术、防、葛散风胜湿。然此皆治阳明,若症兼太阳少阳,加羌活、柴胡。
栝蒌桂枝汤栝蒌根 桂枝 甘草 白芍药 生姜 大枣痰结中脘,亦发项强之症。此即小建中汤加栝蒌根,助中州化痰涎。痰多呕逆,加半夏、广皮;胸前凝滞,加砂仁。以中气虚,不能运化,必宜建中涤痰耳。
调脉葛根汤葛根 前胡 防风 甘草此治阳明表邪项强之症。若太阳见症,加羌活;少阳见症,加柴胡;里有积热,唇焦口渴,加知母、石膏。
大承气汤 见大便结。
二陈导痰汤 即二陈汤导痰汤同煎。
项背强直之症,多以痰饮主治。盖中焦凝滞,则心胸头背颈项强直,以阳明主乎项。故此方涤痰化滞,清理阳明之里。
平胃保和散 即平胃散保和丸同研。
中焦食滞,每多项背强直不得卧下之症,故用此方。
二陈羌芩汤 即二陈汤加羌活黄芩。
内有痰饮热结,外冒风热,以致项背强直,用此方。
卷一
咽痛
《伤寒论》太阳阳明咽痛各一症,悉属阳症也。少阴咽痛者六,阳热者四,阴寒者二,少阴阳热者四,治以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少阴阴寒者二,治以桂枝干姜汤、真武汤、四逆汤。另厥阴咽痛者一,亦阳症也,治以桔梗汤。夫咽痛,皆是阳热。今少阴经内有二症属寒者,何也?其一以汗多亡阳;其一以阴盛格阳。成氏云:甘草汤主少阴热壅咽痛者;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咽痛者;半夏散主少阴客寒挟痰咽痛者。《活人》云:以半夏桂枝甘草汤治伏气之病,谓非时之暴寒伏于少阴,日久乃发,先见咽痛恶寒,宛似伤寒,但脉不紧盛,反微弱,且见下利,俗名肾伤寒。治以半夏桂枝甘草汤,次用四逆汤。吴氏云:凡阴症咽喉不利,故用以上诸法。若阳症咽喉痛,用甘露饮、玄参汤。戴人云:有初得病,无阳毒阴毒等症,而咽喉自痛,此因感冒后顿用浓衣拥盖,或食生姜热酒即卧致是,此名因寒伤热咽痛,宜用凉膈散、甘露饮治之。又有先伤于热,欲取凉快,乃为外寒所束。此名因热冒寒咽痛,切不可骤用寒凉,宜用甘桔汤、双解散等。按三阳里症有咽痛,表症咽痛者少,以里未郁热故耳。然太阳症,有表寒外束里热,亦有咽痛。若少阳里有郁热,外冒表邪,亦有咽痛者。更有阳明胃有积热,太阴肺有积热,外冒表邪,皆有咽痛者。故三阳表症,亦有咽痛之症。以法论之,若无汗恶寒,脉浮紧者,太阳表症为重,宜先散表,羌活冲和汤重加甘、桔,俟汗出表解,然后清热,切不可早用寒凉,抑遏表邪。阳明里热者,有用清胃汤加甘、桔。少阳里热者,方可用柴胡清肝饮。太阴肺素有热,凉膈散。若带表邪,仍用散表之药。咽痛甚者,刺少商穴,稍见血出即愈。咽痛喉边肿起一块,以针刺肿处出血则愈。如喉一片皆肿,难以遍刺者,以冰、硼、炉甘石,研细吹痛处,时以薄荷汤漱口。
家秘荆防甘桔汤荆芥 防风 甘草 桔梗 薄荷 大力子恶寒身痛,加羌活;腰痛足冷,加独活;潮热,加升麻、柴胡。古方升麻玄参汤,和解阳明咽痛者,加羌柴兼太阳少阳治之矣。三阳咽痛皆热邪,然用寒凉反剧,以其旧有故热在里,新受暴寒外束,家秘多冲萝卜汁,取其甘寒善散耳。
太阳病,下之,脉紧者,必咽喉痛,半夏汤。
太阳病应散表,反误下,不成结胸,但见脉紧,此太阳表寒未散,内薄咽喉而必痛,故用半夏桂枝汤,散太阳表寒。此因误用寒下抑遏,故用辛散,非阳经咽痛,概可慢用。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则咽不痛。
此申明阳经咽痛,多因火热上冲,不同寒邪抑遏,妄用辛温从治。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脉即出者愈。
此申明里真寒,外假热,咽中痛,虚阳上浮也。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下利阴寒者多,今咽痛胸满心烦,则是阳火,故用猪肤润燥。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
此少阴热邪咽痛也。以甘草汤设不瘥,再与桔梗汤,以开提肺邪。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少阴病,咽中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
咽痛之症,可用半夏散及汤治之。若咽中痛而生疮,直至声音不出,则桂枝有碍热邪,故以苦酒、半夏、鸡子白,润燥温散所伏之寒邪。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喉不痹。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反汗出,则是里热太过,故咽中痛,喉中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仍不止,则邪热内攻肠胃,故便脓血。既便脓血,热邪不上冲,而喉不痹。
半夏汤半夏 桂枝 甘草此方本为太阳表有寒邪,应散表,误下,寒邪伏于咽喉,结聚痰涎而作痛,故用辛温散解,非概治阳经咽痛也。
通脉四逆汤干姜 附子 甘草 葱白咽中作痛,要分三条:表邪不散,宜散表;积热上冲而痛,宜辛凉;虚阳上浮,家秘用此方加凉药少许,恐有拒格之患耳。
猪肤汤猪皮一斤去毛去肉水煎去渣加白粉白蜜少许煎服。
少阴咽痛,以肾水不足,水中火发,土刑肺金。猪肤系北方水畜,水能制火,皮能润肺。
后人宗此,化黑驴皮,用阿井水煎膏,以治咳嗽、嗽血。家秘用龟版,性同猪皮,刮净煎膏,补肾水,润肺燥,取补北方制南方,则西方不受火制。
甘草汤甘草(二两水煎)
《千金方》治肺痈,《伤寒论》治咽痛,同用甘草一味,以咽痛肺痈,肺受火刑耳。仲景心下痞满,以甘草、黄连同用,取其直折心火。后以甘草、生地、木通同用,导去心经之火。
后人又以二方合用,而泻火全矣。然不用于咽痛,不可骤用苦寒耳。前方用猪肤汤,壮北方肾水,以制龙雷之火克肺也。此方用甘草一味者,泻南方之心火克肺也。
桔梗汤桔梗(一两) 甘草(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