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90 页/共 103 页

卷之十七   避忌法   一月足厥阴脉养,内属于肝,肝藏血,不可纵怒,及疲极筋力,冒触邪风;亦不可妄针灸其经。二月足少阳脉养,内属于胆,胆合于肝,共荣于血,不可惊动,及针灸其经。三月手心主脉养,内属右肾,肾主精,不可纵欲,及悲哀,触冒寒冷;亦不得针灸其经。四月手少阳脉养,内属三焦,三焦精府,合肾以养精,不可劳逸,及针灸其经。五月足太阴脉养,内属于脾,脾养肉,不可妄思,及饥饱,触冒卑湿;亦不可针灸其经。六月足阳明脉养,内属于胃,胃为脏腑海,合于脾以养肉,不得杂食;及针灸其经。七月手太阴脉养,内属于肺,肺以养皮毛,不可忧郁,及叫呼,触冒烦躁;亦不得针灸其经。八月手阳明脉养,内属于大肠,合肺以养气,毋食燥物,致气涩;及针灸其经。九月足少阴脉养,内属于肾以养骨,不可怀恐,及房劳,触冒生冷;亦不得针灸其经。十月足太阳脉养,内属于膀胱以合肾,太阳为诸阳生气,故使儿脉续缕皆成,六腑通畅,与母分气,神气各全,俟辰而生。唯不说手少阴心养者,盖心为五脏大主,如帝王不可有为也。若将理得宜,无伤胎脏,更能知转男胎教之法,斯为尽善,叙例于后。   卷之十七   转女为男法   论曰:阳施阴化,所以有娠,遇三阴所会,多生女子。但怀娠三月,名曰始胎,血脉不流,象形而变。是时男女未定,故今于未满三月间,服药方术,转令生男也。其法以斧置妊妇床下,系刃向下,勿令人知。恐不信者,令待鸡抱卵时,根据此置窠下,一窠尽出雄鸡。此虽未试,亦不可不知。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故古人立胎教,能令生子良善长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疾。盖须十月之内,常见好境象,无近邪僻,真良教也。如有触忤伤胎,治各有法。据徐之才逐月养胎伤胎等方,备则备矣,事烦少用,故不暇录。识者当自阅,今出安胎方如后。   卷之十七 转女为男法   安胎饮   治妊娠胎寒腹痛,或胎热多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或顿仆闪,饮食毒物,或感时疾,寒热往来,致伤胎脏。   川芎 枳壳(切,麸炒去瓤,各两半) 熟地黄(三两) 糯米(二合)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金银少许,同煎至七分,食前服。   卷之十七 转女为男法   白术散   治妊娠宿有风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常服保护胎脏。   白术 川芎(各四两) 川椒(去合口者并子,炒出汗,三两) 牡蛎(粉 ,二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米汤任调下。腹痛,加白芍药;心下毒痛,加川芎;心烦呕吐,加细辛一两,半夏二十粒,汤洗入。若渴者,以大麦汁调服,病虽愈,尽服勿置。味恶多阻人,宜作丸服。亦治室女带下诸疾。   卷之十七 转女为男法   罩胎散   治妊娠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恐伤胎脏。   卷荷叶(嫩者焙干,一两) 蚌粉花(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   卷之十七   漏阻例   怀妊全假经血以养胎,忽因事惊奔,或从高坠下,顿仆失据;或冒涉风寒,触忤邪祟,致暴下血,胎干不动,奔上抢心,腹中急逼,或血从口出,皆伤胎证也。   卷之十七 漏阻例   胶艾汤   治妊娠不问月数深浅,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或有所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气。安胎。   熟地黄(一两) 艾叶(炒)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川芎 阿胶(炙,各一两) 黄 (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胸中逆冷,加生姜五片、枣三枚同煎。   卷之十七 漏阻例   苎根汤   治胎无故下血,腹痛不可忍,或下黄汁,如漆如小豆汁者。   野苎根(二两,锉炒) 金银(各一两)上为一剂。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不以时服。   卷之十七 漏阻例   桂枝茯苓丸   治妇人宿有 瘕,妊娠经断未及三月即动,此 也;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 痼害,当去其 。又论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当下其 。   桂心(不焙) 茯苓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麸炒) 芍药(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细,温酒、米汤任下,食前服。   卷之十七 漏阻例   《千金》保生丸   养胎益血,安和子脏。治妊娠将理失宜,或因劳役,胎动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恶露时下,子脏挟疾,久不成胎;或受妊不能固养,痿燥不长,过年不产,日月虽满,转动无力,或致损堕;及临产节适乖宜,惊动太早,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胎胞枯燥,致令产难,或横或逆,痛极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沫;新产恶血上冲,运闷不省,喘促汗出;及瘀血未尽,脐腹 痛,寒热往来,或因产劳损,虚羸未复,面黄体瘦,心怔盗汗,饮食不进,渐成蓐劳。入月常服,壮气养胎,正顺产理,润胎易产;产后常服,滋养血气,和调阴阳,密腠理,实腑脏,治风虚,除痼冷。   甘草(炙) 贝母 秦椒(去目,炒出汗) 干姜(炮) 桂心(炒) 黄芩 石斛(去根) 石膏( ) 糯米(炒) 大豆卷(炒,各一分) 当归(酒浸一宿,微炒,半两) 麻子仁(两半,别研)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并用温酒或枣汤任下,细嚼,空心服。   卷之十七 子烦证治   竹叶汤   治妊娠苦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气以养精,六月受少阴相火气以养气,若母心惊胆寒,多好烦闷,名子烦。   防风(去叉) 黄芩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白茯苓(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竹叶十数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十七 腹痛下利治法   当归芍药散   治妊娠腹中 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白芍药(八两) 当归 茯苓 白术(各二两) 泽泻(四两) 川芎(四两,一法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元和纪用经》云:本六气经纬丸,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邪寒,温瘴时疫。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本方。用芍药四两,泽泻、茯苓、川芎各一两,当归、白术二两,亦可以蜜为丸服。   卷之十七 腹痛下利治法   鸡黄散